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泡泡在流动! VR行业炒作背后的一些冷酷想法

时间:2024-05-22 14:06:46 科技赋能

VR最近持续升温,甚至某省的一篇高考作文都提到了虚拟现实,于是人们不断地问“浩哥,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投资?”,所以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帮助大家避暑降温。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VR/AR是下一代个人计算中心”,因为它符合两个主流趋势——更便携和更自然的人机交互,同时,你能看到的只是屏幕。

不过,趋势就是趋势,对于投资机会,我有一些自己的判断。

毕竟我们在这个领域见过很多项目,特别是我们是一个相对早期的基金。

我总结几点:  硬件方面的大规模投资机会较少。

主要原因有: 1、有些领域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赛道。

比如头盔未来一定是手机厂商的赛道。

2、虽然有一些技术赛道(比如传感器、动作捕捉、手势识别等),但由于中国的技术创新很少,可靠的项目非常昂贵。

3、硬件设备不分国界。

跨国公司会进来,他们的对手有钱、有技术、有品牌,所以国内厂商更有可能比拼性价比。

不过,硬件并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

今天我们主要讲VR应用和内容,因为实际上90%的VR初创公司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对此我有几个简单的结论: 1、首先,现在投资VR内容还为时过早。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今的VR设备出货量实际上不如去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

我们回想一下,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的独角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滴滴打车成立于2007年,今日头条也成立于2008年。

纵观CP,成功的手游公司大多成立于2017年,少数成立于下半年。

也就是说,在VR领域,2-3年内应该会出现优秀的2C应用/CP独角兽公司。

现在终端设备出货量太少,投资CP确实为时过早。

2、由于整个消费市场还远未成熟,现阶段VR领域大部分CP都瞄准2B或B2B2C市场。

这很容易理解。

由于2C市场还没有起飞,企业必须先赚点钱。

支持自己并培训您的团队。

比如说现在做教育的,基本都是针对学校或者培训机构。

比如搞儿童教育的,首先目标学校,但学校每周只上一节课。

如果家长和孩子喜欢这种方式,想要每周上三堂课,那就买设备吧。

这就是典型的B2B2C。

视频类别也是如此。

没有什么视频可以为2C带来收入,所以基本上都是行业视频。

有的拍景点,有的拍博物馆,有的拍演唱会,有的拍二手房,收2B费用。

游戏也是如此。

直接充电2C几乎不可能,而且不太容易熟悉。

因此,基本上还是聚焦于体验店和未来的网吧市场。

2B市场确实能赚钱,但赚不了大钱。

原因有二:一是很多2B公司做的是项目而不是产品,很难规模化。

其次,随着行业的成熟,这些2B业务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毛利率也会越来越低。

打个比方:在2016年,你会制作一个非常酷且非常赚钱的网页。

两年后,这将是一份 IT 蓝领工作。

所以如果你看一个VR项目,说它有一定的月收入,你闭着眼睛就知道这是2B收入。

如果计算公司价值,就得对这类收入打折(B2B2C比纯2B好一些),原因是这类收入可能无法规模化,长期难以维持现有利润跑步。

3、现有的VR产品很多都不够强大。

我看过一些VR室内剧。

看完之后,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VR。

2D 已经很好了,他们甚至不需要 3D。

当他们全射时,我总是不得不转过头,这真是太累了。

还有教育工作者用摄像机记录一些老师的讲课。

事实上,它们与普通的 2D 视频没有什么不同。

因为现在VR非常火,很多项目都是为了VR而做,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强。

一切都必须与VR相关。

练习者必须注意这一点。

所谓刚性需求,要么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要么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要么可以大幅度改善用户体验。

我们可以从这三点来判断。

很多项目听起来三者很接近,但实力并不强,这意味着它不是刚需,与VR与否无关。

由于2C市场还远未成熟,而2B市场赚不了大钱,所以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想要从事这个领域就必须忍受孤独。

这是我对所有业内人士的建议。

如果你期望投资滴滴打车,并在3年??内实现1亿的市值,最好换领域。

  当然,最终挑战浩哥的人还会有很多。

毕竟,市场上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多大型投资正在进行。

所以我在这里必须强调两点: 1、我讲的所有投资的前提都是价值投资。

我不明白包装概念如何炒作二级市场,也无法评论。

2、我所说的投资都是基于财务投资,有的公司的投资是战略布局。

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有很大区别。

战略投资不是基于财务回报,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业务必须相关,否则又是炒作。

毕竟1和2还是少数。

除此之外,其他投资也可以参考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