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有传言称,宝峰魔镜将大规模裁员,中国VR创业是泡沫吗?

时间:2024-05-22 16:40:16 科技赋能

据笔者从VR产业链获得的消息,暴风魔镜公司近期启动了一轮裁员。

消息显示,本次裁员可能涉及公司约一半人员,预计本轮裁员将于本周完成。

宝峰魔镜于年初正式成立。

暴风集团旗下子公司,主要专注于VR内容和硬件领域。

年中,冯鑫公布了暴风魔景在VR领域的战略,并从内容制作、线下渠道合作、VR孵化器、开放SDK、投资等方面阐述了暴风魔景未来的发展思路。

冯鑫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魔镜将会发展一些合作伙伴,包括支持一个做全景摄影的团队。

暴风视频提供播放平台并推出商业模式,帮助内容方盈利;它还有助于游戏创作单位。

前期暴风不收取任何游戏使用费;此外,暴风视频还将寻找10家创业合作伙伴,共同拓展虚拟现实影像市场。

冯鑫表示,暴风对这个项目的投资未来两年还会继续上涨,而这个VR项目未来两三年都赚不到钱。

预计前期投入约10亿元,用于扩大用户群、升级魔镜产品。

对于这种烧钱的情况,暴风是有预期、有准备的。

冯鑫还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众多互联网公司将加入VR业务的争夺战。

此后,暴风魔镜又推出了五六款VR眼镜产品。

据笔者了解,暴风魔镜此次裁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VR市场降温。

资本市场对VR的关注度近期已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前期已有部分资金投入VR项目。

随着整个智能硬件市场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VR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了资本市场之外,近几个月零售市场的产品出货量也开始下滑。

笔者从深圳多家VR眼镜工厂了解到,今年以来,移动VR眼镜(需配合手机使用)出货量稳步上升。

到今年7月份,整个市场的出货量达到了最高水平。

保守估计当月出货量约为-1万台。

8月之后,出货量开始下降。

目前预计整体每月出货量最大——10,000台。

从笔者获得的信息来看,VR市场降温后,随着感恩节、圣诞节的临近,国外市场的出货量变化不大,主要萎缩在国内市场。

据称,目前市场的绝大部分销量都是由国外市场贡献的。

有厂家向笔者透露,目前国内市场的月出货量可能已经下降至50万台左右。

随着VR眼镜出货量的下降,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

笔者此前曾报道过移动VR眼镜的生产和价格。

由于产业链非常完整,很多厂商认为技术含量高的移动VR眼镜根本没有技术,只是简单的材料。

采购和组装。

虽然稍微高端的眼镜出厂价在15-80元左右,但只要你敢买,售价8、9元的低端眼镜随处可见。

VR一体机是一款介于移动VR眼镜和专业PC头盔VR眼镜之间的产品。

4月份,低端产品出厂价在1000元左右。

短短半年时间,一些厂商已经开始以不到千元的价格销售基于以往MP4或平板解决方案的头戴式“VR”播放器。

具有体感功能的低端一体机VR眼镜仅比播放器贵几十元。

  2。

墨景的生意出了问题。

由于暴风魔镜较早进入VR领域,暴风魔镜早期在VR领域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VR市场,移动VR眼镜市场也出现了质的竞争,魔镜此前推出的几款产品销量并不如预期。

在用户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的阶段,暴风魔晶的产品很难与深圳的山寨产业链竞争。

有厂家向笔者透露,宝峰魔镜之前曾有过取消订单的情况(下单后违约)。

不过,暴风魔镜相关人士告诉笔者,这与魔镜近期的产品规划有关。

由于“小M”即将上市,魔镜需要积累产能,因此削减了老产品的订单。

这是正常的迭代。

3、巨头进入魔镜平台的优势不再 随着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进入,暴风魔镜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优图、爱奇艺等视频平台开始发展VR业务后,原创内容合作伙伴开始输给这些平台,这也导致了用户的流失。

从各厂商以往的套路来看,一般规模稍大的厂商都会搭建自己的开放平台,试图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聚集更多的用户。

但据笔者了解,这些厂商创建的联盟和平台基本没有约束力。

绝大多数感兴趣的厂商都会加入各个平台。

这也导致了,一旦有更好的平台,人就会往上走,水就会流失。

向下流淌的尴尬。

据了解,暴风魔镜已经历两轮融资。

今年4月,融资1万美元,估值约1万美元。

年初获得第二轮融资,金额2.3亿元,估值14.3亿元。

据悉,暴风魔镜此前已启动第三轮融资。

如果暴风魔镜的裁员信息属实,则可能预示着整个VR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调整。

由于低端VR眼镜无法提供更好的体验,高端VR头盔产品消费市场有限,内容无法快速跟进,半年多来快速膨胀的VR泡沫一触即发。

爆裂。

尤其是对于一些技术门槛不高或者没有“亲生父亲”的VR创业团队来说,可能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

得到暴风魔晶裁员传闻后,笔者联系暴风魔晶市场部相关人士,对方表示暴风魔晶近期进行了一些内部调整,但相关运营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