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暴风集团利用VR(虚拟现实)概念连续29个涨停,VR概念席卷A股市场尽管。
然而,随着光环褪去,不少VR概念上市公司股价遭遇市场“重估”,有的甚至下跌70%。
产品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量尚未增加,业绩大幅下滑成为此类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3月6日,凭借VR概念一度涨至0.68元的易商公布了最新年报。
其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1.69%。
VR概念另一代表企业暴风集团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69.42%。
艰难的盈利状况使得这个曾经著名的概念很难实施。
随之而来的是,这些概念股的股价自高点以来一直在下跌。
截至目前,亿商显示股价为43.73元,暴风集团股价为43.28元。
与峰值价格相比,均有所下跌。
达到了74.4%和71.56%。
VR概念股业绩大幅下滑。
3月6日,易商展示了发布的年报。
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营收增加,但利润并未增加。
公告显示,亿商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6.4亿元,同比增长19.23%。
亿商显示同期实现归属净利润约6000元,同比下降61.69%。
对于公司营收增长但利润未增长的原因,亿商显示在公告中解释称,公司收入增长是由于品牌终端显示业务保持基本稳定,经常性展览业务和虚拟显示业务均取得了大幅增长。
净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易商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无形资产摊销和财务费用增加。
2019年4月24日,下半年,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VR热潮。
由于其次新效应、高额赠转概念、以及VR概念火爆,易尚显示股价一路飙升,一度涨至0.62元。
此外,上市第一年,易商的业绩表现还不错。
当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900元,同比增长11.95%。
但今年以来,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另一家VR概念股代表公司暴风集团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去年,暴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约1万元,同比下降69.42%。
此前,暴风集团开始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涉足VR、电视、体育、直播、金融等领域,也因此遭遇了多元化的阵痛。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去年营业利润为-3.69亿元,同比下降0.26%。
公司表示,净利润下降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公司转让北京宝峰魔镜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及剩余股权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1.04亿元。
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年度投资收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明显低于上年。
早在下半年,依靠闪耀的VR概念,暴风集团股价走势强劲,一度达到29个涨停,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牛股,股价一度飙升至0.64元。
但遗憾的是,VR的概念来得快去得也快。
由于产品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尚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应用,VR市场发展一直举步维艰。
年底,各大投行、券商纷纷发布VR行业报告,对VR消费市场给予了非常乐观的预期。
然而,新的一年,市场的寒冷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光证恒生分析师赵巧敏认为,目前国内VR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硬件、图像技术、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缺陷,限制了产品突破,难以商业化。
国内VR内容主要集中在游戏和视频,其他优质内容太少,用户粘性较低。
显示效果好的VR设备成本较高,国内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VR产品存在大量抄袭和同质化现象。
另外,大多数VR设备重量过重,长时间佩戴后会出现不适、头晕等现象,导致交互体验较差。
泡沫破灭的背后,个人股东“安然无恙”。
事实上,从VR概念股的资本炒作路径来看,游资始终充当排头兵,机构合力造势。
无论是炒作前的规划、炒作期间的跟风,还是炒作降温后的研究、做功课,总能看到机构的身影。
今年以来,市场上已有不少报道看好VR的发展前景。
不过,随着虚拟现实概念“降温”,近期乐观的VR研究报告数量也有所下降。
公开信息显示,随着VR概念股股价不断下跌,不少资金也“出逃”。
比如,一方大讯混合基金去年选择退出易商显示,中欧明锐新起点基金去年选择退出暴风集团。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公司股东也实现了“腰包安全”。
去年4月21日,亿商显示发布公告称,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陈明与深圳市卓嘉汇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同一控制下股东深圳汇智控股超过5%的股份,宣布成长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计划清算并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
从公司公布的年报中可以看出,这两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已经消失,说明他们去年已经退出。
“高科技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投资价值。
一个概念刚出现的时候,往往是一个预演。
这个时候,你不需要等待表演出来。
你只需要看市场的热度,就像2016年、2020年互联网的热度一样,当时没有商业模式,但股价涨得很快,泡沫很大。
这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阶段。
”一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表示,下一阶段就是商业模式出来的时候。
以互联网热潮为例,2018年以后,互联网公司将开始真正做起来。
包括亚马逊的现金流开始好转,谷歌开始有广告模式,百度在VR领域复制谷歌的模式,盈利模式要等真正扩大规模的产品发布后才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