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
从教育到医疗到金融到制造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是大势所趋,资本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人工智能近年来一直处于疯狂的融资热潮中。
“火与冰”的人工智能 9月10日,软银中国10亿美元投资商汤科技,将商汤科技估值提升至60亿美元,彻底验证其“融资机器”名副其实。
这也使其成为全球融资总额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去年7月至今年5月,商汤科技完成B轮、C轮和C+轮融资,金额分别为4.1亿美元、6亿美元和6.2亿美元。
巨额的融资额以及不断刷新的单笔融资记录,让商汤科技疑似融资驱动。
在去年的商汤人工智能峰会上,商汤科技副总裁刘刚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商汤科技不是一家靠融资驱动的公司,有很多机构争相投资,但不是谁都能投资的。
”对商汤科技的怀疑不是公司本身的怀疑,而是整个行业的怀疑。
但事实上,BAT、软银中国、IDG、宏泰基金等多家一线投资机构都已经对人工智能做出了深入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去年刚刚出狱的快播创始人王欣也投入了人工智能的创业浪潮。
就在几天前,王欣的新公司云歌智能获得1万美元融资。
不仅如此,9月11日,Video++极联科技宣布完成C1轮融资,近5个月融资10.7亿元。
新投资方包括优必选天狼资本、新华文轩和新浪基金,文轩资本、瑞丽文化基金、华投资本、瀚富控股等。
此前,摩云科技、零氪科技、图灵、小酷等一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科技还宣布获得融资。
这使得当年的风险投资行业融资本来就困难重重。
,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是市场的寒冬,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的热浪。
可以说是冰与火两个世界。
CVSource显示,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融资事件从2020年第一季度就开始了,融资金额从全年融资的15亿增长到2018年的1亿。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融资总额仅全年就突破亿元。
背后原因在于,中国创业研究院发布的《AI 产业投融资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一季度,由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优必选科技等获得高额融资,企业上半年融资额超过全年。
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至二季度,人工智能行业季度融资事件数量和规模出现波动。
其中,融资规模波动较大,今年四季度出现小峰,今年二季度达到峰值。
报告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融资将继续延续企业数量放缓、融资规模增加的趋势。
互联网行业一直都是这样。
当资本疯狂涌入时,就像之前流行的共享经济、虚拟现实一样,关于AI行业“泡沫”的质疑也随之产生。
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行业存在泡沫,泡沫破灭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正如金沙江创投董事长朱啸虎所说:“国内人工智能创投投融资存在一定的泡沫现象,但就像啤酒一样,要想喝得好,就需要有泡沫。
”人工智能泡沫?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在资本疯狂进入该行业的环境下,人们逐渐对人工智能行业产生了担忧。
很多人认为,过度融资可能给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泡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逐渐显现出优势。
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行业可能会出现一个洗牌期,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光大新经济投资负责人艾宇在重庆智博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压力越来越大。
未来,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落地场景,90%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都会上马。
丢失的。
兰亭资本董事长刘炯也认为,近两年中国AI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初创企业,其中不少在人脸识别、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自然语言交互。
但与此同时,仍有大量企业尚未找到清晰的商业变现路径,这已成为中国AI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
英诺天使基金联合创始人李柱并不认同人工智能是泡沫的传言。
她表示,“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是应用。
人工智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才能真正服务于当前的行业,人们才能摆脱重复、无效的劳动。
目前,我觉得有一些可以落地的方向,比如医疗、金融、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这些是目前发展最快、落地最快的场景,很多大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建议他们更多地关注这些应用,尤其是B类应用,这些是巨头以前无法到达的地方,但这恰好是创业者的机会。
” 《人工智能的未来》报告指出,今年四季度融资规模增长突出,是由于计算机视觉、医疗健康和芯片公司获得的高额融资,二季度融资规模增加。
2020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达4.6亿元,大型融资事件主要分布在金融、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行业。
中国投资研究院统计发现,截至今年一季度,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阶段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占比分别为45%和23%;但从融资规模来看,A轮之前的项目融资金额较小,规模也较小。
大型融资案例集中在A轮、B轮和C轮。
数据显示,机构在参与A轮后投资意愿更加强烈,希望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发展更加清晰的项目上。
投资机构对成长期企业保持谨慎态度。
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已经度过了疯狂融资期,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洗牌。
投资人工智能企业将不再是追逐热点,而是应该考虑真正的投资价值,投资于企业的技术服务。
道路平整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不仅是资本运作带来的附加值,还能帮助企业找到应用场景,创造合理的商业模式。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此前表示,“人工智能泡沫的破灭不会太远。
我认为年底是估值合理化的时候。
过去三年或四个月,AI公司估值下降了20%,然后再下降20%、30%,对于AI公司来说是一个合理的估值,这个泡沫并不是真正的泡沫,而是太多人用AI来包装项目。
,导致估值过高,将予以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当前大量资金的涌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给自己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越来越多的AI初创企业被淘汰,盲目创业和狂热投资将导致行业难以发展。
健康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现在AI产业只有挤掉“泡沫”,才能破灭、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