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企业如何才能在VR泡沫中生存?

时间:2024-05-22 13:47:45 科技赋能

被视为“VR元年”。

大量开发者和初创公司涌入VR行业。

但从下半年开始,由于硬件不成熟、内容连续性难以保证等因素,VR市场开始出现预测。

寒冷的。

现阶段,由于盈利模式不明确,且一半的VR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这个新兴市场无法逃脱VR泡沫的影响。

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在博鳌论坛上表示,“VR市场存在一些泡沫,需要经历市场优胜劣汰,让一些泡沫破灭,让一些泡沫破灭。

”质量更好的VR企业挺身而出。

”那么从现阶段来看,哪些类型的VR企业有可能在这次泡沫中被淘汰呢?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裁员和破产可以作为参考。

哪些VR公司可能会失败?有投资者表示,观察一家公司是否有价值,要么看其盈利能力,要么看其深厚的知识积累,这能让其在长期竞争中占据优势。

如果你投资的是早期项目(比如现在的VR市场),判断标准包括:市场机会、团队和产品。

从去年开始的裁员和破产事件来看,不少VR团队缺乏实质性突破,比如国内的暴风魔镜、美度娱乐、乐视VR、国外的Vrideo等,或者缺乏足够吸引人的技术,或者缺乏诱人的内容吸引用户回归平台最终会导致资金短缺,导致裁员或破产。

另一方面,管理团队也不容忽视。

以完美视力为例。

这家公司很早就进入全景相机行业,并获得了英特尔等机构的投资。

但由于定位不明确(不愿放弃专业市场,又想赢得消费者)、竞争加剧(诺基亚、Facebook、Jaunt等的进入)、融资困难等因素,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VR企业如何生存?今天的VR泡沫让我们想起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在欧美许多国家的股票市场,科技和新兴互联网相关公司的股价迅速上涨,然后蔓延到亚洲乃至中国的相关股票市场股市。

泡沫消退后,许多网络公司烧毁了所有风险投资并停止了交易,许多公司甚至没有盈利。

据说当时最轰动的说法就是上面写着一个碗。

com乞丐可以获得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这与上半年有多少创业者涌入VR行业并轻松获得融资非常相似。

如今资本日趋理性,VR告别“野蛮生长”,进入洗牌期,那些在互联网泡沫中幸存下来并成功扩张的企业值得VR从业者参考和学习。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经历了互联网泡沫。

据说,马云有一种直觉:互联网将改变世界。

2017年,马云邀请了24位朋友了解外贸人的互联网需求。

最后,23个人说算了,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不行就赶紧跑。

但马云想了一晚上,决定第二天早上就去做。

“就算有24个人反对我,我也会这么做。

”马云涉足的第一个互联网产品是“中国黄页”,被很多人视为“骗子”。

年底,中国黄页实现盈利,但与杭州电信合作后出现分歧,马云决定放弃该网站。

也正是这一年,马云开始涉足对外经济贸易业务,打造B2B网站的想法开始成熟。

2009年,马云创立阿里巴巴,获得高盛领投的1万美元融资和软银孙正义的1万美元融资。

从这个对比来看,HTC对VR的押注与马云的经历非常相似——虽然VR市场有些泡沫,但对于HTC来说,VR代表着未来,有望改变世界。

该公司最近出售了一家上海手机制造商,并将所得资金用于VR投资; HTC还强调生态体验的重要性,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布局VR市场。

董事长王雪红认为,VR应用市场的爆发将在两年后到来,“所以我们必须快速部署”。

这也值得搜索巨头谷歌学习。

该公司创始人之一布林将互联网视为一个通用平台。

通往未来的唯一出路。

2007年,佩奇和布林向Sun联合创始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展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搜索技术,并成功获得了10万美元的投资。

同年9月,谷歌正式成立。

去年佩奇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未来追赶的目标是雅虎等互联网公司。

谷歌的成功源于创新。

谷歌成立之初,业界对互联网搜索的理解是:关键词在文档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该文档在搜索结果中的位置就越突出。

布林认为,决定文档在搜索结果中排名位置的因素是文档在其他网页中出现的频率以及这些网页的可信度。

网页在受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和质量是决定性因素。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Google之所以如此简单,是因为两位创始人不懂HTML技术。

长期以来,用户只能通过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甚至没有“提交”按钮)。

但凭借创新技术,谷歌在互联网泡沫中幸存下来,并达到了佩奇和布林都无法预测的高度。

如果你活下来,你有机会成为巨人吗?当然,即使有创新的理念和技术,创业仍然非常困难。

很多创始人都有过出售公司的想法,但由于无人接手等原因而失败,最终成为商业巨头。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化腾,他想低价出售QQ。

2007年,马化腾开发了第一个中文版ICQ——QICQ,即QQ的前身。

2007年,腾讯即时通讯服务上线,截至2017年,QQ注册用户数突破1000万。

然而,由于2018年的互联网严冬,缺乏变现手段的腾讯陷入困境,这让马化腾想要出售QQ以保证公司的生存。

有趣的是,马化腾原本打算以1万元转让QQ,但被认为价格过高,未能找到合适的买家。

最终,马化腾决定保留QQ,自己养。

看看腾讯目前超过2万亿港元的市值,如果能回到过去,恐怕还有买家想花几百万收购QQ,马化腾也不会动心。

其他创始人想要出售公司的案例还包括丁磊“三卖网易”、谷歌2016年想要以1万美元出售自己、扎克伯格早期想要出售Facebook等。

这些滞销公司的崛起,对于VR行业苦苦挣扎的创业者来说,或许是一种“安慰”:活下来,就有机会成为巨头。

附加服务提升 VR 价值。

尽管VR产业还不成熟,但已经渗透到教育、游戏、电影、房地产等行业。

以去年为例,VR线下体验店风靡全国。

然而,众多创业者聚集在VR线下体验店,这也导致不少商家逃离线下体验店模式。

去年,国内VR线下体验店数量超过2万家。

但不少商家以低端VR蛋椅为主,缺乏有吸引力的VR内容,难以获得回头客。

另一方面,很多线下VR体验店的内容同质化严重,很多游戏甚至都是试玩版,导致VR体验不太好。

此外,VR线下体验店不仅缺乏良好的盈利模式,还可能面临硬件更换以及多家线下体验店聚集在同一商圈,导致运营商不赚钱的局面。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团队通过VR+轻餐饮,或者VR与影院的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这也告诉我们,除了技术和内容体验之外,VR从业者还可以通过附加服务来增强吸引力。

目前,如果一家公司只想通过炒概念(比如各种昙花一现的VR盒子)来获取资金,无法为用户创造实际价值,或者进入市场过早,等不及行业成熟(比如(如微软在平板电脑市场的爆炸式增长)。

十年前推出的平板电脑),必然会失败。

小编希望创业者能够深入思考自己的优势、用户或者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度过VR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