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前华为老总!可穿戴泡沫即将破灭,新创业者需谨慎

时间:2024-05-22 13:58:30 科技赋能

华为去年推出的TalkBand B1销量已超过50万台。

今年,在MWC世界通信大会上,华为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智能穿戴设备,华为TalkBand B2(智能手环)、华为Talkband N1(智能耳机)、华为Watch(智能手表)。

据悉,华为在可穿戴产品方面已投入4年,并于2年前开始规划系列产品。

此次发布相当于一系列产品的首次亮相。

洪天峰:方广资本CEO,原华为常务副总裁、EMT轮值董事长。

让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说可穿戴泡沫很快就会破灭,以及为什么他建议新创业者不要制造可穿戴设备。

以下为洪天峰演讲实录: 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各种应用和解决方案都属于产业下游。

这些应用中,有的已经比较成熟,有的则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才能变得成熟。

这里所说的成熟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包括政策、利益格局等其他方面。

万物互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人联网、人联网、物联网……人联网从智能手机开始发展了很多年,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集中起来在手机上。

说实话,人联网已经进入了“大鱼大肉都被吃光了”的状态,而人本身就是拥有多感知、高智慧的个体。

这意味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机会并不在于人的互联。

以人为本的可穿戴设备实际上是反人类的产品。

除非在外面社交时需要佩戴珠宝,否则人们回到家后仍然不喜欢在身上佩戴太多的物品,甚至根本不想穿任何东西。

因此,可穿戴领域的产品形态是违背人性诉求的。

对于企业家来说,仅仅围绕人打造智能产品是不够的。

人只是万物互联中的一个角色。

万物互联意味着人们拥有更多智能工具。

我们应该更多地转向人联网、物联网领域,关注行业的方向,关注如何提高生产力。

例如,中国有数千万部电梯,但我们不知道每部电梯的日常运行情况。

一旦出现问题,没有人会及时修复。

那么,我们可以在每部电梯上安装可穿戴设备吗?现在我国的电梯只能每秒运行4米,而日本的电梯每秒可以运行16米。

为了让人们在高速行驶时保持舒适的状态,这种超高速电梯需要大量的传感设备。

,通过改变传感参数和角度来调整控制系统,电梯的速度越高,对智能化的要求越高。

智能电梯实际上是万物互联的典型案例。

再比如北大荒和新疆建设兵团的耕地。

农业装备能否智能化?例如,用于耕地的拖拉机可以成为自动驾驶拖拉机吗?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操作来控制播种、施肥、浇水。

水的具体位置,这样的智能运行高效且不浪费,可以帮助农村地区提高生产力,产生远超可穿戴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大荒的拖拉机已经可以自动驾驶,文中提到的智能作业已经成为现实。

)由于背景和经验的限制,一些创业者往往选择进入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比如智能自动驾驶。

可穿戴领域。

现在的智能穿戴领域与前几年的团购类似,只不过团购的门槛更低、花的钱更多。

可穿戴领域的泡沫很快就会破灭。

现在我们不应该简单地鼓励大家创业。

在对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的情况下创业,只会让自己更加浮躁,只会选择门槛较低的行业,最终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在万物互联时代,深圳创业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这里有全球最好的产业链支撑;第二,原来的硬件、软件、互联网大公司有很多人才,这些人才的交叉融合会创造出很多创新,比如美国的特斯拉,就是汽车和互联网结合产生的。

第三,深圳创业氛围浓厚,包括新企业的成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快。

从非物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从康佳、TCL、创维到华为、中兴、腾讯,再到科通芯城、云智讯、风行平衡车,深圳是值得学习的典范,从未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