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专门给创业者泼冷水的毒魔。
今天我想说的是,关于VR元年的谈论纯粹是一个梦想。
VR是一项非常“奇幻”的技术。
通俗的理解是“幻觉”或者“药物获取体验”,即通过头盔/眼镜制造出全息幻觉。
它原本是一种流行但小众的“行为艺术”,但后来制作这项技术的公司被前两天裸捐的一位美国富豪以20亿收购,一下子就火了。
着火了没关系,让我用毒舌来灭火吧。
我先说一下为什么你认为今年是VR元年。
VR的三个基本应用方向正在逐渐形成市场: 1.游戏:近日,索尼在PlayStation Experience大会上发布了四款虚拟现实游戏:《Job Simulator》、《Eclipse》、《Distance》和《Classroom Aquatic》; (看我的大神翻译,《模拟职场》、《暮光之城》《距离感》、《水中课堂》)。
这家游戏巨头开始进军新领域,每一个关注VR的人都不禁感到震惊。
2、教育:我想关注创投圈的人应该都发现,现在有太多的VR儿童教育项目突然冒出来。
很多投资者认为这就是风暴的开始吗?上半年,在资本尚未降温的情况下,人民币竞相搞VR教育,就像扔掉土豆一样。
3、商业应用:这种商业应用并不是指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而是少数房地产开发商正在利用VR为消费者提供期房的“预览”服务。
为什么我说第一年纯粹是一场梦呢?首先,我们来推翻上面的三个正面分析。
1、颠覆游戏:刚才谈到索尼发布了一款新的VR游戏,看完我的神译,我想大家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根本不好玩。
游戏缺乏乐趣是游戏行业本身的固有问题,而现在的VR游戏只是技术不同的“老游戏”。
这样的游戏产品可能只能获得一时的新鲜感,无法成长为健全的游戏。
行业。
最重要的是:索尼的虚拟现实头盔“Playstation VR”将于今年3月正式发布。
也就是说,这是在卖头盔,连索尼自己都不确定是否卖。
2、颠覆教育:其实,如果抛开VR这个噱头,任何理性的在线教育从业者都会告诉你,教育不能随便靠技术驱动。
技术只是教师的工具,教育的本质是“以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和对待事物,让事物更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
这听起来不像是 VR 能够改变的事情。
借用俞敏洪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想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教育,首先要弄清楚教育是什么,然后再回到这个问题。
3、颠覆商业:其实现阶段的VR商业应用只是一些类似于“锦上添花”的小型增值服务。
不仅对于开发者来说,对于所有使用VR进行演示的公司来说,它只是一个噱头,而不是一个需要。
所有VR开发者面临的障碍其实只有两个非常简单的原因,用户问题和叙事用户问题:当我们考虑用户时,我们首先考虑什么?入口。
VR没有用户入口。
从硬件角度来看,智能手环以手机系统为入口,手机以通讯需求为入口。
VR头盔/眼镜是否发现用户入口?所以,所谓的VR产业的蓬勃发展,基本上是靠一群爱好者和投资者的钱来支撑的,而不是市场需求。
而且更多的创业项目是软件项目,这也是轻量级消费的趋势。
优秀创业项目的共识是用户一定不能留下学习/访问成本。
这不是GBA或PSP的时代。
没有人愿意为没有内容的硬件付费。
叙事:是的,这就是VR项目最大的门槛:叙事。
从画面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画面都是以“镜头”的概念来叙述的。
所谓镜头是指“连续的画面”,但对于VR来说,没有“片段”的概念,也就是没有镜头的概念。
如果没有镜头,现阶段的人类仍然不知道如何讲述故事。
即使是最健谈的 VR 企业家也不会对这个问题给出任何实际的答案。
因此,如何利用VR全景图像来表达信息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以至于目前的VR项目都只是3D或全景2D图像。
这也延伸到了游戏领域。
游戏缺乏乐趣是游戏行业本身的固有问题。
如今的 VR 游戏只是技术不同的“老游戏”。
此类游戏产品可能只能获得一时的新鲜感,而无法成长为健全的游戏产业。
从剧情角度来看,VR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一位VR电影创业者曾告诉我,他计划在10分钟内制作一部VR电影,展示一对情侣争吵的场景。
他的描述是这样的:“你能听到身后那对情侣在吵架。
如果你回头看,他们就会开始打架,如果你不回头,他们就会继续打架,如果你不回头,他们就会继续打架。
”三分钟,他们会战斗到你受伤、背部沾满鲜血。
”这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从作者的编剧经验来看,VR电影并不是现阶段人类编剧能写出来的。
如果你给了观众改变剧情的主动权,就等于给了观众一个观众挥手、角色向你挥手、观众打角色、角色向你吐口水的世界。
听起来很有趣,但对于编剧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工作量(请原谅我用工作量这个词来衡量艺术工作)。
十万个观众可能有十万个动作,十万个动作。
结果就是,观众看完电影后,发现自己看的根本不是同一部电影。
十万个剧本,恐怕需要几十个编剧几十年的时间来写。
最后,我们来说说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事情。
如果VR真的想要繁荣,软件和硬件需要开始齐头并进,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