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前端 > HTML

ITPUB专访

时间:2023-03-28 14:44:24 HTML

问题一:您好!很荣幸有机会采访您。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很荣幸接受您的ITPUB采访。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姜宏伟,是专栏的作者《React Native 新架构实战课》。2015年开始做前端工程师;2018年担任58RN项目负责人,负责58集团内部ReactNative技术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我从单兵变成了teamleader,负责更多的技术和业务方向。带队和单打独斗有很大的不同。从技术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定好技术方向。你要对得起所有人,不要让所有人误入歧途。因此,对于新的ReactNative架构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也成为了我的必修课。问题2:在开始ReactNative架构之前,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在2018年开始负责58RN基础设施之前,也就是2016年和2017年,我主要负责RN业务的发展,也深度参与了一些58RN相关的基础设施工作。老大之所以让我负责58RN的基础设施,我觉得和我自己的好奇心不无关系。其实我2015年刚入行的时候,除了基础扎实之外,我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React。要知道,那时候团队成员用的是JQuery,对IE6的兼容有一定的要求。React在当时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也是因为我在2015年对React做了一些研究,2016年团队启动ReactNative项目时,我被派去参与相关基础设施工作的开发;因参与ReactNative基础设施开发,于2017年上线,第二次ReactNative业务,派我独立负责业务开发;2018年,恰好有机会,顺理成章地负责58RN的基础设施。问题三:ReactNative架构给你58带来了什么价值?这些价值还会继续增长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ReactNative的价值其实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升用户体验,二是降低企业成本。首先,ReactNative相比H5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比如我们有一个短视频的业务是用ReactNative开发的,但是短视频这样的业务是不能用H5开发的,而且业内很少有人用H5来开发短视频,因为使用H5太可惜了,无法解决复杂的手势冲突和视频功能定制的问题。不过我们在ReactNative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开发出来的的业务性能并不比Native差。甚至公司里还有团队主动下载Native短视频,换成ReactNative短视频。因为ReactNative不仅体验好,而且可以热更新,一天迭代几次产品需求是没有问题的,让用户时刻享受我们最新最好的特性。其次,相比iOS/Androd,ReactNative可以降低企业成本。降低成本很容易理解。一组代码在两端运行。开发ReactNative只需要一套代码,而开发iOS/Android则需要两套代码。开发一套代码的成本肯定低于开发两套代码的成本。而且我们内部有丰富的ReactNative生态,很多功能可以直接使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最后,我相信ReactNative可以继续为用户和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新的ReactNative架构的出现会让用户体验更好。此外,我们公司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使用ReactNative。在过去的一年里,有5、6个APP接入了58RN,这自然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问题四:在今年ReactNative新架构落地之前,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深内存的问题?如何解决?我觉得最难的问题是将老的ReactNative架构集成的App升级到新架构。升级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工程问题。关键是要在风险、成本和收益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就在研究ReactNative的新架构。ReactNative的新架构几乎重写了ReactNative的整个底层。现在,为了兼容,ReactNative在底层有两套代码,新架构代码和旧架构代码。代码。既然底层变化量这么大,贸然升级的风险肯定不小,升级的风险一定要控制。当然现在谈如何升级有点早,因为新的ReactNative架构的正式版还没有出来。新架构的预览版在今年4月份就出来了,我估计新架构的正式版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才会发布。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一些想尝鲜的团队会开始小范围的尝试,比如尝试一些没有历史包袱的APP,或者一些用户量不大的APP。到明年年底,或许会有更多的团队和项目升级跟进。现在,我们对升级的风险、成本、收益的整体评估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只需要耐心等待一个准备好的时刻。问题五:ReactNative架构与同系列架构有什么区别?未来ReactNative架构会成为这个技术方向的主流吗?你能改变描述吗?比如比较跨端架构的差异,优缺点等等。不太明白“同系列”指的是什么,不太明白“这个技术方向”指的是什么。如果指的是跨端方向,那么ReactNative、小程序、Flutter是非常不同的,架构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所以不同的跨端框架可能很难收敛架构。问题六:没有计算机基础,是什么契机促使你进入这个领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2014年底,我在北京的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他的前端工资是12k,而我当时的工资只有4k。年轻人不想赚更多的钱,所以有转行的冲动。学了一个月的HTML和CSS基础,觉得自己对这材料没问题,就下定决心辞职,跟着老师学了三个月,学完了JavaScript,又找了一个月的工作,然后完成转行。现在想起来,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抓住了机遇。2015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前端人才紧缺,企业对前端岗位需求量巨大。面试了40+家公司,拿到了3个不错的offer,进入了前端技术领域。问题七:最后,对于技术人员未来的职业路径选择,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吗?其实我在技术领域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七年。我不能谈论任何建议。让我分享我的观察和想法,这可能是不正确的。在我看来,技术人员未来的职业道路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技术几年后,对技术不再感兴趣。有的人选择回老家做一份轻松的工作,有的人选择考公务员或者当老师。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回老家或者转行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二是一直在某个技术方向修炼,成为技术专家。这种同龄人的例子在我身边有很多。这些人手里有货,走到哪里都不慌。三是技术背景向产品、管理和创业方向转移。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比我年长的前辈。他们在技术领域非常擅长,可以将技术领域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