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指纹,但又不同。
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约为十亿分之一,因此被称为“人类身份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指纹识别技术日益向“高精度”方向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上周,一项活体指纹识别新技术在深圳诞生,引起广泛关注。
汇顶科技的这项创新技术可以通过指纹、手指肤色、心率信号等生物特征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从而识别并拒绝假指纹或克隆指纹。
指纹识别与生活息息相关。
指纹具有“终生不同、不变”的特点。
众所周知,很早以前,人们就在纸上或木板上印上指纹来表明自己的身份。
随着科技的进步,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进入计算机世界。
目前,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推出了许多将指纹识别与传统IT技术完美结合的应用产品。
这些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广泛应用于出入境检查、刑事搜查等领域。
近年来,指纹识别技术突飞猛进,一些网上银行交易和移动支付也依赖指纹识别技术。
现在的IC芯片大多是匿名IC,名字也是用密码注册的。
随着IC芯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IC卡中的信息甚至代表着特殊的权力和金钱。
通过将持卡人的指纹信息存储在IC卡中,可以大大提高IC卡的安全性。
通过指纹控制汽车门开关或发动机点火是指纹技术在汽车防盗方面的典型应用。
国内一些厂商推出了指纹防盗产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使用手机不仅仅是为了在打字时信任自己的手指,还可以使用指纹来解锁手机,而手机受到指纹识别安全措施的保护...... 指纹识别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日新月异的指纹就是手指末端、前面皮肤上凹凸不平的纹路。
指纹虽然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却蕴含了大量的信息。
指纹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
整体特征是指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特征,包括基本纹样、纹区、核心点、三角点、纹线和纹线等。
基本纹样包括环形、弓形、螺旋形等。
局部特征是指纹上节点的特征。
这些具有一定特征的节点称为特征点。
专家介绍,两个指纹往往具有相同的整体特征,但它们的局部特征,即特征点,不可能完全相同。
指纹上的特征点是指纹线上的端点、分叉点和转折点。
据了解,指纹识别技术通常利用指纹的图案、三角点等整体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利用位置、方向等局部特征来识别用户。
指纹识别一般涉及指纹图像采集、指纹图像处理、细节匹配等过程。
两年前,一些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在登录时使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
当时推出的指纹系统是光学识别系统。
按照目前的说法,应该是第一代指纹识别技术。
由于光线无法穿透皮肤表面(死皮层),因此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只能扫描手指皮肤表面,或者扫描死皮层,而无法深入真皮层。
后来出现了第二代电容式传感器。
但由于传感器表面采用硅材料,容易损坏,使用寿命降低。
同时,它是通过指纹的凹凸之间形成指纹图像,因此对于脏手指、湿手指等困难手指的识别率较低。
第三代生物射频指纹识别技术利用传感器本身发射微量射频信号,穿透手指表层控制内层纹理以获得最佳指纹图像。
因此,对于干手指、出汗手指、脏手指等较难的手指识别通过率可高达99%。
假指纹危害手机安全。
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移动支付。
使用指纹识别进入手机应该是很多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情。
目前,移动支付中的指纹识别真如听起来那么安全吗?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将指纹按在软塑料模具上 5 分钟。
模具成型后,在模具上压一些粘土腻子,就形成了指纹模。
然后将该指纹模具压到手机的指纹传感器上。
第一次无法解锁,但经过几次尝试后,手机就可以解锁了。
事实上,破解指纹传感器可以更简单,甚至不需要手机所有者的所谓受害者的合作。
指纹其实很容易提取。
例如,它们可以从酒杯、手机屏幕等中提取出来,就像福尔摩斯剧中那样。
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拍摄一个人的指纹照片,用特殊墨水打印出来,然后使用打印的图案解锁手机是相对简单的。
上述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用户指纹,可以制作“假指纹手套”,它可以轻松解锁你的手机,甚至入侵你的手机支付系统。
活体指纹解密假指纹 全球领先的人机交互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汇顶科技上周发布了最新的指纹识别技术。
该公司已经开发出将更高级别的安全性集成到现有标准指纹安全系统中的方法,包括可以测量血流和识别假手指的传感器。
“通过这项技术,用户可以在不损失便利性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安全性。
新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手机。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新一代指纹识别芯片有哪些“新”?更智能、更安全:新一代单芯片方案内置活体指纹检测和心率检测功能,可有效识别假指纹,同时检测心率。
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移动支付,为终端厂商创造差异化。
健康管理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解锁更快:新一代指纹识别芯片算法得到优化。
亮屏时最快解锁速度可达0.2秒,熄屏时最快解锁速度可达0.3秒,相当于普通人眨眼的速度甚至更快,带来极快的解锁速度。
最终用户的识别体验。
单芯片方案:目前业界多采用多芯片方案,不仅结构设计复杂、占用设计空间大,而且存在与APPLE冲突的专利风险。
新一代指纹识别芯片采用的单芯片方案采用自有专利电路,安全规避专利风险,为手机结构设计留出更多空间,可适应多种ID设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