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经济学人》:可穿戴设备如何解决身份验证问题

时间:2024-05-22 18:57:49 科技赋能

《经济学人》该杂志最近发表文章指出,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可以使人们摆脱记住许多密码的痛苦。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解决身份验证问题的新方法:使用可穿戴设备上的加速计来测量人体的轻微运动。

以下为文章节选: 手表和眼镜的历史早于营销人员口中的“可穿戴技术”一词。

其中一些设备现已添加了新功能,可以在微秒级别记录和监控佩戴者的生活。

鉴于此,技术专家提出疑问,这样收集的数据是否可以用于其他目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哈维尔·埃尔南德斯提出了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Apple Watch、谷歌眼镜等类似产品可以解决密码过多的问题。

更长、更复杂的密码是现代生活所厌恶的。

除非你经常使用它,否则记住这个密码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们会将密码写在纸上,以消除密码的复杂性。

避免这种不适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独特的物理特征(生物识别技术)来确认身份。

人们尝试过指纹和虹膜,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特殊设备。

埃尔南德斯的工作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方式:心跳记录。

所谓心跳记录法,是指研究与心脏活动相对应的人体运动。

人的心脏每跳动一次,身体就会轻微颤抖。

这个运动的具体特征因人而异。

埃尔南德斯想知道智能手表等设备中的加速计是否可以检测心跳的抖动,从而创造新的生物识别方法。

从他迄今为止发表的报告来看,这似乎是可能的。

他和他的同事与一群研究生合作。

他们要求每个志愿者在头上或手腕上佩戴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收集站、坐、躺等不同姿势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占总数据量的80%)输入到特定的软件中,寻找代表个体特征的表征。

一旦软件处理完数据并得出结论,他们就会输入剩余 20% 的数据,看看是否可以重新创建这些表示并准确识别参与者。

实验证明这确实可以做到。

当参与者仰卧时,软件能够在 94% 的情况下识别出他们。

但当参与者坐着或站着时,辨别结果的准确度较低,分别达到 86% 和 72%。

虽然这项技术并不完美,但已经具有进一步完善的价值。

如果能细化一下,实用性就指日可待了。

大多数可穿戴技术都可以向外界无线广播其测量结果,并且以加密方式将这些表示形式存储在文件中应该不难——就像注册密码机制一样。

这样,如果他们想要登录,佩戴适当设备的人只需坐在他们想要使用的计算机前即可。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当你看到同事躺在笔记本电脑前时,不要责怪他偷懒、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