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奥托酷镜为何要效仿谷歌眼镜这个“失败”的产品?

时间:2024-05-22 15:08:14 科技赋能

以前有谷歌眼镜,现在有微软HoloLens。

从YouTube辞职的傲图科技创始人叶晨光选择完成老东家在消费市场的未竟事业。

经过两年的努力,傲图科技于今年9月正式发布AR(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Otto Cool Mirror 是一款可以戴在脸上的小型电脑。

奥托酷镜为何要效仿谷歌眼镜这个“失败”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产品形态、功能定位还是使用场景,奥托酷镜与黯然退出市场的谷歌眼镜探索版颇为相似。

需要指出的是,谷歌并没有完全放弃智能眼镜项目,而是将未来的产品瞄准专业级商用市场(2B市场)。

在消费市场(2C市场),Google Glass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回归的计划。

谷歌眼镜在消费市场留下的空白正在迅速被其中国合作伙伴填补。

叶晨光表示,奥托酷镜的价值体现在屏幕上,而屏幕是AR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在某种程度上,选择Google Glass的成像方式可以理解为“跟随”,而这个跟随只是一个方向。

即使谷歌眼镜没能成功,微软 HoloLens、Magic Leap 和索尼智能眼镜也能成功。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本地化。

Cool Mirror是一款价格较低的“体验改进版Google Glass”。

与传闻售价 1 美元的 Google Glass Discovery Edition 和国产联想 Newglass 相比,售价 1 美元的 Otto Cool Mirror 确实便宜很多。

但在目前国内厂商纷纷研发多款AR智能眼镜的市场形势下,奥托酷镜需要在功能和体验上更加有特色和更优越。

为了打造强大的音乐功能,Otto Cool Mirror不仅配备入耳式无线耳机,还采用自主研发的骨传导技术和杜比声学软件算法,实现左右耳的立体声体验。

改善Google Glass体验已成为Otto Cool Mirror的主要关注点。

采用君正M低功耗芯片,Cool Mirror可以持续两天,而Google Glass只能持续不到一天。

它专注于语音交互。

玩家可以通过语音激活酷镜,并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通话、短信、拍照等功能,并配有中文字幕。

展示;眼镜采用较少的按键设计,尽可能缩短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避免Google Glass右臂容易折断的问题; Otto Cool Glass总重量为43g,比Google Glass轻1.7g;配备mAh便携式充电眼镜盒,可实现15分钟快充。

针对第一代Google Glass所犯的各种错误,Autocool Mirror做出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酷镜配备了更加本地化的操作界面和互联网服务,是一款价格更低的“体验改进版谷歌眼镜”。

智能眼镜拍照引发的公共隐私争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从官网介绍来看,奥托酷镜主打拍照、音乐、通讯、分享等功能。

如果拍照功能处理得??当,智能眼镜上的体验应该会比智能手机上更好。

然而,奥托酷镜真的能避免谷歌眼镜“偷拍照片”引发的公共隐私争议吗?叶晨光认为,国内媒体夸大了智能眼镜引发的公共隐私问题。

真的在美国,我在公共场合使用谷歌眼镜,没有人拒绝我给它们拍照。

你可以戴上谷歌眼镜或者其他智能眼镜,去美国看看是否有人谈论隐私问题。

当然,隐私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问题。

例如,如果你去澡堂、按摩院、电影院,这些地方就不允许你佩戴智能眼镜。

隐私问题可能仅限于中西方文化,而不是在美国已经非常流行的使用场景。

因此,隐私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客观地说,智能眼镜引发的公众隐私担忧比其他新硬件更为突出。

不过,无论是智能眼镜还是无人机,支持合理监管、规范用户行为,远比担心产品本身理性得多。

拍照只是一个基本功能。

酷镜的大招是利用AR应用打造一款体验不错的可穿戴“手机”,只能算是1.0版的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更大的未来体现在AR应用上。

官网显示,酷镜最推荐的功能是拍照(视频),但叶晨光告诉雷科技,包括拍照、打电话等常见功能只是奥托酷镜的基本功能。

酷镜真正的主要功能是AR应用,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和大数据。

未来的主要攻击点也将是这个硬坚果。

叶晨光介绍,通过按下AR快捷键,酷镜可以根据周边位置获取相关地理信息,进而获取更多吃喝住行的生活信息。

例如,如果你用语音控制智能眼镜寻找附近的酒店,有关酒店的虚拟信息就可以显示在你眼睛的屏幕上,并叠加在现实世界中。

这种呈现方式是智能眼镜最好的应用场景,其“可移动、垂直”的屏幕优势也体现在这里。

智能眼镜的屏幕最适合AR应用。

AR应用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

叶晨光坦言,智能眼镜在发展初期获取的信息全部来自手机,因此也可以看作是有人所说的“把手机屏幕移植到智能眼镜上”。

当然,智能眼镜对于精简手机上的一些信息(如生活服务、地理信息等)和HUD显示来说是一种更简单、更优雅的呈现形式,也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初创公司做智能眼镜,还是要从基础功能开始。

目前智能眼镜的虚拟显示屏幕和现实世界仍然是“两块独立的屏幕”。

奥托酷镜的AR应用还没有走出这个初级阶段。

从目前来看,Otto真正想要开发的AR应用在第一代酷镜产品中还处于比较简单的水平,与微软等巨头的技术积累还有很大差距。

酷镜目前不涉及图像真人识别技术,也不涉及后端更多的大数据处理工作。

当然,奥托酷镜只是一款售价仅为人民币、已经上市的“智能眼镜”。

第一代酷镜产品大多规避并改善了Google Glass Explorer版体验中的各种问题。

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完善产品的基础功能和交互体验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一家初创公司很难一进入市场就展示这么多“黑科技”。

但硬件初创公司创造出产品后,尽快建立生态系统就应该被提上日程。

叶晨光表示,未来不排除与大平台合作,进一步探索AR应用,包括大数据、交互沉浸甚至O2O服务。

随着谷歌眼镜遗憾地退出大众市场,来自中国的后来者想要接管这个伟大的实验。

奥拓科技的“中国版谷歌眼镜”战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市场将给出最终答案。

叶晨光也不想错过蓬勃发展的VR领域,他的新VR产品也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