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为何智能穿戴设备如此火爆却无人问津?

时间:2024-05-22 19:08:35 科技赋能

吸引科技巨头入局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何如此火爆却又不那么火爆?火热的智能音箱市场迎来了激烈的争夺,亚马逊、苹果、三星、阿里巴巴等巨头纷纷入局。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智能音箱将成为新的“风口”。

然而,与智能音箱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健身手环和便携式音箱闻名的Jawbone却开始进入清算过程。

很快,我们就要和 Jawbone 说再见了。

智能手环巨头的倒下是否预示着智能穿戴行业寒冬的到来?环顾行业,曾经火爆的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等也纷纷萎缩了阵线。

种种迹象表明,不少厂商不再看好智能穿戴行业的发展前景。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家获得2.5亿美元融资、估值33亿美元的智能手环巨头衰落?在笔者看来,智能手环热度消退后,市场需求大幅下滑,这才是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

确实,智能手环产品刚诞生时,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尖叫。

借助一个小小的手环,用户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行走了多少英里、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每天睡了多少小时……不争的事实是,智能手环的这些功能还是太丰富了。

尤其是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

进入智能手环市场后,功能高度同质化,让智能手环鼻祖Jawbone迅速陷入危机。

与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环相比,Jawbone的手环在功能上并不独特,但价格却高于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环。

以Jawbone UP4为例,售价千元以上,但功能却与国产百元级智能手环产品相差无几。

请问,功能相同但价格差距几十倍的Jawbone如何挑战小米呢?当然,市场需求的大幅下滑,加速了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的没落。

归根结底,智能手环是一个小众市场,这也是智能手环巨头陷入财务危机的真正原因。

作为智能穿戴行业的典型产品,智能手环目前的困境正是智能穿戴行业的一个缩影。

在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进入破产清算之前,智能手表行业也遭遇了地震。

华硕、摩托罗拉等品牌相继终止了新一代产品的研发。

销量惨淡是科技巨头无奈退出智能手表领域的重要原因。

华硕在智能手表行业的经验真实地反映了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据悉,华硕自2008年发布第一代Zen Watch智能手表以来,总共发布了三代Zen Watch系列产品。

不过,Zen Watch的销量却并不那么亮眼。

截至目前,华硕Zen Watch平均每月出货量仅为10元。

与几年前智能手机的普及相比,华为Zen Watch的销量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销售持续低迷是华硕不得不放弃智能手表业务的重要原因。

由于销量未达到预期,摩托罗拉终止了新一代智能手表Moto的研发。

IDC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摩托罗拉智能手表销量仅为10万台,而华为智能手表市场份额已经跌出前5名。

事实上,整个智能手表行业的销量并不乐观。

2017年,美国智能手表先驱公司Pebble宣布破产,其软件、固件和专利被打包出售给另一家智能穿戴公司Fitbit。

相比之下,苹果的智能手表销量更好。

去年每个季度销量均在1万台左右,占据智能手表市场近半壁江山,成为行业领头羊。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智能手表能否在市场上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体验不佳。

以苹果的智能手表为例。

充满电后,待机时间可达一天。

如果把微信、短信等重要信息推送到Apple Watch上,苹果智能手表的待机时间就只有半天了。

如此短的待机时间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没有优秀的用户体验,智能手表怎么能臣服于用户呢?不用说,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一些小众智能穿戴设备销量更是惨淡。

价值太低才是智能可穿戴设备销量低迷的真正原因。

坦白讲,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的倒闭是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不太乐观的一个迹象。

诚然,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在产品形态上实现了颠覆,但目前糟糕的用户体验注定了智能穿戴行业的火爆难以持续。

随着消费者回归理性,智能穿戴行业的寒冬已经悄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