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耳机销量约3.06亿只,其中约95%产于中国。
2018年,全球耳机销售额达到约66亿美元。
耳机品牌厂商毛利率超过50%,而中国OEM厂商毛利率不足10%。
据了解情况的耳机行业企业家和从业者介绍,耳机产业链错综复杂。
中国制造商只能从这条价值链中获取微乎其微的利润,而中国消费者往往要付出比成本高出3-10%的费用。
以两倍的价格购买一副耳机。
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如果想买一款更好的耳机,实际花的钱是成本的10倍以上。
由此可见,耳机行业的利润到底有多大?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用户在购买耳机时严重分成两个层次,要么是20元以下,要么是20元以上。
前者几乎都是“中国品牌”,后者几乎都是海外品牌。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机会。
最先行动的是品牌耳机OEM厂商。
除了为品牌客户代工耳机外,他们还生产自有品牌的耳机。
由于他们使用同一条生产线,所以质量完全一样。
然而,对于OEM企业来说,贴牌和自营就像两只互??相争斗的手。
首先,自主品牌需要在营销上投入大量精力,其次,看到这种情况,还要考虑OEM客户取消订单的风险。
。
耳机代工厂的现状令人尴尬,但其他看到耳机市场的人却没有这样的考虑。
例如,手机行业的公司可以放心大胆地推出自己的耳机品牌。
以一加手机为例。
去年,它首先与JBL合作,推出了JBL版一加手机。
随后又推出了自有品牌一加银耳,售价99元。
今年10月底,随着一加手机的发布,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一加金耳朵的合作伙伴是某品牌耳机的代工商。
也就是说,拥有与海外高端品牌耳机相同技术、品质、生产线的一加金耳机,价格却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最大程度地榨干了他们的水分。
这对于国内耳机用户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喜。
当然,看到耳机市场的不仅仅是一加。
手机企业中,还有小米、锤子、魅族等,同时汪峰等明星也纷纷进军耳机市场,小米Circle Iron、魅族耳机、汪峰FIIL耳机相继亮相。
他们都看到了这个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
不过,耳机的聆听体验一直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标准。
这是一个观点问题,没有直接的数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