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亚马逊遭到围攻,为何智能音箱成为主战场?

时间:2024-05-22 18:47:10 科技赋能

国内巨头最新关注的焦点仍然集中在共享经济上。

从共享单车到现在的共享充电宝,背后资本的支持是这些初创企业走红的关键。

放眼国际市场,继亚马逊、谷歌之后,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苹果、微软、三星等科技巨头都将目光投向了智能音箱。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巨头同时齐聚,在同一领域的某一产品上展开正面竞争,实属罕见。

毕竟,在过去,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人工智能或者无人驾驶等极其广阔的领域。

不过,智能音箱市场还是有些特殊。

与智能硬件起点基本相同的国内企业相比,亚马逊已经在这个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即使像谷歌这样需要技术和实力的公司,也没有对其产生什么影响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巨头依然在强势涌入。

这是什么意思?谷歌失败了,微软、苹果和三星能成功吗?市场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约70.6%的美国语音智能音箱用户使用亚马逊产品,谷歌仅占23.8%,其他公司合计占据5.6%的市场份额。

这些公司包括联想、LG、哈曼卡代顿、美泰。

从理论上讲,信息技术领域长期以来遵循70-20-10规则,而当前智能音箱的市场份额与这种分布极为吻合。

这是否会让苹果等后来者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谷歌去年发布了Goole Home,这是对Biao Echo的回应。

其语音识别技术可以说可以与亚马逊相媲美,但依然没有阻碍后者智能音箱销量的上升。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已经接入多种智能硬件设备。

相反,谷歌本可以利用Android系统的便利性,将其语音助手连接到更多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然而,华为美版Mate 9宣布嵌入Alexa的举动再次证明,这种便利并不一定保证他们会选择谷歌。

谷歌的失败或许表明,即使有这种规模的科技巨头进入市场,也不一定会对亚马逊造成致命打击。

尤其是,这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差距,还有技术、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等方面的现有优势。

智能音箱的技术层面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讨论。

一种是简单地比较语音助手的性能。

根据相关测试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一直很难下定论。

只能说各有千秋。

比如,Google Assistant 的深度语义理解能力更强,Apple Siri 与智能手机的融合程度更高,亚马逊的语音生态系统最为开放,而微软可能稍弱一些,但最终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换句话说,像苹果这样的后来者无法从语音助手中找到优势。

其次,亚马逊在将语音助手集成到扬声器设备方面积累了独特的技术。

例如,关键的7麦克风阵列使得远场识别远优于谷歌,而苹果则更擅长应用于手机的近场交互。

即使这项技术取得突破,亚马逊接近成本的定价也会让其他公司,缺乏价格优势,难以与已经占领市场的亚马逊竞争。

此外,在智能音箱的响应时间方面,亚马逊将性能控制在1.5秒以内也形成了技术壁垒。

如果说技术水平总能被这些科技巨头超越,或者能够实现完全领先于行业的技术升级,那么亚马逊围绕智能音箱建立的商业模式就是其他公司所没有的,尤其是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音箱厂商。

最大的在线零售公司。

商家带来的渠道优势自然与硬件产品融为一体。

一方面,渠道在消费电子销售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得到验证。

另一方面,亚马逊一直擅长将产品和服务结合起来。

这体现在智能音箱上,其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连接到亚马逊相关服务,例如购物。

、Kindle和亚马逊音乐,而这些消费可以直接为亚马逊带来实际利润。

因此,亚马逊通过开发智能音箱取得的是硬件和服务的双重成功,这是谷歌、苹果等公司难以实现的。

当然,如此强大的科技巨头对亚马逊的围剿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苹果这样一家以硬件塑造商业神话的公司。

光是品牌影响力就可能会吸引很多消费者的关注,而苹果的智能家居平台的建设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再加上这次硬件设备的直接启动,可以给市场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苹果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没什么好说的”。

他身上流露出的恶意可以说是针对亚马逊的。

反观亚马逊,则以实际行动领先于苹果,发布了触发性的公告。

屏幕版的回声,总之,这场攻防战今后肯定会更加精彩。

亚马逊推出Echo触屏版,是妥协还是创新?近日,亚马逊正式宣布推出新版Echo智能音箱产品——Echo Show。

这和《华尔街日报》之前透露的消息没有太大区别。

Echo Show将配备7英寸显示屏,用于显示用户语音问题的答案并支持网络电话功能。

此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它触及了一个根本问题。

触摸屏与语音识别在人机交互中存在本质冲突。

此前,亚马逊智能音箱的最大卖点是放弃触觉,使用语言等简单的交流方式。

我们可以用新的方式提供相关服务,但现在重新夺回屏幕不是退一步吗?触摸屏会影响扬声器语音的实际价值吗?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以屏幕为入口的硬件设备中都嵌入了语音助手。

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完全依靠这个应用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产品。

除了亚马逊的智能音箱纯粹以语音交互为特点外,所以这种经过验证的方法可能才是语音助手实现的正确做法。

亚马逊一旦加入触屏模式,是否会摧毁其理性基础?但首先,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此举是合理有效的。

在Build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刚刚发布了Harman Kardon Invoke,这是一款由Harman Kardon制造的Cortana智能音箱。

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微软的即时通讯软件Skype拨打和接听电话,而亚马逊智能音箱之前还没有实现互联网语音通话。

即时通讯是大多数用户对电子产品的硬性需求,而微软的这一功能显然直接击中了Echo的痛点。

为了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威胁,触摸屏版本就成了必需品。

此外,苹果相关人员也多次表示,“没有屏幕,很多情况下是不合适的”。

当你在网上下订单,想要比较两款产品的价格和性能参数,或者想在天气预报中看到下周的气温趋势时,屏幕仍然是最便捷的呈现方式。

无论实际需求有多少,按照苹果的态度,其产品也可能会增加屏幕,以实现更多应用。

这也将形成与Amazon Echo不同的产品特点。

因此,为了应对未来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强大的竞争对手可以在自己的产品推出之前先发制人,这至少可以保证苹果不会占据上风。

当然,亚马逊推出触屏版并不完全是为了应对竞争压力,也是出于对产品本身的考虑。

一方面,提高了一些音箱应用的使用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据相关调查显示,用户对Amazon Echo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音乐、控制、新闻等应用上。

事实上,它有0个内置函数,只有不到3/1可以多次使用。

原因自然包括缺少触摸屏辅助,导致操作不方便。

这正是苹果公司所批评的。

现在很多人怀疑苹果此前的宣布可能是一个阴谋,目的是扰乱亚马逊的步伐,导致其失去在智能音箱领域的地位。

核心竞争力。

但亚马逊是最先开发并深耕智能音箱市场的。

它积累的数据使其能够比苹果更准确地分析用户。

正是基于这个基础,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显然不是苹果三言两语就能控制的。

而且,触屏版只是亚马逊推出的产品。

它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尝试,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语音识别的核心功能。

其次,触屏版和上个月刚刚推出的Echo Look其实都是以纯语音音箱为中心的细分市场。

通过产品布局的完善,亚马逊在该领域的实力将会增强,而这是建立在主营业务不变的情况下的。

总而言之,触摸屏版本是亚马逊迫于竞争压力和产品担忧而做出的选择,也是其完全独立的决定。

另外,触摸屏是否会削弱语音的实用价值还很难说。

然而,屏幕只是作为辅助而定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情况。

对于很多纯粹通过语音就能实现的功能,基本上不会再使用屏幕,这样可以保持语音助手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多家巨头宣布进军智能音箱领域。

这个事实本身就非常发人深省。

当然,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这个智能硬件的利益,还涉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互联网等未来的商业前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否能够在智能音箱市场压制亚马逊或者获得巨额营收,充其量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最终目标。

换句话说,亚马逊通过在智能音箱上的成功,在语音助手、智能家居等领域获得了优势,这让其他巨头看到了长期利益。

就语音识别而言,通过智能音箱的证明,亚马逊的语音助手实现了应用数量的大幅增长。

现在巨头的涌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为自己的语音助手寻找更多的商业价值。

毕竟,在其他硬件设备上的实验似乎并不是很成功。

此外,语音识别或语音交互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人工智能形式之一。

智能家居、车载系统等商业潜力巨大的领域,都需要语音来实现人机交互,而近段时间,从现场识别到远场识别的升级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未来或许所有接触到的硬件设备都可以使用语音作为入口。

家里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控制中心。

相反,可以直接向冰箱或空调发出命令。

这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与如今科幻片中经常出现的悬浮屏相比,虽然看上去很酷,但本质上还是停留在屏幕交互的层面,而语音控制则比这高了好几个层次。

尤其是一旦从语音交互发展出可以替代智能手机的产品,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

此外,巨头们的目标是控制智能家居的核心。

事实上,以前通过手机APP实现的家电连接的发展空间远远小于创建一个新的控制中心。

另一方面,经验也不算太大。

升级而不被青睐。

如今科技巨头纷纷研发智能音箱,是否意味着其成为智能家居核心的可能性加大了呢?这不一定是真的。

首先,在语音识别或者交互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难点,音箱与其他家电的连接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尚不清楚重塑新的控制中心是否是一种便捷的方式。

其次,音箱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是必需品。

电视、冰箱等传统家电存在感更强。

我们是否一定要购买这样的非必需品才能实现智慧生活呢?相比之下,用传统家电作为控制中心不是更方便吗?不得不说,智能家居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还有很多可能性。

当然,也不排除以音箱为核心的想法。

简而言之,未来很难确定。

只有提前谋划,才能赢得千里之行。

任何一家巨头公司基本上都是在押注未来的趋势,或者是追赶当前的荣耀和成就浪潮,因此他们对于未来有着极其灵敏的嗅觉。

如今,智能音箱市场上,高调涌入,针锋相对。

也许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