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现代互联网的发展与开源项目息息相关。在众多的开源项目中,LVS是每一个Linux运维人员都不陌生的技术。克服Cisco、F5等高成本硬件的壁垒,在开源Linux服务器上构建负载均衡、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对每一位Linux运维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刚刚结束的ADC2012(AlibabaDeveloperConference2012)上,记者有幸采访了阿里巴巴资深研究员张文松博士(化名:正明)。张文松博士就开源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师自身进行了探讨。左:记者右:张文松博士(正明)正明,你是这个ADC的发起人。刚才在会场我也听说阿里巴巴集团对这次大会投入了巨资。是什么促使你发起这个会议?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继续吗?正明:其实我真的不敢做主,只是大家都尊重我而已。今年的科技嘉年华规模比去年大很多。去年,有超过2,000人参加。今年,超过4600人在线注册。本届科技嘉年华设有D2、iDev、iData等7个专场。过去,没有那么多。正式应邀发言的有83人,发言内容比以往多了很多。此外,我们还组织了5个研讨会,每个研讨会有大约5个主题。我们希望使研讨会更加自由和开放地进行讨论。整个ADC技术大会的分享话题有100多个,一个技术大会就有100多个。话题分享还是很少见。其实我们在大会现场也能看到很多开放式的交流。大家坐在那里,不受话题的限制,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这样大家可以分享很多经验,开阔思路。我们一定会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明年,我们将增加这种公开交流。目前,阿里集团正在建设技术圈,与志趣相投的人组成技术圈。它采用Web2.0的方式,未来将扩展到整个互联网。未来,这种技术圈形式也将用于线上线下的交流。其实,人人平等。我们可以使用更开放的形式来进行这种技术交流。我们会用技术圈的形式,让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的范围更广,交流的话题也更细化。明年还是会围绕这七个主题,主要涵盖互联网的大部分技术。当然如果网友们有好的话题也可以分享给我们,我们会考虑增加新的话题。目前国内外的技术分享会很多,那么您认为国内和国外的会议有哪些不同呢?正明:一般来说,区别不大。更多的是文化差异。西方世界并没有那么看重权威,而国内参与者往往更看重权威。因此场馆内的互动环节会相对薄弱,海外场馆的交流互动环节会更加活跃。我觉得随着年轻人的成长和年轻人的活跃程度,国内和国外会越来越近。会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些年你也在阿里做开源项目。开源模式给开发者、项目本身和公司层面带来了哪些好处?正明:目前我们首先要解决阿里巴巴集团自身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发展的问题。平台搭建好了。这是我们在阿里集团的主要任务。在执行这些任务的同时,我们的一些基础软件项目将开源。如果开源了,我们可以很好的进行技术交流,对于学校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都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要运行的程序。让全校同学对整个阿里集团有更直观的了解。其实这一方面也能让很多人知道阿里集团。比如目前开源的TFS分布式文件系统,淘宝网页上的大量图片都存储在TFS上。在TFS开源的时候,中兴通讯的研究人员在阅读了架构之后发表了自己的文章。新浪微博也使用TFS来存储图片。再比如Tengine,开源之后,有人给我们发了一个bugfixes。这些对我们提高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它也对开发者起到了激励作用。过去,某公司开发的软件项目是闭源的,在满足业务需求后停滞不前。2010年初,集团决定做更多的开源项目。第一个开源项目是Tair,一个分布式缓存和对象存储系统。当时开发者说整理代码需要一些时间,开源时在代码中标注了每一串代码编写者的姓名和工作邮箱。这是对大家工作成果的认可和认可。后来开发人员整理了代码,毕竟这东西是要给人看的。后来直到2010年6月Tair才开源,软件开源的过程也是对开发者的一种推广。一方面,我们认可他的贡献,个人有动力写出更好更完整的代码;另一方面就是外部用户会使用它,在使用过程中会把相关问题反馈给你,甚至可能会给你送修,这对软件本身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对于一个开源项目来说,收集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要求来自实际工作,而不是闭门造车。中国的很多工程师也在做自己的开源项目。您有哪些观点和宝贵经验可以与这些目前正在从事和准备从事开源项目的工程师分享?正明:其实很多经验我都谈不上。我认为在开源项目中迈出第一步非常重要。代码不分多不少,项目不分大小,让项目开源。开源是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而整个开发过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开源代码,代码开源只是一个结果,关键是开源整个开发过程。我自己在LVS项目中和很多人交流过,从这些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与人交流,改进代码,换个角度思考。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和全世界的技术专家交流。对于我们这些想做开源项目的人来说,不要因为项目代码很少,项目很小就不做了。拿出来,先把基本思路拿出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思路。一个好的创意一定是会慢慢成长的。就像我当年为LVS只用了2周时间写的代码,就像种下种子,总会结出果实。您上次在VelocityChina分享了GreenCompute项目。这个项目的现状如何?正明:GreenCompute.org就是我们要推广的绿色计算。绿色计算项目涉及面广,包括如何降低底层数据中心的PUE,涵盖机柜设计、服务器定制;优化上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节省能耗。我们目前在做一个低功耗服务器的定制,CDN的应用知识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事实上,我们创建了一个像GreenComputing这样的网站,收集了国内很多行业在绿色低功耗方面的经验。也欢迎业界同仁共同参与讨论,推荐绿色计算,让计算更低碳、更环保。综上所述,郑明先生非常明确地告诉每一位工程师,开源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他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将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每一个初出茅庐的项目都像一颗种子,无论种子大小,它总会发芽。也许你不会在开源项目中获得太多经纪利益,但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总会找到自我实现的地方。再次感谢张文松博士接受采访。【编者推荐】专访张文松博士:做系统,首先要了解业务需求。Facebook的开源价值。如果你没有写过开源代码,请不要把你的简历发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