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观看视频或电影时,如果看到感兴趣的商品,通常会暂停视频,然后通过百度搜索名称,然后前往购物平台比如淘宝、京东去寻找相关产品,但面对琳琅满目的相同产品时,你通常会做出两种选择——购买非常相似的产品,或者浏览一堆产品后放弃购买。
现在,您可以边观看边直接购买完全相同的商品,无需在购物平台上停顿、跳跃或反复搜索和选择。
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实际上涉及视频智能识别等多项技术,这些技术均由位于上海的AI公司Video++吉联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吉联科技)研发。
作为一家AI公司,它并没有像其他公司一样走向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行业,而是进军娱乐行业,成为娱乐行业的AI科技独角兽公司!相关数据显示,吉联科技目前市场占有率75%,服务国内70%的视频流量平台,月独立用户4.2亿,合作客户0个,已与优酷、芒果、乐视、搜狐、斗鱼、熊猫、一博、虎牙、抖音等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提供AI、电商、互动娱乐、情景广告、视频搜索、视频头条等系统应用。
在OFweek(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AI技术论坛上,极联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董慧智接受OFweek微客网编辑专访,探讨极联科技与“AI+娱乐”。
视频++吉联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董慧智 以下为采访实录 问:OFweek编辑答:视频++吉联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董慧智 问:阿里巴巴和旷视科技的投资对吉联科技是否有提振或其他影响?答:从阿里巴巴的投资来看,投资极联科技是其在新娱乐领域的核心战略布局之一。
这种战略意义大于其实际销售利润。
对于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来说,新娱乐是兵家必争之地。
流量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更多的竞争是车型技术和品质,我们代表了新娱乐最新的科技力量。
其次,阿里巴巴本身就有巨大的视频流量平台,优酷跟我们的合作也是阿里巴巴努力的结果。
对于旷视来说,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也有很多人脸以外的应用,比如肢体变化、表情变化等算法,这些都会丰富我们的算法。
Q:在人工智能领域,吉联科技如何定位自己? A:吉联科技非常专注,比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更专注。
我们只做AI+娱乐,不涉足其他细分领域。
在娱乐领域,我们更专注于利用AI技术分析娱乐内容,然后自动批量商业化,最终实现AI+娱乐产业化运营。
Q:吉联科技为何选择“AI+娱乐”作为切入点? A:主要原因在于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
对于80年代之前的用户来说,他们的购买是非常有目的的,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90后、2000后用户的购物习惯主要是触发型的。
他们会对自己的偶像、电视剧或者某个明星印象深刻,从而引发消费行为。
我们所做的就是利用AI技术,将这种非常短暂的冲动转化为一种更快捷或者一键式的购物方式的消费行为。
据我们分析,这个市场已经是千亿级的,未来还会快速上升。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差异化。
对我们来说,安全是每个AI公司都会参与的领域,既然大家都在抢市场,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这个红海。
二是娱乐领域门槛较高。
真正懂娱乐的公司少之又少。
从事娱乐行业的人多是导演等创意人才,而从事AI的人多是算法工程人才或者科研人才。
他们两者的结合是非常困难的。
我是一名AI算法的学生,做过两年综艺节目制作人。
这两个领域的技能和经验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个门槛对我们来说不存在,但对其他公司来说却存在。
门槛极高。
三是市场巨大。
这个市场是AI最接近商业化的领域。
如今,娱乐广告、娱乐电商、互动游戏都可以算是非常接近的娱乐变现方式,所以未来的市场空间会更大。
Q:吉联科技如何利用AI来推广视频广告? A:传统的视频广告基本上都是基于IP的。
由于IP太多,热门剧资源能卖出去的只有千分之一左右。
对于占市场流量60-70%的中长尾剧和二播剧来说,到了第二轮播出时,已经很难再做IP化销售了,因为商业谈判成本和人力运营成本都已经很高了。
非常高,而且单部中长尾剧最终的流量不足以支撑广告收入。
我们的AI技术是通过场景匹配,将中长尾流量解析成一些广告主可以直接投放的元素,比如聚会、情感单位、名人等场景。
解析后可以将数百部剧进行相互匹配,从而达到聚沙成塔的自动投放效果。
由于采用场景匹配模型,广告与内容高度相关,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问:吉联科技接下来将如何布局市场?答:我们将深化广告和电子商务领域的行业渗透。
从市场角度来看,AI娱乐广告大概是千亿级市场,而AI娱乐电商则是绝对万亿级市场。
所以我们要继续深化这方面。
同时,我们目前正在与传统行业合作,希望利用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传统行业产生新的销售模式,将传统行业与新兴的消费理念融合起来,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强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