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独家专访】协作机器人的共生与柔性制造下的短生命周期市场——王家鹏

时间:2024-05-22 14:44:35 科技赋能

目前,协作机器人的产业链和技术支撑尚不成熟。

一方面,现有协作机器人厂商大多注重产品研发,缺乏细分行业应用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作为新兴的协作机器人类别,终端客户对其应用和产品性能并没有足够的信息。

因此,协作机器人厂商与终端目标应用市场之间仍然存在“距离”。

因此,既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又有成熟的产品开发技术的厂商具有天然的优势。

“杰卡源自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承载着整个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结晶,拥有40年的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和应用技术的经验和传承。

”王家鹏,杰卡机器人泰尔高工机器人网联合创始人。

省卡机器人成立于2007年,成立之初就为乳品行业打造了智能礼盒奶包装系统,填补了行业空白。

2018年,洁卡为我国化纤行业龙头企业新乡化纤打造了氨纶自动分级分选机器人包装系统,再次填补了行业空白。

2020年10月31日,小猪系列协作机器人正式上市。

2019年3月7日,杰卡宣布完成万元A+轮融资。

2019年7月31日,杰卡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成立。

今年8月,小猪系列协作机器人正式通过CR认证。

随着本体研发成本不断上升,王嘉鹏表示,出路是降低集成商成本,以成本驱动创新,寻求差异化竞争。

省卡机器人正在积极探索柔性制造行业流程,以更好地服务柔性制造客户。

■ 柔性制造“三大武器”初显身手。

从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起步,如今的省卡机器人已实现协作机器人本体、智能装备集成、工厂数字化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基于对整个行业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解,杰卡团队在创业初期选择了综合业务作为突破口,一方面积累应用技术和经验,同时贴近终端用户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机器人产品的颠覆性机会。

”王家鹏介绍。

直到2018年,杰卡才决定专注于协作机器人及其周边产品,例如工业视觉,并正式进入相对新兴的行业。

王嘉鹏指出:“从集成业务来看,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在需要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生产信息化。

这就要求集成商不仅要掌握行业的生产技术,还要精通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他举了个例子,洁卡开拓乳品、化纤行业,填补了行业空白,这使得团队在前期开荒、说服客户重复制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也是卡德能够快速进入消费电池核心流程的原因之一,在锂电池后包装自动化改造项目中,卡德负责。

锂电池后道封装的上下料、侧烫、涂胶、PCB取放、电路焊接等工序基于协作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改造。

此前,机器自动化包装在行业内属于空白,因此,这也是杰卡在消费电池行业首创的柔性制造解决方案。

我们还发展汽车零部件、电机制造等产业。

“这些行业都具有柔性制造的特点,需要使用协作机器人作为解决方案的核心。

”王家鹏表示。

在他看来,未来三大储卡业务的协同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一是综合业务与数字化业务的配合可以同时满足客户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双重需求;二是省卡协作机器人 机器人及周边产品的出现,开辟了集成业务柔性制造的新天地。

■ 协作机器人是柔性制造的核心,杰卡秉持着“如何造好机器人”的信念。

团队掌握了机器人的全部核心技术,包括控制器、驱动器、电机等自主设计,以航天机械臂为基础,对电机、减速器、驱动控制进行了整体优化研究。

板等,其负载重量比高达1。

:3(国际先进水平为1:4),并且电机和驱动器的重新设计使得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更高。

“国外品牌的电机和编码器在中国有销售,但价格非常高。

王家鹏进一步介绍:“直流无框力矩伺服电机的技术难点在于单位体积能量密度高,需要新的前向研发。

”模块化编码器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弱项。

捷卡正在研发小型高精度关节内置编码器,预计年底正式发布。

“在易用性方面,杰卡采用APP编程,大大降低了机器人编程和使用的难度,从而降低了集成部署成本。

”比如使用电脑时,从DOS机器命令语句变为Windows图形界面。

界面。

”王嘉鹏解释道。

同时,在APP编程接口上,捷卡针对不同行业开发了相对通用的图形化应用技术包,如数组、重复、逻辑判断等,无需使用机器语言,使得方便客户打电话。

协作机器人的另一大特点是安全。

在王嘉鹏看来,目前实现安全功能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使用扭矩传感器,灵敏度最高,但成本太高;利用电流的突然变化来检测和检测碰撞。

判断该算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目前主流的方法,但比较不敏感;它在关节中使用双编码器来执行位置环匹配并构建虚拟扭矩传感模型。

该方法实现难度大,且具有相对电流检测。

灵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杰卡小猪系列协作机器人产品目前具备三级安全防护措施:基于视觉的安全区2,当人进入该区域时,机器人会减速;基于视觉的安全区2,当人进入该区域时,机器人会减速;基于视觉的安全区域1,当人进入该区域时,机器人将停止;在没有视觉保护的情况下,机器人遇到人时会立即停下来。

在协作机器人具备有效人机交互特性的前提下,“如何用好机器人”成为了杰卡面临的关键问题。

捷卡依托自身集成能力,贴近终端用户和终端市场,快速掌握客户对机器人的真实需求。

进而对机器人进行优化和迭代,让更多客户享受到机器人技术使用带来的各种红利。

王嘉鹏透露,面对中国制造的定制化需求,省卡机器人正从现有产品逐步延伸至3公斤、7公斤、12公斤三个典型级别。

预计全年协作机器人销量在10万台左右。

#FormatImgID_2#■ 打造柔性制造生态系统 目前,制造业同时有两个需求:效率和柔性。

事实上,技术实施上很难兼顾效率和灵活性。

“中国规模化生产应该不超过中国制造企业数量的20%,其余的更倾向于柔性制造。

”此次调研后,杰卡选择聚焦80%的柔性制造场景,为行业树立样板工程。

王家鹏向我们展示了他原创的柔性制造商业模式图,根据客户群“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产线效率、降低产线更新成本”的期望,可分为四大制造市场: M1市场产品生命周期长,以“年”衡量,如汽车、钢铁等; M2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适中,以“季度”衡量,如小家电、消费电池、3C等; M3市场生命周期短,生产线更新快,按“月”衡量,如成衣等行业; M4市场生命周期极短,以“周”衡量,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如中小型金属加工。

“M1和M2的市场只有一小部分适合通用工业机器人,这是现有机器人集成商能够服务的市场范围。

”王嘉鹏表示,这对于柔性制造和协作机器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协作机器人集成商正在积极拓展短生命周期市场,以加速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渗透。

王嘉鹏也认为,协作机器人厂商的发展是必然的。

“在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人主要面向柔性制造场景,其市场容量极其巨大;在消费领域,协作机器人或其技术衍生品是未来的归宿。

“面对巨大且不可预测的市场容量,未来,卡省机器人除了对现有的三款辅助机器人产品进行优化迭代外,还将持续优化机器视觉等机器人周边产品。

,提升APP用户体验,积累和发展更多行业技术。

套件可帮助集成商降低机器人本体、视觉产品和部署成本,从而大幅降低其总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