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的普及带动了国内VR行业的兴起,大大小小的VR公司纷纷涌现又一个。
精选国内知名VR企业,与其创始人进行深度交流,去掉浮华,为您还原真实的国内VR生活。
2020年9月,推出第一代产品; 2018年12月,推出第二代产品; 2019年6月,推出第三代产品; 2018年11月,推出第四代产品; 2016年6月,第五代产品上线;不到两年时间,五代产品相继发布。
您认为这会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在很多人眼里,他们认为它是一个只有3D特效的玩具;估值14.3亿,有人说是暴风视频股价上涨的原因;但也有人说它是国产VR硬件的先驱,可以让用户以极低的价格享受VR的沉浸感……答案已经揭晓,它就是暴风魔镜。
VR次元独家专访暴风镜CEO黄小杰,解读暴风镜在争议与赞誉中的成长。
暴风魔境的未来黑科技:今年5月的发布会上,暴风魔境推出了新一代虚拟现实产品暴风魔境5和5 Plus,并与手势识别公司Leap Motion达成技术合作,将手势识别技术融入到虚拟现实技术中。
除了支持头控、遥控器、触摸板之外,新品还引入了手势识别等“硅谷式”交互方式。
因此,外界也评价,正是因为这项“黑科技”,暴风魔镜5的价格突然上涨了10倍。
但黄小杰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黄小杰表示,未来的宝峰镜产品将会融入很多黑科技。
第一个方向是采用更高端的屏幕和芯片。
第二个方向就是把现在的VR头盔模式变成眼镜模式,做到更轻、更薄。
,使用户能够长期使用。
VR创业的机会还是在于内容。
Facebook收购Oculus后,中国兴起一股VR硬件创业热潮。
然而,据媒体报道,国内VR硬件初创公司80%已经死亡。
一时间,VR似乎成了创业圈的“死亡魔咒”。
不过,黄小杰认为,中国的VR时间点其实与美国同步,但“死亡浪潮”的问题在于VR硬件平台争夺技术、品牌、资源、渠道。
小公司有可能在这个领域生存。
自然很小,最后爆发出来的一定是巨头公司。
硬件很难突破,初创企业必须及时转变方向。
黄小杰表示,初创公司制作VR内容的机会很多。
例如,游戏内容和视频内容必须升级。
目前VR视频领域大部分还是全景式的,没有添加3D。
VR视频的未来应该是全景D,有沉浸感。
它还具有三维感觉。
PC VR是一个反人类的产品。
暴风魔镜已发布五代产品,均定位移动VR。
在VR Dimension独家发布的德意志银行和高盛的VR报告中,他们都认为未来VR将出现三个生态系统:PC VR、移动VR和一体机VR。
但在黄小杰看来,PC VR是一种反人类的产品,因为它会因为连接电脑而造成很多不便。
基于此,黄小杰还得出结论,未来VR市场90%的份额将属于移动VR+一体机。
黄小杰认为,市场前期肯定会是VR+手机的模式,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用户只需要购买一个非常便宜的头盔就可以体验VR。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体机融入4K屏幕体验,成为更轻薄的机型时,用户感觉这种体验远胜于携带手机的体验。
此时,一体机时代已经到来。
国产手机做VR是一件好事。
今年,华为、乐视、一加等国产手机均发布了VR硬件产品。
对于这些巨头或有巨头背景的公司在VR领域扎堆,黄晓杰并没有表示过多的担忧。
黄小杰认为,行业的推动必须依靠手机厂商来推动,尤其是手机型号。
只有手机对VR优化得更好,才能防止佩戴后头晕。
我们非常欢迎手机厂商一起进来。
其次,暴风魔晶是多家手机厂商的合作伙伴,包括小米、华为、奇酷等。
所有发行平台和内容均与暴风魔镜合作。
以下是VR次元与黄小杰的对话实录: VR次元:去年5月份发布了暴风镜3,4月份是11月份,今年5月份发布了暴风镜5。
我觉得很巧合,两者都是每半年发布一次。
付款是故意安排的吗?黄小杰:这可能和研发周期本身有关系。
由于VR技术仍在快速迭代,未来每六个月就会产生一些颠覆性的关键技术。
VR Dimension:未来模型会每六个月发布一次吗?黄小杰:我觉得迭代周期应该比手机更快。
无论是芯片、屏幕还是它整个的重量、尺寸、轻薄,整个体验的提升必须每六个月迭代一次。
由于技术的快速进步,每六个月您可能会感觉以前的体验与新体验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们这次发布的核心技术,一是位置追踪,二是手势识别。
这样的技术在半年前可能在移动设备上还不可能实现,但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
VR维度:就像您提到的位置追踪和手势识别,未来新产品中还会加入哪些黑科技?黄小杰:第一个方向是采用更高端的屏幕和芯片。
我们需要开发Snapdragon芯片。
其次,屏幕未来可能会逐渐提高,未来应该会达到4K以上,这样的话颗粒感就会大大降低。
另外重要的是,VR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把现在的头盔模式改为眼镜模式,做到更轻、更薄,这样用户才能长时间使用。
比如未来的最终状态可能会变成眼镜,这样用户就可以长时间佩戴。
VR次元:暴风魔镜APP包含视频和游戏。
未来VR生态将如何布局?黄小杰:有自制的部分,也会有合作的部分,但大部分应该是第三方的。
第三方来做,我们帮他们分发,然后提供登录、付费交互的能力。
VR维度:您对目前国内VR硬件市场有何看法?有人说,国内VR硬件创业公司80%已经死了。
哪些方面值得反思?黄小杰: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在VR时间上实际上与美国是同步的。
中国的行动并不比美国人慢。
但VR维度的问题是,我认为VR机会分为三波。
第一波机会是硬件平台机会,第二波机会是内容娱乐机会,第三波机会是各种垂直业务机会。
能跑在第一批机会的公司肯定很少,所以小公司在这个领域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最后,要有资金、有资源、有品牌、有渠道。
VR维度:VR内容更适合创业公司吗?黄小杰:机会很多,包括我们在VR2.0概念中提到的。
例如,游戏内容和视频内容必须从1.0模式升级到2.0模式。
包括视频领域,我们感觉现在拍摄的大量内容仍然是全景的,但是没有3D。
未来应该是全景加3D,既有沉浸感,又有立体感。
VR维度:也能互动。
黄小杰:还可以交互,而且是第一人称视角,分辨率还需要提高,至少到4K以上。
所有功能都需要提高当今的标准。
否则,如果我们仍然用传统的标准来定义VR,内容肯定无法满足需求。
VR维度:暴风魔镜应该定义为移动VR,因为我们之前做过高盛、德意志银行的报告,都说VR分为三类,一是PC VR、移动VR和一体机虚拟现实。
您认为这三个生态系统中哪一个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黄小杰:我认为一体机和移动VR属于同一类别。
它们都是独立于PC的,所以我们都将它们定义为移动VR。
对于这样的移动VR,我们判断未来90%的市场属于移动VR,因为我们觉得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特征一定是移动。
VR次元:只要是连接电脑的,他都会造成不便。
黄小杰:是的,我觉得这其实是反人类的,所以你会实际看到移动互联网如何颠覆PC互联网。
第一个核心是移动性。
VR维度:未来手机会成为主流还是纯粹的一体机?黄小杰:这两种模式可能同时存在。
在市场初期,应该采用手机模式,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极高。
你只需要买一个很便宜的头盔就可以体验VR。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体机的体验,比如4K屏、2K屏、更薄更轻的机型相比手机机型会有巨大的提升时,一体机就有可能- 一体机型号,或者一体机不能定义为一体机,而应该定义为VR眼镜。
当真正的眼镜出现时,用户感觉这样的体验远胜于手机的体验,大家哪怕花几千块钱也愿意购买这样的设备。
到时候,这个比例就会逐渐增加。
VR维度:现在很多手机厂商,包括华为、乐视、荣耀,都在进来做VR,而且他们似乎都是从移动VR开始的。
您如何看待这种竞争压力?黄小杰:首先我认为行业的推动必须依靠手机厂商的推动,特别是手机模式,依靠手机。
只有手机才能更好地针对 VR 进行优化。
只有戴上头盔才能防止头晕。
我们非常欢迎手机。
厂家也一起进来了。
第二,我们是很多手机厂商的合作伙伴,包括小米、华为、奇酷等。
例如,华为上个月发布了P9旗舰手机,还发布了基于P9的华为VR。
所有的分发平台和内容都与我们合作。
VR Dimension:我试了一下,也查了网上的一些评论,感觉正面有颗粒感。
黄小杰:颗粒感主要取决于手机,所以我的一体机可能会颠覆未来手机型号的一个关键技术,因为现在90%的手机屏幕都是1K屏,而且颗粒感其实在 1K 屏幕上就非常明显了,即使几乎所有的 iPhone 都有 1K 屏幕,所以看起来颗粒感也很大。
VR维度:所以这个本身和魔镜没有关系。
黄小杰:没关系,主要是手机方面的。
如果你用三星或者联想的一些旗舰手机,它们都是2K屏幕,体验会比1K屏幕好很多,比iPhone好很多。
如果未来的一体机配备4K屏幕,清晰度将会大大提高。
VR次元:暴风魔镜如何解决头晕问题?黄小杰:第一种头晕是系统延迟造成的。
当人的头部移动时,如果图像显示速度慢于头部的旋转速度,如果延迟大于20ms,人就会感到头晕。
这包括屏幕的延迟、操作活动的延迟、芯片的延迟、算法的延迟。
这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我们将在年底推出的一体机中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会用高通的芯片使用更低延迟的屏幕,而谷歌(微博)也发布了像Daydream这样的操作系统级的VR跨界系统,包括我们自己的算法,会把整个延迟控制在20ms以内,所以延迟会大大降低。
VR次元:未来暴风魔镜会布局AR或者MR领域吗?黄小杰:当然,因为我们认为VR+AR可以统称为智能眼镜。
这种智能眼镜将是下一代互联网。
VR是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原型。
未来最终的形式应该是VR和AR的结合。
VR次元:暴风魔镜应该是在2008年开始的,但当时业界才刚刚开始了解VR的概念。
当时宝峰魔镜的布局是基于什么考虑?黄小杰:其实是因为冯鑫(微博)在2010年用过一次Oculus,用了之后他觉得这是他从业十几年里最具颠覆性的技术。
他觉得这项技术肯定会取代现在的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所以我当时就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就决定做这样的事情。
VR维度:近期数据销量已破万。
您是否有长期目标,例如今年或明年的销售额?黄小杰:我们希望今年年底能够破万。
VR维度:暴风镜APP有月活跃用户还是日活跃用户?黄小杰:我们现在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万了。
VR维度:现在中国这个数据是多少?黄小杰:绝对第一。
VR维度:我们来谈谈VR领域的其他布局。
黄小杰:现在我们提出VR2.0的一个重要点就是把今天粗陋简单的VR Demo模式变成我们刚才讲的真正的VR功能,包括第一视角、交互、分支等。
剧情包括3D、4K等,都在开发中。
同时,我们也会与一些拥有IP的合作伙伴合作,打造真实的VR内容。
VR维度:所以您刚才说很多公司都在做全景视频,但实际上却被贴上了VR视频的标签。
我想这在行业内不是一个好现象吗?黄小杰:对,我们都认为叫VR1.0。
VR1.0只是用设备拍摄并认为它是VR。
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利用VR的真实特性,包括第一人称视角特性、交互特性、分支剧情等。
VR维度:您是否认为目前知名的VR产品,如Oculus、HTC、索尼等,售价高达4000至5000元,这自然会隔离一些消费者?黄小杰:是的,所以我们觉得为什么我提出VR的概念,我们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明白一件事,就是基于PC的模式可能有很好的体验,但是它的缺点是非常非常明显的,那就是PC本身就是一个衰退的市场,其销量和激活率都在大幅下降。
而且,所谓追求极致的体验,结果导致了机动性的丧失。
只要产品失去了移动性,就绝对不是下一代互联网。
因此,无论是从价格上还是整个用户体验的固定性来看,一定是一个小众群体,或者说是一个更喜欢线下体验的市场。
VR Dimension:还有谷歌5月份发布的Daydream。
未来还会和白日梦有交集吗?黄小杰:当然会。
我估计Daydream可能会成为Android系统的底层,但是当它成为底层的时候,VR可能会基于这个模型做上层开发,当然我们很快就会切换到Daydream。
VR维度:Daydream技术处于什么水平?有人说牛逼,有人说是低端VR的平台,但对于高端VR来说,基本没什么用。
黄小杰:这要看你怎么定义所谓的低端和高端。
因为有人说高端是指PC机型,即PC机型。
我认为利基市场不需要过多关注。
真正的大众市场一定是基于移动VR,比如Android,对VR底层的优化一定会很快让移动VR占领市场。
而且估计Android做好之后,苹果也可能会做,而且iOS上肯定也会加入这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