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国内语音技术厂商云知声在北京3W咖啡推出了首款基于Android的可穿戴设备ROM。
会后,云之声COO康恒接受了搜狐IT的专访。
他对可穿戴设备软件层面的一些看法和逻辑值得开发者关注和参考。
附:这是一家提供底层技术的公司。
此前,其语音识别技术已安装在乐视超级电视、易信等设备和应用上。
以下是专访要点: 1、为什么是ROM而不是APP?目前,制约可穿戴设备的一大问题是电池寿命。
康恒表示,如果设备在低功耗待机状态下仍能具备语音应答能力,程序就不能作为“高功耗”APP运行在前端,而是需要集成在CPU底层等级。
同样,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之间也不能直接进行简单的APP迁移。
2。
有多少人会买?康恒坦言,很多厂商可能不会使用云之声的ROM。
但他表示,来自深圳的很多中小型硬件制造商将是潜在市场。
“他们主要生产硬件,实际上在软件和服务方面非常糟糕。
”行业的发展需要“各司其职”——云之盛负责系统软件层面,不会自行开发硬件设备。
对于这些硬件厂商来说,云之声的策略是让基础平台免费,对云存储空间、支付系统等增值服务收费。
不过,这种模式潜在的问题也很明显——这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更适合没有定制需求的中小型硬件厂商,而大多数大型厂商都会开发自己的系统。
对此,康恒承认有可能,但希望云之声能够占据产业链上游;同时他表示也将支持在单一语音技术方面的合作。
3。
您会对您的可穿戴设备说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你不会用可穿戴设备完成一些日常对话,比如问你“今天吃饭了吗?”;同时,你也绝对不会和它聊天。
其实它的需求在于一些功能问题,比如询问天气、搜索附近餐馆、行车路线等。
康恒表示,云智声可穿戴设备ROM的逻辑是将后台数据分为两类:基本的语音识别存储在本地(如唤醒、通讯录命令),复杂的语音识别因为需要对用户进行语义分析,需要连接到云端。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康恒表示,云知声没有计划开发自己的垂直生活服务,并且由于开发进度问题,目前没有向开发者开放SDK。
4、获得B轮融资后,不排除与BAT“合并”。
对于未来,康恒表示,明年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应该在百万级,而云之声也处于快速增长期,自主发展是首要目标。
不过,也不排除未来与BAT“合并”。
在公司盈利能力方面,去年底,时任云之声CEO梁家恩在接受搜狐IT采访时表示,公司有望在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对于这一目标是否已经实现的问题,康恒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并表示包括B轮融资在内的一些公司层面的信息将于12月中旬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