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无人驾驶巴士会比无人驾驶出租车更可靠吗?

时间:2023-03-16 12:29:53 科技观察

在站台等公交车进站,上车,刷卡。看起来像是正常的早上通勤体验。然而,苏州市民陈先生乘坐的公交车并未配备司机。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双手不碰方向盘的安全员。陈先生乘坐的是无人驾驶公交车。看着保安双手放在膝盖上,陈先生不禁感叹:“几个月前第一次听说无人驾驶的时候,还以为是电影里的场景,没想到现在我可以免费乘坐无人驾驶巴士上班。连接。”(安保员双手放在膝盖上)10月21日,正常运营的5G无人驾驶公交车已经落地苏州。无人驾驶公交车可以以20-5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开阔的城市道路上行驶。除了避让行人车辆、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红绿灯识别等基本功能外,这款无人公交车还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城市交通场景,比如穿越人车混杂的路口,处理后面堵车,“幽灵交通”等等。Probe》等。“苏州市无人公交早鸟计划”也同时启动。该计划招募了一批有日常通勤需求的市民免费乘坐无人公交,解决日常“最后三公里”问题。苏州市民陈先生是首批体验者之一,这一次点燃大众对无人驾驶热情的不是无人出租车,而是无人公交车,公交车场景更适合自动驾驶的实施与出租车相比,公交车场景可能更适合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公交车的行驶路线是固定的,基于固定路线的驾驶模式对车辆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自动驾驶,更适合无人驾驶场景的应用,另一方面,自动驾驶公交车可以有效解决司机招工难、卡车人工成本高的问题附加总线。事实上,为了减轻人力成本,提升驾乘体验,不少公交集团已经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例如,北京公交集团在部分公交线路上部署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以降低事故发生率。BRT应用场景BRT拥有全时、全封闭的独立路权,为自动驾驶公交车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城市道路的复杂性和交通密度对自动驾驶公交车的技术水平提出了严苛的要求。目前,自动驾驶公交车还处于研发和测试阶段,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商业化。基于BRT独立路权的特点,公交车在道路行驶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遇到和避让其他车辆、交通拥堵、避开人群等问题,降低了对自动驾驶公交车的技术要求。郊区地铁站摆渡场景自动驾驶公交在地铁站接驳、最后一公里等场景有发展空间。对于郊区居民来说,现阶段主要依靠共享单车或网约车来往于地铁站和居民区之间。网约车不具备价格优势。但在通勤高峰期,共享单车存在“一车难求”的问题。对于3-5公里的距离,使用共享单车会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的缺点。因此,无人驾驶公交车可应用于地铁站与居民区的往返接驳,解决共享单车供不应求、长途效率低、网约车成本高等问题,解决需求日常通勤高峰期的地铁站连接。公共交通出行安全,提高出行效率。同时,郊区的交通状况不同于市区,车流量和人少,道路规划也较为简单,降低了自动驾驶公交车的技术门槛。2020年1月22日,比亚迪、全日空、软银SBDrive、先进智行联合推出全球首款机场自动驾驶纯电动公交车,并开始实地测试。电动公交车搭载自动驾驶技术后,可直接实现车与车之间的电子连接,无需使用物理连接器;可实现人类驾驶无法实现的超短车队距离;采用多种前沿控制技术,即使在无线电波信号较差的地方也能实现高精度的车道距离控制;通过各种高精度传感器和精密电控,实现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无人驾驶。2019年7月14日,由深兰科技与上海申龙客车共同打造的5G自动驾驶测试车“智慧熊猫巴士”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试运营。同年8月,“熊猫智能公交”通过广州、上海、长沙三个城市的自动驾驶路测,并在天津、济南、广州、常州等国内试运营城市。2019年5月17日,河南省政府与宇通客车共建的5G智慧公交项目在智慧岛启动。4辆宇通L4级自动驾驶公交车在智慧岛公交开放道路上试运营。2019年9月4日,项目以零事故完成万公里试车,自动驾驶线结束试车阶段,进入正式运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