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800亿买票,30个月变身!采埃孚百年豪赌自动驾驶

时间:2024-05-22 19:11:34 科技赋能

车东溪(公众号:车东溪) 正文 |起源亲爱的老司机们,吼一声新年,休息了两天我们又回来了~车东溪继续为大家带来自动驾驶、新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车、共享出行、车联网、等等。

敬请关注,保持专注,让我们安全驾驶!汽车工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自动驾驶浪潮正在风起云涌。

初创公司不断涌现,希望利用自动驾驶汽车来改造这个百年行业。

但汽车产业背后的中流砥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并不固执,纷纷开始向自动驾驶转型:博世、大陆多地布局,德尔福毅然分拆——他们有技术形态的定义,能源将自动驾驶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为此,车西西推出《自动驾驶一级之路》系列报告,全面解读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的自动驾驶战略。

本系列报告的第四篇,也是今年发表的第一篇,交给了从无到有全面进击自动驾驶的“变速箱一号”采埃孚。

有关之前的报道,请参阅:忘记 Google!没有这些公司的自动驾驶就是无稽之谈。

德尔福:这家公司为了发展自动驾驶,已经解散了!大陆集团:大陆集团“放弃”自动驾驶?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这样的:没有自动驾驶基因?斥资800亿收购成立于2001年的采埃孚,目前是德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年营收1亿欧元。

与业务范围广泛、还生产洗衣机的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相比,采埃孚的业务相对集中,尤其是在车辆传动系统市场——奔驰、宝马、奥迪都采用它。

保时捷、路虎也用他们的变速箱,长城、江淮也用他们的变速箱。

ZF与变速箱密不可分的关系,源于公司百年的专注。

从诞生伊始,采埃孚就开始为飞艇、飞机和汽车制造变速箱。

经过一百年的变速箱制造,采埃孚 (ZF) 已成为变速箱行业的第一大企业。

世界上第一台9速自动变速箱在采埃孚旗下诞生。

ZF 9AT变速箱 不过,当自动驾驶的竞争逐渐开始的时候,ZF虽然体量不小,但与我在车溪前两期写的德尔福和大陆相比,在主动安全相关方面自动驾驶。

但技术方向积累不足。

以主动安全领域广泛应用的毫米波雷达为例。

大陆集团、德尔福并列“ABCD”四巨头,采埃孚此时还没有市场份额。

2018年5月,面对日益普及的自动驾驶,刚刚满100岁的采埃孚为自己注入了新的血液:采埃孚宣布斥资1亿美元完成对天合汽车的收购。

此次收购始于2007年,按照当时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1亿多元。

当时,TRW汽车正处于营收和利润下滑的困难时期。

从财务角度来看,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收购目标。

但采埃孚收购 TRW 显然考虑的不仅仅是财务方面。

TRW汽车是一家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在宣布被采埃孚收购的那一年,天合汽车的年营收为1亿美元。

它的体型在巨头中也只是一阶中等。

然而,在汽车主/被动安全领域,却是重要的参与者——天合汽车以制动系统起家,也是全球第三大安全气囊供应商;在ZF缺失的毫米波雷达领地,TRW推出了AC77Ghz雷达,占据毫米波雷达市场9%的份额(年度),高于德尔福的市场份额。

此外,TRW Automotive还拥有S-Cam系列智能摄像头产品。

交流毫米波雷达这两类传感器与两家公司的车辆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ACC、AEB、LDW等主动安全功能。

通用汽车、日产汽车、福特汽车和大众汽车等整车厂都使用了 TRW 的主动安全功能。

安全计划。

例如大众CC的ACC功能就是在TRW的支持下实现的。

对于采埃孚来说,收购天合汽车意味着获得后者在主动安全方面的技术和市场积累。

尽管当时的利润预期不太好,但与 TRW 的合并让采埃孚有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竞争的资本。

收购 TRW 汽车后,采埃孚集团内部成立了新的主被动安全部门。

该部门将成为采埃孚自动驾驶竞争的主力军。

2016年,采埃孚与天合汽车的整合基本完成。

同样是在这一年,采埃孚明确提出了“SEE-THINK-ACT”的理念。

这三个词对应了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过程。

不过,作为一家德国Tier-1公司,采埃孚的措辞显得相当谨慎。

在其对外的解释中,它首先将其解释为安全技术而不是自动驾驶技术——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基于TRW汽车提供的主动安全技术,采埃孚开发了“高速公路驾驶助手”HDA(高速公路驾驶助手)。

基于该技术的改装车辆配备了交流毫米波雷达和S-Cam 3智能摄像头,可以在每小时公里的速度下自动加速、制动和并道,但仍然需要驾驶员时刻监控周围环境。

为此,采埃孚专门在车内设置了摄像头来检测驾驶员是否分心,否则就会发出警报。

因此,S-Cam 4单目摄像头在SAE的自动驾驶分类中被归类为L2,是满足OEM ADAS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打造HDA、积累自动驾驶研发经验的同时,采埃孚开始按照“SEE-THINGK-ACT”框架全面升级自动驾驶布局和研发,指向更高层次的自动驾驶。

2.构建无人车传感器矩阵。

自动驾驶首先要解决环境感知问题,也就是采埃孚所说的“SEE”。

无人车环境感知最重要的三个传感器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收购TRW后,采埃孚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方面具备一定能力,但在激光雷达方面仍是空白。

于是当年7月,采埃孚斥资收购了德国激光雷达公司Ibeo 40%的股份。

Ibeo也是激光雷达领域的老牌公司。

早在DARPA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上,其单线激光雷达就安装在每辆无人驾驶汽车上。

此外,Ibeo也是第一家提供点云算法的激光雷达公司。

这意味着什么?大多数激光雷达公司通常只提供硬件,点云算法需要下游自行开发。

Ibeo提供了一套带有激光雷达的算法,可以直接输出点云数据,以及基于点云的目标识别能力、精准定位能力等。

(Ibeo激光雷达)采埃孚收购Ibeo多数股权后,将共同开发固体激光雷达- 后者用于汽车应用的激光雷达。

对于毫米波雷达,采埃孚今年进一步收购了德国Astyx Communication & Sensors公司45%的股份,该公司主要从事“高频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模块的研发”。

这意味着Astyx主要掌握77Ghz毫米波雷达技术。

ZF与TRW整合获得的AC系列毫米波雷达工作在77Ghz频段。

收购的Astyx将加入采埃孚下一代毫米波雷达的研发。

根据采埃孚官方数据,其下一代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将达到米级。

在布局激光雷达、迭代毫米波雷达之后,采埃孚也对智能摄像头进行了升级。

2019年,采埃孚新建相机工厂,计划量产S-Cam的新一代产品S-Cam 4。

与上一代相比,S-Cam 4 额外增加了三镜头版本,增加了用于远距离检测的长焦镜头和用于增强近距离检测能力的鱼眼镜头。

采埃孚除了自行投资建厂三眼摄像头Tir-Cam外,还与另一汽车传感器巨头海拉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同步提升摄像头和雷达方面的产品竞争力。

3、共同打造自动驾驶系统。

与德尔福、大陆集团等经验丰富、深耕主动安全、较早开启自动驾驶之路不同,收购TRW的采埃孚则开始整体向自动驾驶发力。

严格来说,是今年才开始的。

因此,作为后来者,采埃孚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谦逊”,这直接体现在采埃孚在发展自动驾驶业务的过程中热衷于采用合作模式。

完成自动驾驶感知层面的总体布局后,采埃孚还需要自动驾驶决策层面强大的计算单元——“THINK”。

德尔福和大陆集团选择加入英特尔阵营,采埃孚则加入英伟达。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 CES 展会上,采埃孚宣布将与 Nvidia 合作,基于后者的 Drive PX 2 车载计算机打造自动驾驶系统平台 Pro AI,并计划于今年量产。

更具体的信息是,Pro AI使用的Drive PX 2版本是AutoCruise。

主要计算核心是Parker Soc。

计算能力不是很强大。

主要支持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和高精度地图。

这与挖矿不同。

对应EF的HDA提供的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

这也意味着Pro AI最初支持的自动驾驶功能仍停留在L2级。

对于2018年就要量产的自动驾驶系统平台来说,Pro AI似乎有点慢。

但这实际上是采埃孚的高低搭配。

对于Pro AI,采埃孚有第二代计划。

2019年,NVIDIA新一代车载计算芯片Xaiver将全面量产,能够以30W的功耗实现30T的算力。

预计2019年量产的采埃孚第二代Pro AI也将进行升级,将支持L4级自动驾驶。

届时,采埃孚将既有满足ADAS市场需求的第一代Pro AI,又有满足高端自动驾驶需求的第二代Pro AI。

Pro AI还有两个采埃孚之前没有太多接触过的功能:一是内置V2X车联网通信模块,让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可以通过云技术进行升级,并可以与其他车辆和车辆进行通信。

基础设施;第二,支持高精度地图应用。

在L4及以上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中,V2X以及V2X支持的实时更新的高精度地图也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模块。

车联网和高精度地图是采埃孚缺乏积累的领域。

为此,采埃孚选择了合作模式来快速获取相关能力。

今年6月,采埃孚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时,合作的重要内容包括车联网和高精度地图,试图借助百度的Apollo平台解决中国的这两个问题。

如果不出意外,采埃孚也将在国际市场采取类似措施,补充自己在这两个领域的能力。

尽管与 Nvidia 关系良好,采埃孚并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虽然没有与英特尔直接合作,但采埃孚和Mobileye仍然保持合作,因为TRW汽车使用EyeQ3芯片构建主动安全时代的ADAS功能。

ZF新款S-Cam 4智能相机将继续使用Mobileye的EyeQ4芯片。

此外,采埃孚还与法国Tier-1佛吉亚就服务于自动驾驶的智能座舱达成合作。

他们可以说是朋友遍天下。

总体而言,作为自动驾驶赛道上的追求者,采埃孚的策略仍然是尽可能开放、合作,通过集体力量推动采埃孚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进步。

这在其展示自动驾驶成果的“Vision Zero”概念车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在即将举行的CES上,采埃孚将推出其“梦想汽车”。

采埃孚官方表示,在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这款车已经能够实现L3-L4级自动驾驶。

当然,采埃孚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合作伙伴。

除了上面提到的Ibeo和Astyx的股权收购之外,一位在德国采埃孚工作的工程师告诉车喜,他们最近成立了一家名为DoubleSlash的车联网软件公司,同时采埃孚还收购了40%的股权。

后者开发的软件帮助采埃孚的自动驾驶平台建立实时数据传输能力。

结论:自动驾驶领域的超级追逐者。

自动驾驶浪潮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变革是革命性的,对于采埃孚来说尤其如此。

这家之前与自动驾驶关系不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巨头感受到了危机。

为了在自动驾驶的高铁上不落下风,它收购了天合汽车,积极拓展自动驾驶业务。

两年、几年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其他公司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作。

对于一个体量超过1亿美元、员工超过5万的超级巨头来说,做出这样的掉头决定,效率惊人。

在人们对自动驾驶的追求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采埃孚惊人的追赶速度解释了为什么这家百年企业能够屹立百年。

但随着自动驾驶进入量产阶段,更残酷的追逐将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