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VR(虚拟现实),你会找到一万条记录;如果你搜索冰箱,会有多少条记录?一万条。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视频节目中表示,VR的火势可见一斑。
然而,这种繁荣背后也隐藏着风险。
吴晓波说:“今天冲进来的99家企业,两年后就会死掉。
” VR的未来是什么?这是上天赐予的机会还是只是为了充饥?人气已经很高了。
“过去五年微信非常成功,未来什么产品会颠覆它?” “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在去年年底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这样问自己。
他的答案正是VR。
互联网巨头和硬件厂商的动作只是VR热潮中的一波巨大浪潮。
他们的巨额投资表明市场对VR的关注并不是一个创造出来的概念。
今年春天,阿里巴巴展示了自己的 VR 购物场景。
腾讯去年底公布了VR开发者扶持计划,并表示今明两年将推出三款不同类型的VR硬件。
国内手机厂商也纷纷进军VR领域。
今年年初,小米宣布计划建设小米探索实验室,进军人工智能机器人和VR领域。
乐视发布了首款VR头盔。
华为还在今年4月发布了首款VR设备,表示将支持虚拟现实通话。
、短信和微信功能。
创业企业方面,今年9月,烟花工场、蚁视科技宣布获得投资。
11月,Noiton完成1万美元B轮融资,12月,大鹏VR获得1万美元B轮融资。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国内VR企业有29家获得融资,仅今年3月份就有14家VR企业获得融资,其中12家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
硬件设备“拖后腿” 并非所有业内人士都看好VR。
市场分析机构艾瑞咨询分析师林仁祥坦言:“国内大部分VR初创公司仍处于盲目跟风,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公司并不多。
” VR设备制造商灵境VR首席执行官张树斌表示:“目前VR行业的问题是,市场和用户的步伐远远跟不上资本和媒体的步伐,在VR技术方面还远未成熟。
”用户体验和用户规模。
”一方面是攻城略地的大动作,另一方面也太仓促了。
我谨慎又担心,VR行业发展的门槛是什么?答案是硬件,也就是VR设备。
VR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沉浸式”体验,而实现体验的基础在于专门的VR眼镜和头盔。
迅雷创始人程浩表示,目前VR设备的出货量实际上还不如去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
“终端出货量太小,现在谈论内容和服务还为时过早。
面向普通用户的优秀服务商恐怕要两三年后才会出现。
”高价格是影响出货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Oculus Rift 的售价为美元,HTC Vive 的售价为美元。
而且,很多VR设备都需要高端计算机的支持。
上海一家VR游戏公司的游戏设计师黄敏告诉记者:“如果想要流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块1元以上的显卡。
”即使价格昂贵,高端VR设备也不便宜。
想要达到完美的用户体验是不可能的。
“例如,Vive需要很大的空间来支撑,普通用户很难将其放置在家里,而PSVR则一直存在定位问题,手持设备经常出现在错误的位置。
”黄敏说道。
除了这些高端VR设备之外,可直接与手机连接的移动VR设备此前也曾在国内全面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移动VR设备种类繁多,大部分都是低端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
黄敏表示:“这类设备主要依靠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用户‘尝试’,但它们大多数能提供的VR体验确实很差。
我们很担心用户使用后会觉得VR无非如此,短期套利会给行业发展带来伤害。
”不过,并非所有国内硬件设备厂商只是为了赚“快钱”而走人,多多创始人李刚表示,他的智能眼镜多多Glass V1将于今年8月在美国上市,拥有技术。
投资超过1亿元,将困扰VR产品的“眩晕”延迟从20毫秒缩短到10毫秒以内。
他告诉记者,多多已经申请了10多项专利,其中全球专利48项。
国内VR设备厂商要想真正在未来VR产业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在研发团队和专利布局上保持高投入。
”李刚表示,线下对“商机”的追求受限于价格和体验,VR设备的普及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也直接影响了内容开发商的积极性,缺乏强有力的内容支撑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就拿曾经最被看好的VR游戏领域来说,索尼的PSVR号称拥有数百款VR游戏资源,但目前几乎集中在中小型游戏和跨平台游戏上。
从游戏时长和剧情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VR服务商广州卓远幻影星空总监何进将其与“网吧时代”进行了比较:“互联网也经历了硬件昂贵、内容稀缺、普通用户难以使用的阶段。
由此带来了网吧时代,也可以考虑通过“租卖”来教育用户,促进线下的普及。
虽然整部影片实现VR还有一定难度,但电影片段和电影预告片的VR已经提上内容制作方的议程,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我们不用等两年。
为观众提供20到30分钟的VR电影片段。
”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也表示,今年将在全国万达广场建设40家影院供观众体验,“完全由电影内容转换而来的VR,发挥得非常好。
对电影本身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未来VR最大的应用是游戏,其次是电影。
”曾茂军说。
第二个场景是游乐场式的线下体验店。
从目前来看,移动体验店、商业中心的小型体验店和专业化大型VR体验店纷纷扎根 苏宁文创副总裁米鑫表示,苏宁今年计划在自有门店开设VR体验店,虫洞VR董事长王林表示。
目前VR线下体验店也面临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行业内缺乏榜样。
未来,我们仍然需要大品牌的涌现,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时代。
”王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