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特币一路暴跌,6月19日跌破18000美元关口,这是比特币自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炒作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近年来,虚拟货币的价格频频暴涨暴跌。我国金融部门多次发文明确虚拟货币相关经营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提醒投资者警惕风险。“虚拟货币到底是什么?”本文作者认为,虚拟货币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为了维持这个骗局,币圈想方设法为其披上各种外衣。自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导致比特币正式诞生以来,围绕加密货币的争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所谓“去中心化”货币的追随者将其视为一种信仰,相信虚拟货币最终会引领他们走向理想之地;有些人认为虚拟货币只是为投机者创造的另一个天堂;有些人坚决反对和抵制虚拟货币。全球前100名富豪中,至少有90人曾公开表示过对虚拟货币的“唱衰”态度,其中就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沃伦巴菲特认为,虚拟货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不会产生任何价值”。他公开表示“比特币是老鼠药,必须远离”。而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更是直言投资比特币是一件“邪恶而愚蠢”的事情。“虚拟货币到底是什么?”就其本质而言,笔者认为虚拟货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1)老骗局,即所谓“庞氏骗局”的新形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承诺高额回报吸纳资金,然后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从而制造赚钱的假象,然后骗取更多的资金,直到这种滚雪球的方式难以为继,于是谎言被揭穿,泡沫破灭。传统的庞氏骗局以高现金回报为核心,“高利率+吸收存款”是其最显着的两个特点。随着金融领域的发展,庞氏骗局也演变出了新的形式。它不再仅仅围绕现金,而是披上了股权的外衣。这类庞氏骗局可以归为“股权型”,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以股权为基础,可以估值;第二,股权可以交易和流通。它不与任何资产、生产性劳动或社会价值相关联,而是完全凭空捏造出来的。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人类依靠价值交换构建经济社会,社会价值的创造必须通过生产劳动和产品流通来实现。金融的基本目的是根据现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的组合,测算未来能够产生的社会价值的现值,通过交易实现价值转移,为现实社会提供投融资保障。经济。股权庞氏骗局是伪装成金融伪装的欺诈行为。金融的基本规律之一:金融产品离现实越远,即“脱实如虚”的程度越高,其风险就越大。回顾1920年代、1930年代和2008年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一个共同点就是金融业“脱实向虚”。例如,次贷??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层层设计出无数金融衍生品,最终偏离了相应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引发了次贷危机,并最终演变为全球性危机。金融危机。基于股权的庞氏骗局所谓的“股权”与任何实际资产和生产劳动完全无关,因此不具有任何实际价值。可以认为它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是无限大的,也就是说它的风险接近于无限大。对比虚拟货币的几个基本特征,不难发现,它与以股权为基础的庞氏骗局非常吻合。1.股权。所有的虚拟货币项目,都会通过挖矿或发行的方式产生没有实际价值的币,并强行赋予其“共识价值”、“共治价值”等一系列称号,基于法币定价的权益。2.流动性。显然,所有的虚拟货币都可以自由交易,很难想象所谓的“币圈”会容忍一种无法交易的虚拟货币存在。经过多年发展,虚拟货币已经拥有众多二级交易市场,但很多时候这些交易市场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公开、透明、公平,而是充斥着内幕交易、黑箱操作和安全漏洞。三、无价值。无论是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金属铸造的货币,还是现代主权国家信用发行的信用货币,虚拟货币都不绑定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不具有任何社会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它的价格支撑完全取决于两个决定性因素:当前参与者的信心,以及后续新参与者的数量。而这完全符合庞氏骗局的基本运作模式——所有的庞氏骗局都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新投资人加入,以新养老、稳老吸新,才能维持整个骗局。借用游戏行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从游戏行业的发展来看,第一重要的是玩法,第二重要的是世界观,第三是技术”。对于庞氏骗局来说,第一重要的是吸引新人,第二重要的是吸引新人,第三重要的是吸引新人。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虚拟货币项目的运作完全基于营销,技术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马斯克可以翻狗狗币,翻手为雨,随意发一条推文,让虚拟货币价格掀起三尺浪潮,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虚拟货币兴起的初期,市场上充斥着无数的ICO(InitialCoinOfferings),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在ICO的吸引力减弱之后,“空投”等概念随之而来。种种招数的背后,其实是比尔盖茨所说的“大傻瓜理论”:当傻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子,所以我们需要吸引更多的傻子。(2)世间万物皆可Earn(赚钱)?币圈精明的交易员后来发现,虽然“空投”是免费赠送虚拟货币,但因为“免费”,很容易让“新股民”对其关注度降低。为了维持虚拟货币的庞氏骗局,币圈想方设法给它加各种包。最近流行的“X2E”款是最新的皇帝新装。X2E是指一系列名为XtoEarn的虚拟货币项目,包括M2E(MovetoEarn,边跑边赚)、P2E(PlaytoEarn,边玩边赚)等,看似迷人的“边跑边赚钱”的商业模式"其实是项目方的一种钓鱼策略。其背后隐藏的陷阱是:虚拟货币(尤其是不需要挖矿的代币)的产生是完全免费的。成本。X2E其实是一种“空投”(指提供免费的加密货币),唯一不同的是它让用户通过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来赚钱,让用户觉得因为付出了一定的劳动,所以产生错觉那是有价值的。其最终目的是吸引用户进行炒作权益交易。股权型庞氏骗局得以延续的核心条件是不断增加新用户,持续交易。只有这样,股权价格才能稳定。当每日新增用户和交易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价格就会持续上涨,让早期的“投资者”获利。同时,这种涨价对新用户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此循环往复,似乎没有破绽,万事大吉。然而,这种状态其实是建立在一种极其脆弱的平衡之上的。所有人都必须相信这个循环可以一直有效。一旦出现恶意做空、后继有人、资金吃紧,或者监管政策变化影响参与者信心或后来者决心,这个看似微妙的循环将瞬间崩溃,价值归零。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庞氏骗局,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随着X2E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此类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M2E和P2E,还有R2E(ReadtoEarn,边读边赚),W2E(WritetoEarn,边写边赚),E2E(EattoEarn,边吃边赚)等等。更有什者,L2E(LearntoEarn,EarnwhileLearning)项目启动,以教育为切入点,触及尚不具备经济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冒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就会践踏一切。当一个庞氏骗局开始针对无辜的孩子进行招募活动时,其经营者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人性。(3)投机是投机,但损失的是真金白银。如今,虚拟货币一夜暴富的潜力正在吸引更多和更多投机者参与进来,X2E打着各种名义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伺机挥动镰刀收割不知所措的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和100%风险的炒作,所涉及的风险无疑是巨大而真实的。今年5月,曾经是全球第三大稳定币的UST及其挂钩的虚拟货币LUNA上演了一场“史诗般的归零”返回”。在刚刚几天后,LUNA币从最高100美元跌至最低0.00000112美元。超过400亿美元的市值瞬间蒸发。LUNA和UST为何会瞬间崩盘,众说纷纭,但很少有人提到的是,它们结合了现金型和股权型两大庞氏骗局,相互关联、盘根错节。一方面,与其他稳定币不同的是,UST并不是通过存入等量的美元保证金来锚定与美元1:1的兑换关系,而是通过供需关系与LUNA形成价格平衡,保证彼此。也满足股权型庞氏骗局的特点;另一方面,项目方推出年化利率高达20%的理财项目,吸纳大量新投资者资金,但并未产生任何实际收益实现承诺回报,具备条件还遇到了基于现金的庞氏骗局。由于LUNA和UST没有对应的实际价值,两者的价值保证没有任何信用基础,完全取决于所有参与者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信心。当有人闻到庞氏骗局的味道开始退出,或者项目方无法维持高利率时,很容易引发恐慌,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单一庞氏骗局的风险已经极高。两种类型的结合形成了死亡螺旋,风险呈指数增长。一夜之间“史诗级通关”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外人看来,LUNA的垮台,或许只是见证了一个谎言的破灭,再加上一些饭后谈资。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这是一场不知如何面对的噩梦。当时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张推特截图显示了一位参与者的悲剧: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说服妻子将他们100万美元的全部财产投入LUNA,结果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损失了98%几天来,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妻子和未来的生活”。“炒币”的风险和危害由此可见一斑。(4)被误解的虚拟货币区块链被误解了。从2013年开始,我国央行等部门发文,明确提示虚拟货币炒作风险。到2017年,严禁各类虚拟货币ICO(货币发行),再到2021年,严禁各类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活动。我国打击虚拟货币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定的。值得指出的是,不应因为虚拟货币而忽视区块链技术原有的巨大价值。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广播式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数据结构、溯源、权限和验证的共识,形成分布式、公开透明的信息系统。虚拟货币只是基于区块链的简单应用。包括近两年大火的NFT,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技术。无论是区块链技术还是NFT数据库技术,纯粹作为一种技术,没有特定的商业属性。只要进行正确的行业引导,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未来将在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据权益、隐私保护、算力网络等各个应用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以区块链为主要形态的“公共信息系统”(PublicITSystems)将自下而上创新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从而提升新时代信息系统的能力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