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选择智能手机似乎一直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一方面,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不乏玩家。
即使在当前出货量低迷的情况下,新款智能手机的数量仍在增长。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推出的智能手机新型号有57款,同比增长0.1%。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接踵而至,使得跟风现象严重,随之而来的是极度趋同的竞争。
可以说,百花齐放,但也让人眼花缭乱,给用户带来选择困难。
究其原因,是智能手机这些年的发展给用户留下了很多诟病。
用户对智能手机本身的敏感度越来越低,甚至会根据手机的价格来判断手机的好坏。
消费习惯。
这种不客观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上迫在眉睫且反复发生的价格战造成的。
价格战虽然历史悠久,也是商业竞争中常用的手段,但它是恶性竞争,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不得已之举。
首先,价格战导致利润减少、亏损屡见不鲜。
品牌不堪重负,最终会滑向深渊。
破产是常有的事。
其次,价格战前期取悦了消费者,后期却为消费者埋下了使用率低的种子。
优质产品的“定时炸弹”。
因此,价格战摧毁了市场,摧毁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参与者。
但对于智能手机来说,除了价格战的“猛兽”之外,配置战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生态。
配置战的牺牲:用户需求、长期利益与死亡风险试想一下,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早期,消费者会问“这款手机有多大空间,配置是什么?”几乎不会,因为当时智能手机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其价值在于拥有。
直到后来,当“标准配置”一词成为智能手机的新标签时,消费者才开始提出这些问题。
但遗憾的是,手机市场却掀起了一场更高层次的战争,这就是小米发起的手机配置大战。
市场不可能一日没有竞争。
价格战之后,配置战成为国产手机新的争夺点。
从硬件到软件,手机配置与价格的对应关系比以前更加明显。
比如千元机、旗舰机等概念的兴起,让配置成为手机的重点考虑因素。
什么价格对应什么配置一目了然。
这听起来比早期的手机市场更明智,但背后仍然存在难以言喻的痛苦。
首先,虽然配置战是手机“标准化”之战,但标准的出现却忽视了细分市场内用户的需求。
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就像购买饮料的用户一样。
他们有很多层次和不同的需求。
有些人可能热衷于大屏幕和超薄屏幕,而另一些人可能热衷于流畅的软件和电池寿命。
然而,过度追求标准配置,导致手机厂商制定自己的产品标准,从而忘记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造成手机市场上只有一类用户的错觉。
其次,分配战与价格战一样,只注重短期商业利益,不太可能成为长期利益的受益者。
配置战、价格战的本质就是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一点,将购买智能手机等复杂交易简化为单选题,即看价格、看配置。
这很容易让手机品牌陷入被动局面,比如失去差异化能力,从而牺牲长期商业利益。
最后,配置战中绝大多数玩家都是跟风。
同样,更多品牌将因为无法创新而很快消亡。
对于大品牌来说,一味注重配置战会让自己处于竞争劣势,逐渐失去优势。
比如乐视、诺基亚、酷派等,这些手机品牌曾经名噪一时,但由于跟风配置战、价格战,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日渐没落。
因此,配置战归根结底是手机厂商之间为了各自享受而进行的竞争,而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
但迄今为止,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配置大战仍在持续。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配置战为用户建立了一定的选择标准,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虽然配置大战尚未结束,但市场的最终胜利必须建立在围绕“用户需求”的竞争之上。
智能手机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有自己坚持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以用户为本。
近日,OPPO召开“渐进、变革”战略发布会。
除了发布OPPO R15相关产品信息外,OPPO还确立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战略,升级了“初心”。
OPPO之所以不愿打扰价格战和配置战,除了清楚其利弊之外,更重要的是OPPO对手机有自己的理解。
从2018年OPPO首款智能手机Find开始,OPPO对智能手机的追求逐渐向两个方向深入。
一是聚焦打造有价值、爆款产品。
这是有价值的,在OPPO看来,可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智能手机市场初期,OPPO吸引了一群热衷于新兴科技产品的特殊年轻人的目光,随后迎来了美颜自拍时代,推出了前置10兆和10兆摄像头电话。
基于这些特色功能的推出,OPPO继续用爆款产品告诉市场:做爆款手机从来不难,因为用户需求的跳板就在那里。
如今,美颜自拍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日常。
OPPO最初的尝试也算是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如今OPPO R15的推出让OPPO走上了另一个潮流,但其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至少符合OPPO长期以来的追求。
二是始终坚信差异化路线。
提到OPPO,人们就会想到摄影、年轻人等关键词。
就像一提到苹果,你就会想到好的系统,一提到小米,你就会想到低廉的价格。
然而,差异化之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从美颜自拍时代到如今的“冒险”异形全面屏,OPPO在市场的快速变化下经历了迷茫和挫折。
然而,OPPO走到今天,其实是通过对细节的专注。
划分用户群体、创新手机新卖点等策略,建立了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体,成为智能手机差异化成功的典型例子。
OPPO能够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生存十几年并位列榜单第二,实属不易。
这次借用OPPO R15升级初衷,OPPO也相信“未来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这也释放了两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对于获得全球超过2亿年轻人认可的OPPO来说,保持“初心”就是理性打磨产品,对消费者负责。
以即将发布的OPPO R15为例。
虽然发布了异形全面屏,但OPPO考虑到了用户的软件使用习惯和需求,对相关APP进行了专门适配和优化,确保异形全面屏的震撼力得到最大化。
交付给消费者。
庆幸的是,OPPO并没有盲目追求黑科技。
而是围绕消费者对全面屏显示的需求,利用自身的研发能力来更新产品,比如OPPO R15的19:9屏幕比例、AR的多场景应用等。
在潮流横行的市场,OPPO坚持做这样的产品需要一定的勇气。
另一方面,OPPO还提出了“四维”战略,聚焦研发、海外市场、升级产品和品牌,为OPPO未来建立精准的发展轮廓。
自进军全球市场以来,OPPO已深入30多个手机市场腹地,并不断取得各项阶段性成果。
这样的OPPO显然会给“后智能手机时代”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首先,对于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来说,“四维”的做法是相当有针对性的。
OPPO自我品牌升级,让对手想起OPPO的“运动”气势;其次,OPPO的海外战略必然是为了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对于其他手机品牌来说,在玩家强势的市场上,必然会存在更多的风险因素。
总之,OPPO并没有参与价格战、配置战,而是一直坚持“需求战”。
现在看来,这也是它的基因造成的。
用户需求仍将是未来主导智能手机市场的唯一途径。
OPPO并没有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失败,反而还活得好好的。
这说明OPPO的策略是有效的。
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已成为历史,但智能手机的未来仍然充满新的机遇。
虽然没有人敢说自己能预测未来趋势、走在时代的前面,但从以往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来看,有一个原则是永远可以采用的,那就是需求导向。
从市场和用户出发,“需求战”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如果大家都能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产品的进化会非常快,同时也能够更快的满足市场上各类用户。
最终,将是品牌快乐赚钱、用户快乐使用手机的双赢。
不过,这毕竟还是一个理想的情况。
价格战、配置战杀死了很多追随者。
这堆尸体也许是一个警告。
但价格战、配置战毕竟不是好策略。
首先,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熟,市场不再接受盲人。
凡是盲目入市的人,首先都会收到一张“退出券”;第二,未来市场的竞争重点将是最大限度地注重智能手机的产品价值挖掘,而不是商业价值挖掘。
需求当然是永恒的真理。
智能手机市场不可能放弃用户需求而独立前行。
手机品牌不会允许,用户也不会允许。
如今,在用户默认状态下,配置之战并没有消失。
这是因为,主张配置战的厂商也考虑过用户需求,以免太过偏离轨道。
用户是“神”,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灵丹妙药。
相信没有玩家可以充耳不闻。
比如,在本次发布会上,OPPO还提出了“研究”与“开发”的作战方法,以把握用户未来的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将因技术升级而变得越来越有趣。
智能手机的种类可能比今天更多,也许每个人都会拥有一部“万能手机”。
但未来的道路必须建立在现在所采取的步骤的基础上。
OPPO之所以仍愿意从用户需求出发,是因为它相信,这一过去“加持”了其成长的理念,也将推动其在产品研发和差异化的道路上继续走得更加顺利。
。
总之,大家都相信的是,下一个十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将会更加精彩,但为了取悦用户而打价格战、配置战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对用户的理性需求负责是一个很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