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经济日报!虚拟现实产业应加快制定路线图

时间:2024-05-22 11:04:37 科技赋能

近日,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建议虚拟现实(VR)产业加强战略布局,做好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尽快启动虚拟现实标准化研究工作,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VR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成三维虚拟世界,让用户实时、不受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中的事物。

经过50多年的技术积累,VR主要关键技术近两年取得突破,并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

VR技术的应用始于个人消费需求。

目前最重要、最成熟的个人应用是游戏和影视行业,比如沉浸式游戏体验以及能够带来视听震撼的家庭IMAX影音。

VR作为交互方式的一场革命,正在全方位改变人类生活。

随着技术和硬件产品的不断完善以及越来越多开发者的进入,VR技术的行业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

IDC研究显示,目前VR应用最热门的三大行业是房地产、零售和教育,而医疗、演出、会展、模拟驾驶、游乐设施等领域也有明显的发展市场。

VR行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各路资本加速布局。

索尼、Facebook、三星等国外巨头纷纷介入,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巨头纷纷公布战略,暴风科技、乐视网、小米等国内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或服务。

面对信息技术的下一个趋??势,VR行业的地位争夺战全面爆发。

今年是VR产业元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6.6亿元。

到今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1亿元。

毫无疑问,VR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即将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窗口期。

然而,国内VR行业的现状却远不尽如人意。

从技术上来说,在高性能传感器、底层开发技术、图像拼接、播放器等领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硬件产品方面,规格不一致、概念混乱、良莠不齐、用户健康体验被忽视。

在内容制作方面,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各类设备之间不可能实现通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世晶指出,推动国内VR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

三是完善产业链布局,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人口优势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二是我国拥有良好的信息产业基础。

”刁世晶表示,VR产业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但在激烈的竞争下,要抓住发展机遇,避免一窝蜂。

他认为,当前形势一定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发展目标,从“哪些产品可以支撑VR产业”的角度来看,要加快产业基础特别是基础软硬件建设,如芯片、传感器、数据处理能力等,促进产业融合业内人士也认为,为了避免在未来全球VR生态布局中处于产业链末端,我国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在技术和内容生产上加速追赶,加强应用示范。

白皮书指出,未来六个月到一年,VR消费市场将快速爆发,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也将初步形成。

我国VR产业如果不尽快加强布局,将会再次落后并追赶国外。

情况。

据悉,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正在加紧研究,今年将逐步出台包括内容制作、终端显示、软件平台开发等相关标准。

另记者了解到,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近日成立。

该联盟由中国等50余家重点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

3D产业联盟以华为、长虹、蚁视科技为基础,以中国3D产业联盟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为基础,目前该联盟的号召力正在迅速增强,已有近十几家企业加入。

此举有利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促进VR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长虹、华为等有实力的制造企业积极参与,有利于形成。

产业化,有利于推动我国在VR领域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