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国家重点发展智能家居及智能家居产业

时间:2024-05-22 19:54:26 科技赋能

为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意见》围绕居民消费升级出台多项举措吃、穿、住、行、服务消费。

《意见》 打造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完善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

其中《意见》第二部分提出打造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强化新的消费增长点,包括衣食住行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实物消费,如文化旅游和体育消费、健康养老和家政、教育培训和儿童保育等服务消费。

围绕居民吃、穿、住、行、服务等消费升级方向,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适应居民层次化、多元化消费需求,确保基本消费经济、实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形成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项目。

以强劲动力带动新的消费增长点。

《意见》建议:推动实物消费持续升级,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和引导居民扩大相关产品消费。

加快提升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升级信息产品智能化、高端化、综合化,重点发展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智能家居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到消费升级,还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汽车。

、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消费产品。

创新发展各类方便惠民的信息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

基于网络平台促进新消费增长,优化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消费生态。

去年,我国陆续发布支持智能家居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例如,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信息消费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在聚焦新型信息产品消费方面,《指导意见》指出,要升级智能化、高端化、集成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中高端、智能家居等新型信息产品。

消费升级的终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

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产品。

同时也指出,要大力推广数字家庭产品,鼓励企业针对定制化应用场景开发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模式,推广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智能安防,积极推广产品技术通用化。

标准和应用规范,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平台开发,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无人机、智能服务等创新和产业化机器人等产品升级。

工信部2017年12月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大力培育智能产品,重点推动智能制造突破家居和其他产品。

《三年行动计划》显然,它将支持智能传感、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提高家电、智能网络设备、水电表等的智能化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

产品,开发智能产品。

针对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卫浴等产品,建设一批智能家居测试评估、示范应用项目并推广。

到2020年,智能家居产品品类将显着丰富,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将达到90%以上,安防产品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

2019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再次提出重点发展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适应消费升级的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智能家居产品。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出台,不难看出国家在政策层面支持智能家居应用发展的意图。

早在今年年初,国家就已将智能家居纳入“十二五”规划九大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也将智能家居列为未来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朝阳产业,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前景日益明朗。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和居民需求的推动下,每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突破亿元。

预计未来三年,智能家居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将达到。

5亿元规模。

智能家居在家庭安防、智能厨房、儿童成人看护、视听娱乐等场景中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