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区块链发展迅猛,区块链真正的应用是什么?

时间:2023-03-13 08:55:00 科技观察

当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区块链白皮书(2019)》可以进一步分析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自我激励等固有特性,给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格局,今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讨论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这为加快区块链技术发展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动力,也增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信心。当前,通证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但从全社会的理念创新到技术落地,以及去中心化与监管的平衡,各行各业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19年12月21日,“2019中国通证数字经济峰会”在京召开。峰会以“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思考”为主题,深入探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及通证的意义及创新应用,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战略。为实体经济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中的定义,区块链由多方共同维护,采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可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存储,难以篡改并防止可否认的账本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自2016年首次将“区块链”纳入我国“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以来,区块链和数字经济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被公认为“区块链元年”。”。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5G商用,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超过过去四年,区块链和数字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实际应用层出不穷,事实上,有学者将“区块链”的应用概括为“五、六、五、六”。区块链现有的五个领域包括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交易;六大发展方向包括基础研究、协同研究、标准化研究、产业发展、产业生态、人才队伍建设;五项重要功能是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协同效率、构建可信体系;六大应用场景分别是金融、数字经济、民生、智慧城市、互联互通和电子政务。区块链相关产业已经涉及方方面面。“区块链+”也开拓了很多应用场景,但区块链并不是万能的。哪些行业适合,哪些行业不适合?如果区块链要实现大规模应用,哪个方向最容易落地?(香港)数码动力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区块链协会联席主席方宏进认为,生产要素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和行业可以率先落地区块链应用,比如金融、游戏、政府财政等等。方宏进认为,虽然目前有“区块链”概念的公司很多,但真正有落地项目的“区块链应用”却寥寥无几。无论是已经在美股上市的矿机巨头,还是现有的中心化交易所,本质上都不是区块链应用公司。一个真正的区块链应用企业应该解决合规性标准、可执行性标准、不可替代性标准、效率性标准四个问题。合规指南应解决是否存在真正的法人、政府如何监管匿名化设置、Token是否可以炒作、是否会导致资金外流等问题。不可替代性原则是指区块链应用是否真正分布式记账,是否采用智能合约,是否实现了价值链转移。可实施性标准应衡量生产要素是否充分数字化和并行化。需求有多大,互联网的组合应用场景等。效率标准是指相关应用是否可以通过智能合约降低运营成本,是否通过创建降低交易成本,收益在哪里。数字经济和中国产业创新发展的信任是区块链重点解决的问题,其解决方式与以往的技术完全不同。区块链创造了一种新的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型,可以在不可信的竞争环境中以低成本建立信任。以其独特的信任建立机制,逐级实现穿透式监管和信任传递,为数字经济应用带来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区块链为中国产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创新机遇。中印金控(海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金河认为,可以从科技和经济两个角度来理解。他说:“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带来的是一个可信的网络,在共同参与下实现高度可信、更安全、更容易共享的数据管理。关联实体,如行业上下游企业,在协作时非常适合使用该技术实现共享的可信数据库。目前,我国的“区块链+”创新多在企业联盟链上进行。从经济创新的角度来看,通证激活了价值互联。通证作为一种承载多种权益的加密数字通证,在共识网络中流通,并因承载不同的权益而体现出相应的特征。这些权益在数字网络中被量化后,可以具有公信力,以通证的形式流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经济作用,如帮助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创新流通形式,实现价值传递,改变合作方式,释放社区活力。12月20日,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岳仲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明年将制定?、《数据安全法》等。这两项法律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数据的使用,也让区块链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华为企业战略部副总裁郑志斌指出,“区块链为数字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土壤。它可以帮助解决安全问题,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工业数字化。”风险防范、监管和应对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自我激励等固有特性,给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部主任孙科认为:“首先,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带来了去中心化的问题。二是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带来的法律效力问题三是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带来的数据隐私和内容治理问题四是金融治理问题由激励机制和数字资产带来。”除上述问题外,区块链自身还存在中心悖论、密钥丢失风险等技术风险,以及经济社会风险、金融一体化风险等一体化风险。目前大部分技术和融合还处于不完善阶段,鉴于区块链技术和数字经济存在的各种风险,如何更好地实施监管和应对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主任田杰堂认为:“目前监管的总体方向仍然是推动通证‘脱虚入实’,而在虚拟经济领域坚持审慎宽容。在法律层面,可以将代币经济发展纳入现有的法律框架,甚至可以修改法律;二是通过在智能合约中加入法律条款来治理链。”孙科还提出建议:“在技术方面,要推动多方协调,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制定人才和标准;、开展审慎包容监管,防范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