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腾讯进行了重大架构调整。
难道现在想好好吃饭真的不晚吗? “认为云计算只有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的马化腾变了。
即将年满20岁的腾讯,时隔六年迎来新一轮优化调整。
此次调整,将云业务从社交网络事业群(SNG)中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云及智慧行业事业群。
(CSIG),发展云业务,整合B端全产业链。
马化腾在腾讯的公开信中表示,“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文化公司,技术是腾讯最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
面对AI和即将到来的5G时代,腾讯将以技术驱动。
探索下一代社交和内容集成的引擎。
“面对AI和即将到来的5G时代,腾讯和马化腾终于开始磨砺了。
毕竟,在这次调整中,有两个关键点是:1、两大业务群的成立:云和智能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2、持续投资未来前沿基础科学,继续加大对AI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量子实验室的投入。
想要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助理,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充满危机意识和前瞻性,才能带领腾讯进入新时代。
”那么腾讯能否得偿所愿?能否形成新的、更加开放的连接生态?可追溯的结构调整 今天上午,腾讯正式宣布启动新一轮整体战略升级,重组原有七大业务群分为六大业务群——保留原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其中,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防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
。
这是腾讯自2011年、2015年两次重组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内部架构调整,也是腾讯为11月即将到来的20岁生日准备的礼物。
据腾讯创客空间创业营导师吴晓光介绍,腾讯自成立以来,做出了几个关键动作:腾讯业务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刚成立时——腾讯QQ抓住了核心功能点:体验好、小、快速、稳定,并具有诸多个性化功能,成功吸引了用户的关注;新世纪开始五年后,腾讯的业务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2009年,腾讯通过无线增值服务获得收入,并于2016年推出互联网增值服务QQ会员和QQ秀,进入互联网增值服务市场。
2018年网络游戏市场,斗地主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棋牌游戏,并于2017年重点发展媒体和广告业务。
目前腾讯新闻平台已取得国内新闻行业最佳地位之一。
2018年,推出QQ空间,扩大社交领域影响力。
同时开始涉足搜索和电商推出SOSO、拍拍,多元化发展; 2018年,腾讯业务发展的第三阶段:2010年,腾讯PC产品走向无线化。
2017年推出微信后,腾讯开始各BU无线化,重新布局电商布局,并开始大力投入。
2009年,腾讯开始聚焦核心业务,更多业务是与合作伙伴合作完成的。
为此,腾讯分别在2018年和2018年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2018年,腾讯升级为BU(Business Unit)事业部制,腾讯从初创公司转向大规模生态协作,以“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
以“平台”为战略方向,围绕五年营收过亿元的目标,公司将按功能模块划分业务系统(BU); 2018年,腾讯将原有业务系统(BU)升级为事业群系统(BG),当时的业务重新划分为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在线媒体集团 (OMG) 和社交网络集团 (SNG)。
),整合原有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技术工程集团(TEG),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商业务,保障腾讯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升级转型。
今天的调整是第三次战略升级。
也可以看作是腾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超前思考和主动演进。
也是对自身“连接”使命和价值观的传承。
马化腾对此表示,既要着眼于眼前的业务,又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
在战略升级的同时,腾讯将继续加强前沿技术的研发。
而今天发生的一切,早已反映在腾讯的营收中。
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增值服务业务同比增长34%,网络游戏收入以人民币计增长26%。
78亿元,社交网络收入增长47%至人民币。
99亿元;而在第二季度财报中,腾讯增值服务业务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4%。
69亿元,网络游戏收入增长6%至人民币。
2亿元,网络广告业务同比增长39%。
10亿,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55%至人民币93.8亿元,今年第二季度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人民币。
96亿,主要受益于其支付相关服务和云服务的增长。
曾经让腾讯赚得盆满钵盈的“急先锋”社交和游戏业务,如今却在增加收入上举步维艰。
作为BAT成员,腾讯曾被嘲笑“没有梦想”。
毕竟,其他合作伙伴已经开始涉足人工智能和云技术领域。
为未来制定计划。
幸运的是,腾讯在第二季度的营收中看到了云服务的潜力。
如果以上还不足以让这家巨头做出更大的动作,那么持续的暴跌或许就是腾讯大调整的触发点。
(腾讯近三个月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阿斯达克财经)可以看到,今年1月底,腾讯股价达到在触及6港元的阶段性高点后,除3月底大幅上涨外,继续下跌。
8月中旬下跌约30%,市值蒸发约1.5万亿港元。
腾讯估值的持续暴跌,以及曾经作为腾讯“排头兵”的增值和游戏业务营收增长乏力,迫使这头巨狮另谋出路。
ABC时代已经到来,腾讯正在迎头赶上。
在这个A(AI)+B(大数据)+C(云)的新时代,以社交起家的腾讯未来能否在这个拥挤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尚不清楚。
但众所周知的是,强烈的危机感迫使腾讯在“云计算”和“AI”方面做出一系列布局和产业调整。
我们先来看看“云计算”。
在2016年深圳IT峰会上,马化腾认为,云计算需要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达到阿凡达现象,现在开始云计算还为时过早。
现在,马化腾显然改变了主意。
在2019年6月的“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直接将“电”带来的电气化革命与“云”带来的数字化升级进行了对比。
他表示,“云是产业创新的源泉,云是新型社会管理的主要平台,云是人工智能的强大载体。
”根据IDC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调查结果,阿里云以5亿美元的营收、47.6%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中国云市场的领导者地位,而腾讯的市场份额份额仅占10%左右。
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报告称,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正在快速成长为IT巨头。
据媒体报道,起步较晚的腾讯目前在云服务方面主要聚焦于游戏和视频行业,而云计算在这方面相对简单。
当然,腾讯这两年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部署。
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其他业务”(支付和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 96亿元,首次超越社交网络,收入份额排名第二。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腾讯云的业务平均每年保持着%左右的增速。
而在最新的架构调整中,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防、LBS等行业解决方案。
,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
我们来看看人工智能。
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已经一年了,百度也早早部署了Apollo和DuerOS两个开放平台。
与BAT相比,腾讯稍弱。
到目前为止,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位或标志性产品。
腾讯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今年11月,腾讯宣布“AI in all”战略,将人工智能融入各行各业。
目前,腾讯拥有三大人工智能团队:腾讯优图、AI Lab和微信AI。
优图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隶属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
专注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业务实施。
该AI实验室成立于今年4月,隶属于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
该实验室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相结合,希望提高人工智能的决策、理解和创造能力。
微信AI团队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微信事业群。
致力于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进展。
腾讯的整体人工智能战略基于“基础研究-场景共建-人工智能开放”的三层结构。
在基础研究方面,腾讯重点关注四大领域: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应用场景包括社交、内容、游戏、医疗、零售、金融、安全、翻译八大场景。
。
不过,目前腾讯更倾向于AI+医疗。
近两年,马化腾等腾讯高管偶尔会提到腾讯觅影,这是腾讯首个正式发布的AI医疗辅助诊疗开放平台。
但在移动医疗领域,腾讯更为出名的是进军流量门户,比如投资了鼎香园、微医等互联网医疗公司,以及新氧、更美等医美公司。
今年9月,在腾讯分论坛上,腾讯发布了AI开放平台AI。
QQ。
COM,该平台依托腾讯AI Lab、腾讯优图、微信AI三大实验室,汇聚腾讯的AI技术能力,开放剩余AI能力接口供行业使用。
作为BAT最后的人工智能玩家,腾讯希望通过其庞大的用户基础、社交能力和应用场景追赶对手。
腾讯甚至发布了“AI生态计划”,将通过开放的AI技术孵化AI创业项目,并推出“云+创业百万扶持计划”,为合作伙伴赋能。
平台现已开放10余个AI能力接口,覆盖0余家合作伙伴。
测试期间,日均调用量突破1亿次,累计调用量达到100亿次。
侯晓楠表示,当前各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越来越深刻和广泛,但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场景之间仍存在壁垒。
打造腾讯AI开放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连接腾讯AI能力和产业,助力合作伙伴,推动AI技术和应用不断进步。
阿里年,腾讯与阿里云同时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城市大脑平台。
腾讯和阿里巴巴虽然都是规划中的集团智能服务平台,但发展却有所不同。
早在今年3月,马云就在阿里巴巴举办的首届技术大会上透露,公司将组建新团队,针对机器学习、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
。
新技术研发体系。
这一战略被称为“NASA”计划。
随后,阿里巴巴加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不仅于今年10日正式宣布成立“达摩院”,进行芯片团队零部件和AI芯片的自主研发,还投资了多家芯片和人工智能公司。
9月28日,在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一周年之际,达摩院进一步明确研究领域为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X实验室。
五个主要领域的实验室数量达到14个。
达摩院院长张剑峰也表示,达摩院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在国际顶级技术竞赛中获得近20项世界第一,并落地了多项研究成果。
在阿里云大会上,张剑锋还正式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明年4月,阿里巴巴除了完全自主研发的CK系列芯片外,还将发布首款神经网络芯片。
除了AI芯片之外,量子计算也是达摩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今年5月,“太章”成为全球首个81位随机量子电路模拟器。
张建峰还宣布,预计在两到三年内建成量子芯片系统,并希望阿里巴巴能够形成全球第一个量子生态系统。
更不用说现在已经明确的阿里云三驾马车: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
云计算负责计算能力,物联网负责数据收集,人工智能实现理解和判断。
阿里云城市大脑、达尔文计划,甚至马云提出的新制造,都是阿里云开发的,加入了更多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并向利基应用领域拓展。
但说到腾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系列的QQ、微信、王者荣耀……长期以来,腾讯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它是一个领域的巨头。
收件人 C 字段。
ABC时代,能否成功做到后发制人? ,仍是未知数。
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曾表示,在ABC时代,腾讯数据中心建设的不足不仅造成了很多技术上的重复发明轮子,而且在大数据的应用上造成了重重的数据墙。
和组织墙问题。
他还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发展滞后是腾讯在云时代发展的一大障碍。
此外,据全天候科技报道,腾讯云在制定个性化客户需求时,往往无法调用TEG(技术工程组)、MIG(腾讯移动互联网组)甚至优图实验室的能力。
阿里云则不同。
其在阿里巴巴集团体系中的地位自成立以来就已经确立。
2017年,阿里云在确定“云计算”和“大数据”两大主要战略后,立即成立独立运营公司,并最终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四大业务线之一。
阿里云发展初期,集团决策层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云曾提到:“每年向阿里云投资10亿,持续10年,然后等到完成”。
当然,今天腾讯的架构调整也算得上是迟来的回应。
但除此之外,腾讯内部天极赛马的企业文化给腾讯带来了微信等现象级产品,但这套适用于C端产品的战术似乎并不适用于B端产品。
在这一点上,就连腾讯员工也认为老对手阿里云做得更好。
“总体来说,腾讯云的战略还是比较分散,没有明显的战略重点,这一点逊色于阿里云。
”一位熟悉腾讯云的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相比之下,发展较早的阿里云当时已经在国内公有云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摩根士丹利也给予其1亿美元的估值,占当时阿里巴巴集团总市值的20%。
《巴伦周刊》我什至认为阿里云将与亚马逊AWS相媲美。
2018年财报中,阿里云的营收也比去年翻了一番,阿里云的营收占阿里巴巴总营收的5%。
虽然腾讯云和阿里云的收入增速基本相同,但两者的基础不同。
阿里云的收入基础比腾讯云大得多,因此即使双方收入增长一致,差距也在拉大。
只有保持比阿里云更快的增长,腾讯云未来才有可能超越阿里云。
不过,腾讯也并非没有好消息。
CB Insights报告显示,腾讯是BAT中人工智能投资交易的最大参与者。
例如,腾讯看好自动驾驶,先后投资了蔚来汽车和特斯拉(占股5%)。
也愿意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重注。
目前,腾讯AI加速器首期25个项目估值已在9个月内从70亿元增至1亿元,并形成了超过15个行业解决方案。
也有消息称,腾讯正在对人工智能(AI)进行长期投资:招募顶尖的AI研究人员,部分实验室没有KPI(关键绩效指标),内部明星产品如微信提供算法演练的场景,对外开放AI能力,投资全球AI项目。
结论人工智能的一切不是空谈,而是行动。
谁还记得雅虎的旧时光?刚刚进入互联网第一阶段的雅虎只犹豫了一秒。
第二阶段立即被谷歌和Facebook接管。
十年前,用户在QQ电脑上充值Q币来购买虚拟礼物和道具。
马化腾开创了中国虚拟市场。
从此,原本亏损的腾讯开始盈利。
QQ成为腾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马云创建的淘宝当年仍然亏损,却坚持不收取平台费。
十年后,QQ依然收取会员费,微信日活8亿用户,模仿LOL风格的王者荣耀手游英雄皮肤日销1亿,创造了手游界的传奇。
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1亿美元。
“速度和方向”是运动物体的基本属性。
腾讯内部架构转型不存在战略问题,只是速度慢了一些。
当然,这可能与腾讯自身的基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