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了解虚拟现实(VR)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机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支持和服务疫情防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抗疫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展望2021年,虚拟现实产业关键技术将不断突破,消费级和行业级虚拟现实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供给将更加丰富,产业投资热情将再次高涨,虚拟现实产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2021年形势基本判断(一)巨头企业跨界入场,开辟新的爆发式增长空间2020年虚拟现实终端市场快速扩张,为虚拟现实打开新的爆发式增长空间行业。谷歌、微软、Facebook、华为、小米等龙头企业纷纷发布新品。OPPO、创维、联想、惠普等企业跨界进入虚拟现实终端行业,推出AR眼镜、VR一体机、分立手机VR、VR耳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长期持续,家庭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巡更等行业需求增加,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快速增长。据IDC预测,AR一体机、AR头显、VR一体机、VR头显出货量将分别增长244.7%、400%、30.4%和25%2020年,展望2021年,由于虚拟现实终端企业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龙头,更多企业将跨界入场。面向大众消费的PC、手机、电视、一体机等多形态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类虚拟现实终端新产品迭代将快速推进,在外观上更加强调时尚、轻便、舒适,在功能上保持高分辨率、广视角、低功耗、无线化的发展趋势。形态多样化、功能融合的终端产品将为虚拟现实应用和内容的发展提供新的基础载体。(二)产业生态更加完备,推动多方位进步新态势。2020年,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将不断取得突破,国产系统和解决方案将逐步成熟,形成较为完整的虚拟现实产业链。在上游环节,锐悦的AR/VR操作系统、启信易微的眼动追踪解决方案、诺亦腾的动作捕捉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国产VR/AR终端设备。在下游环节,央视春晚VR直播、VR游戏《盲点》、VR主题乐园等进入人们的生活。梦境科技与华为云合作推出5G云VR平台梦境VR。首批30款VR游戏上线,所有游戏均由云服务器运行。展望2021年,虚拟现实内容将不断丰富,并普遍向更丰富的形式、更高效的渲染效率、更低的能耗、视频解码能力和带宽的提升等方向延伸。虚拟现实内容与终端相互促进,正向盈利的产业模式逐渐成熟,虚拟现实产业链、价值链加速闭环。(三)投资信心逐步回暖,投融资市场进入活跃新阶段2020年,国内虚拟现实领域投融资规模和数量将大幅下滑,行业投融资市场将不那么活跃.VR陀螺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国内虚拟现实行业投融资总额约15.9亿元,同比下降70%。1-10月,我国境内发生投融资事件30起,同比下降25%。VR领域的投融资规模和数量同时大幅下降。单项赛事平均投融资规模明显下降,总体形势更加严峻。从投资领域来看,从事硬件领域的企业占投融资规模和案例数量的90%以上。展望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企事业单位的投融资交流和研究活动将逐步步入正轨,国内虚拟现实行业投资市场将逐步回归正轨。更活跃的水平。VR/AR技术在医疗、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将吸引投资者重新关注虚拟现实领域,有利于投资市场回暖。随着虚拟现实终端产品性能的提升,以及地方政策出台加速虚拟现实应用落地,内容服务领域将获得资本市场的持续注资。(四)非接触应用普及,VR+RTC成新热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非接触经济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守护防疫一线,助力复工复产生产,开展在线教育。发挥积极作用。VR/AR设备用于非接触测温系统,可降低人群接触风险,提高一线防控效率。使用VR/AR设备进行远程医疗,可以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降低医护人员接触感染的风险。VR/AR设备用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保障复工复产效率。VR旅游帮助用户远程游览全球景点,全景VR直播让数千万用户亲身体验“雷霆山医院”的建设过程。VR看房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在线看房、选房,简化购房、租房流程。展望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非接触”模式将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新需求。借助VR技术的沉浸式交互体验,VR+RTC(RealTimeCommunication,实时在线场景)将突破现有“平面、被动、单向”的交互方式,实现“立体、主动、交互“型”新模式。在VR社交、VR旅游、VR教育、VR医疗、VR电竞、VR直播、VR观影、VR远程运维、VR远程办公等细分领域,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有成效的产品落地,大规模示范应用。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梳理2020年11月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VR核心芯片和关键技术亟待突破(2)存量VR内容不足以支撑终端普及VR内容不够丰富,高人气游戏和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高品质行业客户的消费升级和规模化应用需求。在消费端,虚拟现实内容以游戏为主,国内虚拟现实游戏平台的内容数量和更新周期仍无法与国外Steam等主流平台相媲美。在行业端,行业应用种类较多,场景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同时,由于硬件设备的诸多限制,行业专业化程度高,通用性差,使得行业的内容开发成本巨大。缺乏统一的行业应用标准体系,用户体验参差不齐,导致虚拟现实技术难以在重点行业快速应用。此外,生成虚拟现实内容的数据格式较多,不同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格式、标准、协议兼容性较差,影响体验效果,不利于虚拟现实的推广。内容。(三)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生态体系不成熟。国内虚拟现实产业链较为完整,但独立产业的整体生态还不完善。虚拟现实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不多,自主技术领先、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围绕龙头企业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核心元器件和软件相对薄弱,对国外芯片和传感器的依赖程度高。国产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难以替代国外软件的市场地位。高端虚拟现实研发人才紧缺,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亟待完善。虚拟现实应用的推广和深度有待加强,消费者对虚拟现实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虚拟现实硬件市场规模较小,虚拟内容变现渠道匮乏,影响了开发者的积极性。内容与终端相互促进的正循环产业生态尚未形成。拟采取的对策建议(一)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二)丰富内容供给,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鼓励虚拟现实内容生产和发行,提升虚拟现实内容创新能力生产。推动建设开放的虚拟现实内容分发和内容服务平台。推动虚拟现实在各行业的正常应用,鼓励虚拟现实内容生产工具的开发和应用,组织相关内容应用活动。鼓励医疗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机构、影视企业、体验场所、主题公园等主体参与虚拟现实内容生产制作,丰富优质虚拟现实供给和服务内容。加快制定统一的虚拟现实内容数据标准、接口协议和评价体系,发挥标准对行业的指导和支撑作用。(三)加强产业协同,加快应用示范推广,建立良好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生态,支持地方积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虚拟现实制造创新中心,促进虚拟现实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协同合作,开展虚拟现实核心技术研究,促进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内容供应、应用服务等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供给能力和虚拟现实内容的质量。推进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围绕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文教娱乐、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和特色领域的应用需求,创新应用类型和服务内容。作者来自赛迪智库虚拟现实产业态势分析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