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虚拟操作员飞行员感到“厌恶”;清华出售华翔联信股权

时间:2023-03-23 12:15:52 科技观察

中国IDC5月25日报道称,虚拟运营商试点启动已近3年,当时商业巨头都在争抢“风口”。在行业热度“退潮”后,5月24日,与阿里、京东、迪信通一起获得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北京华翔联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翔联信),24.09%的股份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上市信息显示,清华控股拟以766.06万元的挂牌价“出清”所持华翔联信股份。2015年公司亏损1799.29万元,2016年继续亏损。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创始股东,清华控股及其子公司还为华翔联芯提供了业务知识产权、产品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信股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联系华翔联信和清华控股,均未得到回应。长期关注虚拟运营商的融合网主编吴春勇表示,当时大部分虚拟运营商在申请牌照时仍“占坑”,但发展这几年效果不明显,处境尴尬。试点期间,恰逢电信市场提速降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和实名制监管趋严,虚拟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严峻。5月24日,记者从北京产权交易所获悉,清华集团两家公司挂牌出售所持华翔联信24.09%的股份。51.87%,总资产3001.65万元,净资产2656.15万元。华翔联信是我国首批获得手机转售业务批文的11家企业之一。据华湘联信官网介绍,该公司由清华控股联合战略投资者及合作伙伴发起设立,“承载着清华控股战略调整的使命”。清华两家公司为华翔联信提供商业知识产权、产品技术等服务。清华集团的两家公司是清华控股和清控资产管理。2013年起,清华控股大举进军信息产业。2013年,通过旗下清华紫光成功收购全球第九大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17亿美元。收购国内最有实力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的“锐迪科微电子”。从芯片、智能硬件到虚拟运营商,清华控股入股华翔联芯,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其在信息通信行业的二次布局。“一方面可以在业务上为子公司服务,增加子公司的关联度,另一方面为清华控股服务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华翔联信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原股东退出。公司工商变更消息显示,2015年4月9日,原第一大股东北京翔宇通通科技有限公司退出华翔联信。早在2015年12月4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就曾发布华翔联信24.09%股权受让信息。当时其总资产为3215.85万元,净资产为3157.87万元,上市价格为766.06万元。性能损失可能是清华两次尝试出手的原因之一。上市信息显示,华翔联信2015年共亏损1799.29万元,其2016年4月30日的月报也显示亏损205.7万元。此外,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信息显示,公司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已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试点方案,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运行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期满后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研究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值得注意的是,从2013年10月与中国联通签订移动转售合作协议,到2014年4月与中国移动签订转售业务合作协议,华翔联信也一直在虚拟运营商领域布局。堪称明星企业。2014年,联通多位高管转投华翔联信担任重要职务。从目前的工商注册信息来看,原联通信息与电子商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宋丽梅仍担任华翔联信的经理。吴春勇告诉记者,虚拟运营商在申请牌照的时候可能还没想好。拿到牌照后如何发展,大部分原因还是为了“占坑”。然而,虚拟运营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效果并不明显,整个行业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2015年10月,时任中国虚拟运营产业联盟秘书长的邹学勇也曾对媒体表示,虚拟运营商虽然探索了多种运营模式,但仍处于茫然之中。吴春勇表示,虚拟运营商获批的前几年,正好赶上电信市场提速降费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通信技术的革新,企业的竞争压力很大。试点阶段也恰好是实名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工信部监管越来越严密,虚拟经营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的阶段。更严重。5月23日,工信部主管媒体官方微信发文称,工信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实名率。2016年12月31日前、2017年6月30日前,公司所有电话用户比例达到95%以上。所有电话用户均实现实名登记。这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电话实名制”。吴春勇分析,从整个行业来看,虚拟运营商将经历一系列洗牌,让行业健康发展。40多家持牌公司不太可能长期共存。他们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比如在电子商务、消费电子、通讯渠道等领域,每个领域可能只剩下一个“公主”。之后,就形成了三五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