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数字收藏品。元界虚拟形象火爆的背后——NFT是区块链技术的革新,也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那么,NFT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在深刻理解NFT的概念后,我们将更充分地挖掘NFT的实用价值,洞悉行业的发展方向。近日,在51CTO主办的Metacon元界技术大会《区块链数字生态》分会上,IEEE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准则委员会秘书长、万向区块链高级总监郝宇坤先生以《NFT的价值延伸与前景》为主题,与元界探索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IEEE推动NFT技术的应用和推广NFT是近一两年特别火的一个概念,其蓬勃发展也引起了IEEE的关注。IEEE成立于1963年,全称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世界著名的技术组织。互联网时代广泛使用的蓝牙、Wi-Fi等众所周知的技术,都是IEEE的产品。目前,IEEE在全球数百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会员遍布全球,积累了数十万个实体。ISO、IEEE、ITU、W3C等技术标准为全球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ITU、ISO等标准化组织以国家为单位参与,而IEEE则允许企业以个人法人身份参与。IEEE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与分布式计算标准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9月,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李明发起。会员单位发展了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40多家企业。这些单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IEEEC/BDL,包括技术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它的主要业务是参考IEEE自己的良好组织传统。目前在IEEEC/BDL的指导下共同发起了约20项标准的制定,发布了1项标准。开发内容包括大家比较关心的底层技术、互操作性、应用、数字资产、双碳等。当然,IEEEC/BDL一直非常关注区块链前沿技术的发展。就像开篇提到的NFT,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案例,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NFT火爆的由来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NFT的大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与NFT相关的震撼案例,尤其是像Beeple这样的数字艺术家的画作,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00万的价格成交。.Beeple不像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国画大师,也不像梵高那样的传奇艺术家。他是一位现代作家,但他的数字绘画为何能拍出5000万的天价?这一火爆的事件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再者,Sandbox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游戏《我的世界》。它以元宇宙为主题,配备了土地、角色、工具、资产等元素。随着Sandbox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大,它的土地供不应求。一时间,NFT和元界这两个话题融合在一起,火遍了全网。大家都想知道什么是NFT?为什么叫NFT?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NFT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围绕NFT,大家一直在讨论几个问题。第一,NFT是数字收藏品吗?无论是蜂王画还是阿里腾讯的敦煌艺术品,是否意味着NFT就等同于数字艺术品和数字收藏品?第二,NFT只能在区块链上发行、部署、变现吗?是不是说NFT不被认为脱离了区块链?第三,是否意味着NFT必须在非许可链上发行?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小知识点。国内按惯例区分公链、联盟链、私有链,但国际标准一般分为两种:PermissionBlockchain和PermissionlessBlockchain。其中,需要授权的许可链相当于国内的联盟链;非许可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也就是所谓的公有链,比如比特币、以太坊。提出问题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提出这些问题的动机。首先,希望厘清NFT的技术内涵是什么,了解NFT的现状。第二,希望在研究了技术内涵之后,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IEEE标准化组织形成共识,避免在落地推广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问题。最后,希望在形成共识后,能够有效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追根溯源,从三个角度探寻NFT的本源。首先是从技术角度。现在很多人会在ERC-721以太坊或者其他链上发布东西,但是NFT技术最早的雏形始于2012年,当时叫ColoredCoin,主要基础设施是比特币网络。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其属性只有支付和交易。到2014年,将出现一个典型的应用程序,称为Quantum。量子的应用就是利用之前的技术来代表不同的权利和属性。NFT的概念真正出现是在2018年1月,当时有一款非常火的应用叫CryptoKitties,上线15天就创造了2亿的交易额。CryptoKitties实际上是由DapperLabs的几位创始人发起的。二是从视觉的角度。刚才我们从技术属性上讲解了NFT,比如如何制作染色币,在链上和币上添加一些信息,也从视觉属性上进行了讲解。事实上,我们所说的NFT只是在链上存储了极小的信息,其余的非结构化视频和图片并不存在于链上,而是存在于其他地方,比如一些可公开访问的IPFS或其他存储。这当然也符合工程实践,因为链上的存储空间很小,存储几兆、几十兆大小的非结构化视频和图片是不现实的。这里引入另一个权益的概念——所有权。三是从品类来看。NFT承载在链上最重要的是一种Ownership。目前,用户可以看到的NFT有多种呈现方式。我们总结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NFT产品,包括数字收藏品、IP衍生品、权利证明、元宇宙和游戏数字资产,以及服务的金融凭证。这五个类别可以帮你打开眼界和格局,让你意识到NFT还可以用在这么多有趣的地方。了解了NFT的历史、技术演进、分类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NFT的内涵。首先是可验证性。比如验证某个头像的所有权,或者在钱包上签个名,证明它确实是专属的。二是独特性。在区块链的小宇宙中,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拥有相同的NFT虚拟形象或数字资产。第三是不可分割性。比如有猿猴或者朋克,不可能分成100股卖掉。因为链上的技术机制已经确定,NFT是不可分割的、独一无二的。最后是可追溯性。一个NFT收藏品或衍生品,从它在链上发行到它的第一任所有者,经过交易、赠与,最终由当前所有者持有。整个过程都可以在链上进行追踪和证明。以上就是NFT的四大特点。下面进一步说明一下NFT有哪些特点?第一个是可编程的,即拥有的资产和资产的处置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在链上进行操作。无论是捐赠、购买、质押还是转让等,都可以通过代码实现。第二个是可组合性。可组合性的概念有点抽象。我举个虚拟世界的例子:你可能在虚拟世界中有一个数字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可能挂着一幅画。这幅画其实就是你买的数字收藏品,你还有汽车、宠物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元宇宙实体NFT。三是互动。交互性是NFT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和POAP权益证明一样,持有一个NFT意味着在某个俱乐部或某个地方拥有一定的权益,所以持有者每次出示使用,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与NFT的一次交互。第四个是富文本,无论是数字收藏品、IP衍生品、游戏资产,甚至是权益证明等等,其实都不是一行两行的文本结构,而是富文本,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NFT在整个行业的价值延伸到底有多广?梳理完NFT的内涵之后,我们可以向外延伸,看看NFT在整个行业的延伸范围到底有多大。首先,围绕NFT本身,我们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底层基础设施、上层NFT的发行、离用户最近的NFT流通层。基础设施包括NFT标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ERC-721。虽然每个NFT厂商或者发行单位在实际使用中都会对ERC-721做一些调整和修正,但是都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ERC-721空白上发行的,在机制设计上,比如NFT创建之后,是什么它的功能,如何流通,如何发挥。另一个是计算网络和计算服务。区块链是发行NFT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但也有一些场景是通过分布式账本实现NFT。关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这两个概念的区别,IEEE也有相应的标准,这里不再赘述。接下来是存储。链上不存在富文本,需要稳定、高效、非易失的存储服务。现在业界使用IPFS和Arweave,传统联盟链可能采用中心化云的方式。但总之,存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另一个是加密技术。无论是在联盟链上还是在公链上发行数字馆藏,任何对安全性和隐私性要求高的场景都需要加密技术的支持。因此,在基础设施层面,密码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里我们只对基础设施层的内容展开说明,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些NFT的发行其实需要很多配套的服务,包括合规,包括数据的提供。例如,ChainLink一直充当从链。在外链上提供数据服务的角色也需要服务商和从业者进入。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仍然存在很多机会。再往下就是治理和合规,因为NFT代表着资产和所有权,所以需要监管、引导和保护,这就是合规的范畴。最终希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能够帮助NFT做好、做实、创造价值,同时在元界的大概念下,更多的场景被发现和应用。在元界到来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元界中的数字资产、数字所有权和游戏规则。一起探索NFT的创新新路径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探索NFT的创新路径呢?在通往元宇宙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用NFT技术做什么?从价值主张来看,NFT的应用和发展分为三个层面。如图所示:首先,虚拟收藏品,如Punk、Ape、Azuki等,交易市值可能达到数十亿或数百亿。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第二,金融服务,我们前面提到了这个品类。金融票据和金融证券可以通过NFT在技术上进行表征,以现在的NFT形式在数字世界中呈现和流通。同时,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不可篡改、不可分割、独立等特点,保证整个过程的可信性,避免传统行业通过纸质或合同方式遇到的一些劣势。相信NFT技术所能创造的价值、涉及的价值主张、价值范围会越来越广。第三,实物资产。早在2016年或2017年,国内就有人提出用NFT来标记房屋的所有权。这在技术层面上问题不大,但需要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和认可。NFT未来的挑战未来仍然面临挑战。在推动NFT广泛应用时,如果单方面考虑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而忽视合规,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无法实现最初的愿景。面对挑战,我们梳理了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首先是隐私。现在欧洲有GDPR,中国有《数据安全法》,其他司法管辖区对用户数据和用户隐私都有详细严格的要求;第二个是跨链,我们在平台上发布了两个不同的NFT,但是只有一个艺术品,如何相互识别,或者可以迁移到其他Flow链上吗?跨链数据的互通、互信、互操作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三是存储,这里不再赘述。二是合规挑战。这些方面对于推动NFT产业的发展,帮助元界的大产业落地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着力的方向。有句话说:标准是能力进步的基石。非常期待行业专家和企业组织参与NFT标准的制定!欢迎访问MetaCon元界技术大会官网,了解更多区块链及NFT相关内容。地址:https://metacon.51c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