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代号不能用钱买。手机用户规模接近300万,并准备冲击千万级用户。“我们正在升级BSS(运营支撑系统),因为我们要有几千万的用户,到年底客服团队将从300多人扩充到500多人。”陈曌说道。7月,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当时虚拟运营商用户总数已超过820万,其中虚拟运营商用户净增超过440万。今年一月到五月。2013年5月,工信部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试点期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目前,已有42家民营企业获批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在用户量和业务量方面,将虚拟化运营作为集团战略转型重点的蜗牛移动在42家虚拟商户中排名第一。其他虚拟运营商中,爱视德、远特通信、天音通信、地信通、苏宁通信等发展较快。然而,满怀热情进入虚拟运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很快发现,他们之前的估计过于乐观。本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巴士在线在内的多家民营企业提出了试点期间发展1500万至2000万虚拟运营用户的目标。包括蜗牛在内的所有虚拟运营商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蜗牛曾提出2014年发展500万用户,2015年发展1000万用户。在42家持牌公司中,有的等待政策变化,有的干脆卖掉虚拟运营。陈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试点期间,虚拟运营商确实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做虚拟生意以来,没见过便宜的,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如果这份工作继续这样下去,这个行业就会消亡。”此前,陈妍很少谈及虚假业务的艰难,称自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为没有码号,陈妍表示蜗牛很难继续发号。但是,仍然有大量的虚拟运营商,因为他们没有主动配号,存在空号资源。据本报了解,工信部对虚拟运营商平均分配码号,部分虚拟企业码号使用率不足30%。此外,陈岩认为,基础运营商开辟的资源不足以支持虚拟业务的发展。“创新取决于环境,而不仅仅是(高)批发价。由于网元不开放,国际市场不能做多卡。不行。虚拟商户没有获得定向流量。”“虚拟商户单纯基于市场化发展是不现实的。”陈彦表示,这需要主管部门更多的政策支持。例如,一些国家对虚拟商户在电信市场的份额制定了保护政策,对基础运营商给予虚拟商户的产品批发价格也有相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