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4月21日正式发布AI法律草案,长达81页的草案称,欧盟将禁止使用AI系统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全面取缔一些对个人隐私构成“高风险”的人工智能应用。这意味着未来不符合准入标准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无法进入欧盟。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欧盟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就人工智能立法的地区,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台人工智能法规起到示范作用。加强人工智能监管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草案,人工智能在一系列活动中的使用将受到限制,包括自动驾驶汽车、申请银行贷款、大学入学和考试评分。它还将涵盖执法系统和法院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这是一个通常被认为是“高风险”的领域,因为它可能威胁到人们的安全或基本权利。草案规定,如果一家公司违反欧盟规则使用被禁止的人工智能应用,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应用严重扭曲人们的行为、剥削弱势群体或在社会评分中使用有偏见的数据,则可能被处以最高3000万欧元的罚款或罚款相当于其全球收入的6%,高于此前提议的4%。此外,部署被认为对个人隐私构成“高风险”的AI系统的公司不仅会受到审查,而且系统的创建者还必须证明它们是可追踪的并在人工监督下。草案的另一部分涉及支持欧盟人工智能发展的措施,包括推动欧盟成员国在将人工智能系统推向市场、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前建立监管沙箱(虚拟系统计划)计划。规模企业可优先获得开发和测试人工智能系统支持。草案指出,主管部门“应被授权对参与沙盒实体的人工智能项目行使自由裁量权和比例杠杆,同时充分保留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纠正权力”。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指出,新的法律框架旨在防止欧洲在人工智能的开发、部署和使用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并希望通过制定新规则帮助欧盟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积极酝酿立法近年来,欧盟一直试图在支持创新和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不侵犯欧盟5亿人的隐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在草案发布之前,欧盟的人工智能监管计划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2018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政策文件《欧盟人工智能》。欧盟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引发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欧盟必须确保人工智能在适当的框架内发展。该框架在尊重欧盟价值观、基本权利和道德原则的同时促进科技创新。基于欧洲价值观,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个三管齐下的方法:增加公共和私人投资,为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做好准备,并建立适当的道德和法律框架。2019年4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人工智能道德规范。该指南源自2018年12月发布的人工智能道德规范草案,该草案规定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得用于伤害或歧视他们。2020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人工智能白皮书》,提出了欧洲人工智能战略,旨在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同时推动符合道德和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欧洲经济中的应用。委员会没有在现阶段提供拟议的法规,而是规定了任何监管框架必须涵盖的法律要求,以确保人工智能仍然值得信赖并尊重欧盟的价值观和原则。2020年10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三份关于欧盟如何更好地监管人工智能的立法倡议报告,期望推动人工智能的立法进程,以促进创新、道德标准和技术信任。拟议的立法草案是欧盟扩大其作为全球技术执法者的作用的努力的一部分。如果获得通过,该草案不仅对亚马逊、谷歌、Facebook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而且对使用该技术开发药物、承保保险和判断信誉的其他公司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在科技行业监管方面,欧盟一直是世界上最积极的,其法规经常被其他国家用作模板。目前,全球只有少数机构提出要为人工智能制定完善的法律框架。因此,欧洲议会起草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新法律规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Vesteg表示,该法规解决了人工智能在某些特殊用途中对人类和社会的风险。“我们认为这是一件紧迫的事情,我们是这个星球上第一个提出这个法律框架的人。”欧洲议会认为,完善法律条款将从两个方面推动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发展:一是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开发者和部署者提供法律确定性,从而提高商业可预见性,促进投资;二是在全球范围内营造公平的监管环境,促进行业发展。全球最大的隐私保护组织IAPP协会副主席OmerTene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项立法代表了欧盟在新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新尝试。当人们对数据的使用不明确时,请使用法律。过来监督。不过,也有人指出,草案中的一些条款显得过于模糊,漏洞太多,尽管评论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草案距离成为法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欧盟,此类法律必须得到代表欧盟27个国家政府的欧洲理事会和直接选举产生的欧洲议会的批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如果届时该法案获得通过,欧洲也将成为首个以法律形式规范人工智能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