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和手机行业就像一座“围城”,双方企业都觊觎对方的地盘。
8月初,有消息称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将“跨界”进军电视领域。
华为还重置了电视团队的项目,对电视的硬件和UI层进行研究,并与上游面板制造商合作。
联系,未来它将主打5G和8K显示的融合,定位高端人工智能电视产品。
半年内,又有消息称HOV进军电视领域。
而今年至今,有关华为等手机厂商造电视的消息层出不穷。
对比OPPO、vivo对蓝鲸TMT记者的回应,华为表示“内部从未听说过”,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颇为暧昧。
事实上,华为实际上已经进军电视领域。
2020年10月,华为子品牌荣耀联合创维酷开发布了首款无遥控酷开荣耀A55智能电视,该电视采用海思4核电视芯片,2G VPU+8核GPU,4K屏幕,手机可通过 MHL 转换为 HDMI。
电视互动,售价人民币。
2016年,华为终端微博就华为电视回应网友,“只要我不放弃,我终于可以等你,等你有一天看到华为电视”。
今年6月22日,在华为DigiX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提出“全场景生态战略”,打造“芯-端-云”生态平台。
一系列动作调整,是智能家居战略方向的重组和升级。
继去年华为进入笔记本电脑“夕阳产业”之后,华为进入另一个家用电视“夕阳产业”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换坑”的背后或许是从手机行业到电视行业的战略转移,这就像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一样,“刚从狼窝里出来,又进了虎穴”。
同样没有太多创新,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微调”和小改进的两个行业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智能手机出现后,给不同行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用户时间是有限的,花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增加意味着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更少。
2019年第三季度,美国人均花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首次超过电视。
eMarketer数据显示,今年我国人均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将首次超过电视,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仍在深化。
网友戏称,智能手机已经打败了收音机、相机、电脑、传统媒体、游戏机和电视。
. . . . .连连惨败,智能手机“孤军奋战”。
然而,自从苹果在2018年发布第一代iPhone以来,配备了分辨率为2000万像素的视网膜显示屏的手机实际上多年来在外观、系统优化或显示技术方面都没有看到太大的变化或突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96亿台,同比下降17.8%。
上半年4G手机出货量为1.86亿部,同比下降17.9%。
3G手机出货量为3.4万部,同比下降93.2%。
2G手机出货量。
8万辆,同比下降13.4%。
4G手机已成为市场主流,而2G、3G手机则明显下滑。
今年上半年,华为P20、OPPO R15、R17、vivo X21、X23、小米8都在摄像头数量、异形屏、非异形屏、屏幕尺寸上大做文章。
OPPO FindX和vivo NEX这两款升降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对于市场来说仍是试探性的举动。
产品的高度同质化,逐渐疲劳了用户的审美,削弱了购买欲望。
市场份额集中,手机行业似乎很难再次掀起涟漪或浪潮。
智能手机被自己打败了。
2019年的CES大会上,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步伐紧随5G、AI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今年也没有放缓的迹象。
三星、LG等厂商甚至降低了手机产品的重要性,主推智能家居产品。
例如,通过Bixby功能连接的智能冰箱、电视、洗衣机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平台SmartThinQ进行远程控制。
客厅文化背后的生活场景连接着个人消费领域和各个垂直生产行业。
垂直行业的运行是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保障和支撑。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厂商高度重视。
在这种趋势变化的推动下,手机厂商的策略开始动摇。
除了手机之外,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可能会成为家庭控制中心的入口。
华为近年来的策略也是全面开展相关多元化发展,不断拓展各类智能家居产品线。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对蓝鲸TMT记者表示,如果考虑到智能家居行业的战略意图,将电视作为产品线的配套设备,华为可以做出一些尝试。
然而,华为在电视行业想要打出一片天地非常困难,未来获胜的机会也很小。
与通信行业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不同,彩电行业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较大。
电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客厅的装饰品,其中以中老年用户居多。
彩电市场极度饱和且过剩。
国内销售市场容量在40至5000万台,持续萎缩。
年底电视面板价格上涨近一半。
电视行业进入2020年寒冬,奥维云网报告显示,国内彩电零售额同比下降6.6%,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降幅。
互联网品牌市场份额为13%,下降6%同比,新车型同比下降11%。
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国内销售同比下降4.8%,出口销售同比增长1.4%。
海信、TCL、创维等依靠海外市场实现利润增长。
上半年,面板产能逐渐恢复。
GfK数据显示,上半年电视平均价格同比下降4.7%,打响价格战。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国内电视机零售量为1亿台,同比下降5.9%。
中国电商数据显示,上半年销量同比小幅下降,预计未来电视出口与内销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寒冬带来的连锁反应是电视厂商随后的组织调整和转型动作。
8月28日,有消息传出,国内某家电制造商将裁员15%,多元化扩张放缓。
明年的形势不容乐观。
梁振鹏表示,液晶面板占电视成本的70%以上,一块芯片的价格只有几十元。
没有上游液晶工厂,华为在制造电视方面没有优势。
国内互联网电视品牌今年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五六家,而去年则有十几家。
采用低价互联网模式进行销售,定位低端,走价格战路线,必然导致卖得越多损失越大。
当华为没有工厂的时候,采用高价机型就相当于给上游液晶面板厂商“打工”。
奥维云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彩电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3%。
以TCL为例,2010年至2017年销售一台电视机的净利润分别为1.44元、0.79元、1. 12元。
相比之下,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销售一部手机的利润就在100多元。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一部iPhone的利润达到1美元。
该行业的分水岭意义重大。
8K+5G产业链的成熟还需要时间。
国内电视厂商已从鼎盛时期的百余家锐减至仅个位数。
数字差距直观地反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电视自诞生以来,在外观上并没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电视芯片的技术含量没有手机芯片高,芯片厂商集中在MTK旗下的Mstar、Realtek、Novatek、Amlogic等公司。
据相关媒体报道,华为海思hiV、hiV 4K电视芯片势头强劲。
“不仅是华为,国内电视厂商也在研发自己的芯片。
电视芯片的范围非常大,包括图像解码、音频处理芯片、内存、闪存等。
华为芯片只是众多电视芯片中的一环。
”在电视行业,电视机的核心部件仍然是液晶面板。
”梁振鹏说。
目前,激光投影电视市场容量趋于小众。
大多数厂商的宣传点仍然集中在清晰度、屏幕尺寸、屏幕材质、内容资源等方面。
OLED、UHD(4/8K)、AI语音交互已成为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网上公开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年底我国4K电视渗透率将达到58%,三年后将达到71%。
可以说,4K电视在国内的普及实施仍在“艰难”中进行。
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跟不上硬件实现的速度,这是制约??4K概念兴起但发展缓慢的因素。
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刚刚发布了4K超高清电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和促进4K超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规范。
作为试验田,广东省于去年5月率先发布《4K电视网络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布局推动4K实施。
4K电视内容涉及录制、拍摄、制作、刻录、编码、传输等多个上下游环节及配套设备的升级换代。
归根结底,需要的是全产业链生态的协同联动,推动发展。
工信部一位研究员曾表示,4K电视的关键在于内容匮乏和传输问题。
4K分辨率为×,理论传输速度在12-40Mbps之间。
2016年,东芝等日韩电视厂商率先推出4K高清电视,国内厂商也在2016年跟进。
直到去年,只有不到20%的美国家庭拥有4K超清电视。
CTA调查报告显示,今年4K电视在美国家庭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27%。
Netflix和亚马逊等流媒体视频公司是推动美国4K认知度的重要因素。
2016年,Netflix宣布推出4K流媒体视频。
《纸牌屋》、《绝命毒师》等4K视频内容的成功运营,体现了电视厂商产品的升级。
。
除了推出4K摄像设备Handycam之外,索尼还宣布推出专门针对美国用户的4K流媒体影视节目服务Ultra。
事实上,对于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的用户来说,这些片源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
4K视频内容不标准化,不同电视厂商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解码兼容性问题。
在4K苦苦推进的同时,今年8月,夏普率先在上海、德国柏林IFA、日本、台北等地同步推出了旗下首款8K电视型号LCD-70SXA。
8K(×)的分辨率是4K的4倍,P的16倍。
这意味着如果屏幕尺寸小于65英寸,观看效果将不理想。
4K电视刚推出时,价格高达万元。
8K电视的价格在5万到10万元之间。
高昂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上伪4K电视的“泛滥”。
另一方面,夏普透露,来自优酷、爱奇艺、腾讯的4K视频源数量与4K电视的普及程度不匹配。
原因是购买4K拍摄设备太贵,投资回报率不划算。
国内拥有互联网电视资质的企业有7家:中央电视台国际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杭州华数、上海文广百视通。
与此同时,超过80%的互联网视频内容被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背后的BAT垄断。
“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8K分辨率片源,没有资质和互联网内容的公司8K电视市场与4K电视一样,面临着从拍摄、录制、传输到播出的整个过程的硬件设备的升级,另外,8K传输需要更高的宽带传输速度,以及国内用户的带宽需求。
家庭宽带无法满足流畅观看的客观条件,因此8K电视内容产业链至少还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成熟,8K电视的高成本和弱体验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没有意义。
几年后8K电视。
”梁振鹏告诉记者。
华为推出8K电视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适应5G的发展。
5G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
8月28日,华为方舟实验室表示,将推动智能生活场景孵化,探索智能家居市场。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仍不明朗。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在通信行业,无论是2G、3G还是4G,标准制定后,上下游产业都会按照一个标准发展。
而在物联网领域,最大的痛点就是协议和连接过于分散,标准化不统一,这导致整个行业发展非常困难且极其缓慢。
”阿里巴巴物联网负责人库伟告诉记者。
近年来,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群龙无首、混乱不堪,不同阵营的服务提供商提出了不同的标准。
主要分为3GPP、运营商、设备商主导下的蜂窝物联网标准eMTC(LTE-M)和NB-IoT,以及非授权频段支持的LoRa、Sigfox、Weightless、RPMA、HaLow等-电信运营商。
根据GSMA数据,欧洲、南非、中国、韩国主要部署NB-IoT网络;北美、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比利时、土耳其等地区主要部署LTE-M+NB-IoT网络;俄罗斯、南美、印度、西亚、东欧运营商部署LoRa网络。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商用网络中有13个eMTC网络和47个NB-IoT网络。
拥有两个以上网络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
沃达丰、T-Mobile、Telia是网络部署较多的基本运营商。
国外不同运营商采用不同的网络部署。
例如,除了美国的T-Mobile开发NB-IoT外,其他美国运营商如Verizon、AT&T、Sprint等均采用LTE-M。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采用NB-IoT网络。
2019年11月,中国移动宣布合作计划,每年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设超过40万个NB-IoT基站,并提供20亿元模组补贴。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已宣布NB-IoT在国内11个省(市、区)商用,首期网络覆盖31个城市;中国电信已在31个省市商用NB-IoT,中国联通已在11个省试商用NB-IoT。
- 物联网。
2016年,华为、高通、Neul联合提出NB-CIoT,爱立信、诺基亚等联合提出NB-LTE。
2019 年 9 月,RAN#69 会议将两者统一为 NB-IoT。
相比之下,LoRa、Sigfox等非授权频段技术的出现比NB-IoT早了两年,其商业化进程也先于NB-IoT。
在3GPP框架下,eMTC与NB-IoT的竞争一度相当激烈。
事实上,这两种技术更具互补性。
具体来说,NB-IoT频段仅支持FDD,eMTC同时支持FDD和TDD; NB-IoT适合低速、相对静态的场景,eMTC适合中高速; eMTC支持语音,NB-IoT芯片和模块成本更低。
。
随着今年6月召开的第76次3GPP会议,就eMTC和NB-IoT物联网技术以及系统带宽技术达成共识。
eMTC与NB-IoT正式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互补关系。
当电信公司对eMTC和NB-IoT争论不休时,他们正在划分自己的立场。
以阿里巴巴、腾讯、谷歌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也在部署物联网网络,但都是非频段授权的LoRa。
不久前,中国铁塔发布公告称,中国铁塔将为阿里巴巴物联网建设提供全国范围的站址资源支撑服务。
这说明阿里巴巴现阶段已经解决了场地问题。
阿里巴巴、腾讯采用的LoRa网络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华为等设备厂商大力推广和支持的NB-IoT网络。
8月24日,阿里巴巴与中国移动物联网达成模组合作。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不仅华为,阿里、腾讯都将成为运营商在IoT领域的合作伙伴。
NB-IoT和LoRa各有各的优点和问题。
LoRa网络建设成本低于NB-IoT,适合快速推广。
LoRa不使用蜂窝网络,并且组网与运营商的网络不同。
可以利用运营商或自有的固定网络和基础网络来建立。
同时,NB-IoT在3GPP14版本中还针对高速移动场景进行了优化。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俗地说,NB-IoT、eMTC和LoRa就像三个孩子。
NB-IoT和eMTC分别是老大和第二,LoRa第三。
NB-IoT和eMTC更像是孪生兄弟,技术互补但差异较大。
LoRa属于窄带,更偏向于IT范畴。
国内先入者华为(NB-IoT)和后来者阿里巴巴(LoRa)均深耕物联网背后的垂直领域。
由于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上线速度、执行力和交付能力,未来将是高度碎片化的。
物联网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电视是智能家居交互的关键环节。
华为做不做,要看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大趋势。
但由于电视本身的夕阳产业性质以及8K产业链的极度不成熟,华为的电视发展是企业战略的前进还是战略的倒退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