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无人驾驶汽车和智慧生活,哪个先出现?从百度开发者大会看AI商业化现状

时间:2024-05-22 16:31:12 科技赋能

从今年开始,几乎每一年都会被定义为“人工智能年”。

就像一列火车从远处驶来一样,我很早就听到了机器的声音。

轰鸣声,期待却无法满足。

但当你转身准备离开时,火车已经呼啸而过,将你远远抛在身后。

2020年或许是人工智能“呼啸而过”的时期。

与两年前追求概念或技术不同,商业化已成为新的主题。

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头还是创业者,他们都专注于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而商业化最快的就是在家居和汽车两大领域。

就在今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兑现了去年的“吹牛”,与金龙客车联合研发了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公交车“阿波龙”,迎来了首辆公交车的正式下线。

与此同时,百度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宣布智能设备激活数量已突破1万台,具有AI能力的智能设备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L4级自动驾驶可以称为完全自动驾驶技术。

汽车无需驾驶员干预即可完成所有驾驶操作。

看来距离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仅一步之遥了。

随着AI智能硬件整体出货量过亿,科幻电影中描述的智能生活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这里我们不妨对比一下百度Apollo和DuerOS的成长轨迹,从小角度梳理AI商业化的现状,也看看商业化进度最快的两大领域——智能生活和无人驾驶汽车,哪个是会先来吗?到达? 1.技术成熟度。

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无疑正在驶入快车道。

甚至可以说,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已经压倒了过去60年的积累。

Apollo 和 DuerOS 就是例子。

去年7月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DuerOS 1.0平台正式亮相。

分为能力层、核心层和应用层。

它构建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框架。

只要接上电源和麦克风,就可以让周围的人的家电“说话”;仅仅4个月后,DuerOS 2.0正式对外开放,技术能力、解决方案、平台体系、内容体系全面升级,包括准确快速的语音唤醒能力和更好的远场语音交互开发套件、全新跨场景、跨设备解决方案等;随着今年DuerOS 3.0的发布,百度进一步“加码”,在交互方面带来了自然语言交互技术的全面升级,提供了20余种跨场景、跨设备的解决方案,开发者可以从中受益通过技能内支付、技能付费等,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和开放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Apollo平台的出现方式则有些特殊。

去年百度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驾驶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北京五环路上,立即成为独特焦点。

外界关心的是,自动驾驶汽车何时能够在大街小巷里行驶,而无需缴纳交警罚单。

为此,Apollo在过去的一年里也进行了四次技术迭代。

Apollo 1.0平台实现了封闭场地追踪自动驾驶,属于L3级自动驾驶范畴。

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自动驾驶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AutonomouStuff花了三天时间才将Apollo 1.0应用到林肯MKZ上;一年来,Apollo平台进行了3次升级,分别是Apollo 1.5、Apollo 2.0和Apollo 2.5,不仅带来了L4级自动驾驶能力,还解锁了许多新技能,包括红绿灯识别、昼夜车道判定自动驾驶等。

驾驶、有限区域视觉高速自动驾驶等;在新发布的Apollo 3.0平台上,百度推出了自动泊车、自动穿梭巴士、无人驾驶作业车三大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借助Apollo从生产到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架构,开发者可以在3个月内打造出自己的“阿波龙”,无人驾驶汽车终于可以走出实验室了。

不难发现,从技术成熟度来看,以DuerOS为代表的智能生活产品已经初显规模,并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不过,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速度更快,至少从技术角度看,看到了大规模普及的可能性。

2、商业化进程 与前两次人工智能浪潮相比,商业化恰恰是泡沫与否的分界线。

像百度这样专注于解决方案的平台玩家必然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应地,在DuerOS和Apollo中,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截至今年6月,DuerOS智能设备激活数已突破万台,月活跃设备数突破万台。

庞大数字的背后是DuerOS的生态布局,目前覆盖电视、手机、音箱、儿童设备、汽车等各个场景,并开始与创维、创维、 TCL、极米等推出搭载DuerOS的电视产品; VIVO NEX、华为P20、OPPO FIND X等旗舰手机的语音通话能力也来自DuerOS。

DuerOS 3.0发出了新的信号,在商业布局上有更“激进”的计划,推出业界首款屏幕设备解决方案、业界首款蓝牙设备解决方案、DuerOS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计划。

言外之意是,DuerOS在瞄准家庭场景的同时,也开始尝试激活市场上数亿的蓝牙设备,甚至酒店等行业场景。

无独有偶,Apollo 3.0还发布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小度车载OS,车联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二是前面提到的面向量产的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Apollo生态合作伙伴已达20万家,既有比亚迪、金龙、戴姆勒、福特、捷豹路虎等传统汽车巨头,也有拜腾、车合家、蔚来等造车新势力。

以及首汽租车、德尔福、新石器、英特尔、苏宁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事实上,商业化之后,Apollo也开始向工业应用方向突破。

一方面,Apollon和新石器AX1在自动穿梭巴士、无人作业车上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同时也完美适配环卫车、公交车、厢式货车、货车、微保洁车、微物流这些“特种车辆”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先驱;另一方面,小度的车载操作系统可以在短短30天内将传统汽车“一键闪”成智能汽车,包括液晶仪表。

它由四个部分组成:磁盘组件、流媒体后视镜组件、大屏智能小车装配、小型车载机器人装配。

旨在加速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再到无人驾驶汽车的转变。

可以看出,DuerOS从一开始就瞄准了C端市场,而Apollo则更倾向于B端市场的布局,在商业化上有着不同的倾向。

3、市场参与意识决定一个新事物能否普及的核心因素是市场需求。

更详细地说,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一是市场规模。

据GFK发布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智能硬件产品(不含手机)整体市场全年零售额达1亿元,同比增长27%;相比之下,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在48亿美元左右,仍处于疫情爆发前夕的市场规模,考虑到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改变整个汽车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它将创造的新市场将是天文数字和颠覆性的。

第二,资本的诱惑。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领域每年投融资规模已达1亿元,平均金额近6亿元,主要集中在智能驾驶领域。

、大数据和AI+。

三是需求指数。

从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焦点来看,最热门的新闻是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智能驾驶和计算机视觉。

智能扬声器和其他产品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也在迅速改进。

由此不难看出。

趋势在哪里。

四是政策因素。

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已发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路段进行测试。

这是个好消息,但相比智能硬件产品的“开放性”,无人驾驶仍然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或许从感性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场景下的市场参与感。

自动驾驶汽车仍处于测试和开发阶段,外界对这一场景的了解更多来自新闻报道。

甚至市场上的大多数汽车还无法连接到互联网。

相反,早期的可穿戴浪潮为人工智能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此外,市场上的智能音箱也进入了百元以下的竞争。

智能产品在家居场景中的出现频率不容小觑。

而这些产品都在不遗余力地增加用户粘性。

以DuerOS为例,其发布了多款带屏或不带屏设计的智能音箱产品。

一方面,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开发者不断为智能音箱添加技能,增强智能音箱的可玩性;另一方面,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开发者。

一方面,DuerOS积极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

不仅与电视、冰箱、空调等智能家居对接,加深智能家居的整体感和生活体验,还在内容层面频频动作,推出凯叔讲故事、VIPKID等优质内容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前面提到,Apollo也有类似的思路,比如通过小型车载系统占领车内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场景,这与DuerOS如出一辙。

可以肯定的是,得益于早期的市场积累和相对较低的门槛,以DuerOS为代表的智慧生活在市场参与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不过,资本和企业家对自动驾驶的特别青睐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强烈期待,也预示着自动驾驶汽车巨大的商业前景。

两个场景也是生活、技术成熟度、商业化进程和市场参与度的比较。

家和车两个场景,一个代表现在,一个预示未来。

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智能家居产品为代表的智慧生活或许离我们更近了,而无人驾驶则要面临政策法规更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大规模道路测试等系统工程。

估计期待私人自动驾驶汽车的公众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不过,幸运的是,中国的政策对自动驾驶非常有利,支持力度甚至超过了美国。

这对于中国自动驾驶抢占行业制高点并快速普及非常有帮助。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智能生活和无人驾驶汽车哪个先实现的问题可能不太准确,因为无人驾驶不就是未来智能生活的一部分吗?小度车载系统的AI能力与DuerOS互通。

目前,DuerOS的能力也开始应用于部分车型的车载系统中。

更重要的是,AI的应用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从一个小型的智能音箱开始,逐渐延伸到整个智能家居领域,再到汽车、安防、医疗、教育、金融……而最终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庭还是汽车,这只是人工智能商业化、重构我们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