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全称是virtualreality,意为虚拟现实技术; VR一般指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它使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
它是一种集成多源信息使用户沉浸在环境中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觉和实体行为系统模拟。
环境。
年前及之前,国内虚拟现实行业的重心大多集中在硬件领域,但VR硬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容匮乏的制约,进展有限。
2019年,VR应用内容市场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VR游戏和VR视频领域发展迅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到52.8亿元,随着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熟、资本逐步进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预计2020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到52.8亿元,实际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大关。
- 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及增速。
虚拟现实行业的硬件和软件收入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领导者。
参与虚拟现实领域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主要集中在硬件研发和应用支撑领域。
2018年,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在虚拟现实领域均有所动作:百度旗下爱奇艺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中文虚拟现实服务,并着力打造VR内容分发平台。
百度视频新增VR频道,打造国内VR内容聚合平台,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视频、游戏、资讯等内容资源;腾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测试了韩国人气组合Big Bang演唱会的直播,并购买了多部日本动画特许经营权进行VR内容建设。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今年2月投资了AR硬件制造商Magic Leap,致力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电商业务的结合带来全新的网购体验。
- 虚拟现实市场的软件和硬件收入。
VR设备产业化趋势明显,体验效果持续升级。
Facebook、三星、谷歌、高通、HTC等海外IT巨头在VR硬件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推动了VR硬件的产业化。
通过对底层硬件技术的了解不断完善和提升用户体验。
VR设备的信息传输来自于连接VR输出设备的电脑、手机等设备。
最终的画面是通过显示器呈现的,这需要传感器、CPU、总线、显卡等多种硬件。
硬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与内容的适配程度以及用户体验。
影响。
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市场规模消费者对VR技术热情高涨。
虽然目前VR技术还远未成熟,大多数设备在佩戴几十分钟后会出现明显的头晕感,但我国的VR设备出货量仍在不断上涨。
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消费类VR设备累计销量突破70万台,预计年内VR设备累计销量将突破百万台。
- 虚拟现实设备年累计销量及增长率。
硬件领域仍是主战场,融资规模占比过半。
从行业细分分布来看,总体来说,VR硬件设备的投资相对集中,包括适合个人电脑的设备。
配备它们的分立设备、适应移动终端的滑动设备、以及集显示和计算能力为一体的一体机。
位居第二的是VR内容制作,包括游戏、电影、视频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硬件设备融资金额为70万元,占总融资额的62.6%。
整个虚拟现实行业;内容制作融资金额90万元,占比24.6%;分销平台融资金额0万元,占融资总额的12.8%。
内容制作热度提升,衍生模式日趋活跃。
随着硬件设备迭代步伐逐渐放缓、VR商业模式进一步成熟,内容制作是实现虚拟现实价值的核心环节,投资呈现增长趋势。
从投资规模来看,每年硬件设备投资占71%,内容制作占16%。
上半年,硬件设备投入占比50%,内容制作占比37%。
从案件数量来看,硬件设备从上半年的53%下降到29%,内容制作从36%上升到50%,发行平台从11%上升到21%。
随着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不断完善,硬件开发、软件和内容生产逐步拓展上下游生态链,产生体验场馆、主题公园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受到业界关注。
资本市场。
硬件层面,我看好VR头盔。
VR耳机是一种满足性能要求的实用解决方案。
虽然缺乏移动性(需要连接主机),但它可以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让用户长时间沉浸其中。
内容方面,我们看好VR游戏、VR影视、VR社交。
VR业务看好VR平台。
与此同时,海外巨头在VR硬件和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主机+VR设备模式中,HTC Vive、Oculus和PSVR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投资在应用场景+内容方面有更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