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深入】智能手环睡眠监测数据为何失真?

时间:2024-05-22 10:44:08 科技赋能

具有睡眠监测、计步器、卡路里消耗计算等功能的智能手环近年来已成为注重健康人士的“标配”。

很多白领都用智能手环的监测数据作为衡量自身健康状况的标准。

但专家指出,智能手环目前还无法发挥“私人医生”的作用,检测数据还没有得到医学认可,尤其是睡眠监测数据。

过度追求深度睡眠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健康追踪不等于“健康管家”。

如果你有正在减肥或者喜欢健身的朋友,手上应该有智能手环。

家住珠江新城的白领张女士告诉记者,智能手环已经成为她的生活秘书。

“每天我都会关注自己的运动量是否足够,卡路里摄入量是否超标,尤其是睡眠质量是否足够好。

“只要健康数据好,我就会觉得自己过着健康的生活。

”张女士说,智能手环吸引了很多朋友的关注,大家在使用手环时可以互相比对数据。

看看谁的生活更健康。

然而,智能手环真的能起到“健康管家”的作用吗? 据了解,智能手环数据的准确性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美国对8款流行的智能手环产品的准确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误差最小为9.3%,最大为23.5%。

他表示,手环是保健品,其测量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完全准确,更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设备。

但并不意味着有“私人医生”。

  专家表示,手环上的睡眠数据可能不准确。

睡眠检测是智能手环的主要功能之一,也受到很多注重睡眠质量的白领的青睐。

不过,检测到的数据有点难以理解。

媒体人李先生表示,当他使用智能手环检测睡眠数据时,感觉两天的睡眠质量差不多,但手环给出的数据却相差很大。

有一天,深度睡眠时间达到了2小时,而另一天,睡眠质量却相差甚远。

深度睡眠时间只有30分钟。

如此巨大的结果差异让人怀疑,到底是我自己的感觉错了还是手环的检测数据错了?事实上,很多睡眠专家已经开始关注智能手环的睡眠检测数据。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科主任张向民指出,智能手环检测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市面上很多智能手环都是通过感知用户双手的状态来推断用户的睡眠质量。

这种手环在佩戴时往往与手腕贴合不紧密,无法检测血氧饱和度,而且芯片位置不固定,无法准确捕捉脉搏。

当用户进行身体活动时,手环默认为浅度睡眠,当用户静止时,则默认为深度睡眠。

基于这一原理的“睡眠检测”实际上只能算是一种“睡眠推测”,并不科学。

张向民说:“每个人的睡眠习惯都不一样,有的人睡觉时动作比较多,可能睡得很深,但还是翻来覆去,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睡眠习惯不能用同一个规则来判断。

”   过度追求深度睡眠会适得其反。

如果持续出现深度睡眠时长,很多人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睡眠质量出现了问题。

专家认为,只要醒来后感觉轻松愉快,一般不需要专门检测和跟踪自己的睡眠情况。

张向民指出,从医学判断,深度睡眠应占优质睡眠的25%以上。

这个阶段,人体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心率会变得相对缓慢和稳定。

但如果你过于担心深度睡眠的时间,你可能得不偿失。

在临床实践中,我遇到一些患者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很差,所以刻意记录自己的睡眠状况。

他们不仅记录了他们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入睡、半夜什么时间醒来等等,甚至他们自己也记录下来。

转换睡眠效率。

没想到,结果睡眠质量变差了。

事实上,相比深睡眠和浅睡眠数据,血氧水平的变化更应该受到关注。

睡眠时血氧含量高表明睡眠时呼吸顺畅,而血氧含量低则表明呼吸不畅,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障碍。

一般来说,如果入睡困难、容易醒来、不能深睡,就是睡眠障碍。

如果睡眠时出现打鼾、呼吸暂停、屏住呼吸等现象,则属于睡眠呼吸障碍。

张向民建议,使用智能手环时,关注血氧检测数据。

如果血氧水平下降,应及时到医院睡眠科检查。

否则,长期睡眠呼吸障碍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疾病。

相关研究  智能手环与专业睡眠仪器相比“较弱”。

科学家利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人类睡眠的标准。

如果通过多导睡眠图进行测量,现在的这些智能手环很弱且容易出错。

2017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这样的比较,一边是多导睡眠图标准,一边是智能手环。

结果发现,智能手环(当时测试的是Fitbit)高估了用户的睡眠时间,平均高估了67分钟。

对于儿童来说,数据却相反,Fitbit 低估了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

研究人员还认为,一旦这种设备被睡眠障碍患者使用并出现诊断错误,那是非常危险的。

例如,如果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多次停止呼吸,这些重要数据将无法被手环等智能设备检测到,从而可能导致危险风??险。

  如果我睡不着、醒不了、睡不好怎么办? “大多数睡眠障碍是由心理压力和不良作息习惯引起的。

” “睡眠问题一般分为三类:睡不着、醒不来、睡眠不好。

”针对这三类睡眠障碍,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如果你容易失眠,不妨摘下床头钟,用手机打开闹钟。

只要不听到闹钟,就不要看时间,保持身体健康。

”轻松。

”除了失眠患者之外,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失眠的情况。

“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着”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睡眠现实的延迟。

因为你长时间熬夜,生物钟错误地认为身体需要调整作息时间,因此相应地调整睡眠时间。

”建议“治”此病一定要“断路”,晚上无论多晚睡觉,早上坚持按时起床,紊乱的生物钟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为什么我睡了八九个小时,白天还是感觉很累?专家表示,这种情况是“睡眠不好”的问题。

白天不妨增加一些运动量,让身体带着疲劳感入睡。

这将有助于体力和精神力的同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