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国内电视市场,相比2018年整体市场的惨淡,OLED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LGD预计全年屏幕出货量为400万块,同比增长135%。
即便如此,面对火热的终端市场,仍需加快产能开发,弥补市场需求。 过去五年,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2018年,显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节点。包括OLED、QLED、Micro LED显示技术在内的各种显示技术都在竞相争先。
这些新技术正在大力引领整个显示领域的变革。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2019年肯定会继续出现很多新的电视技术纠纷。显示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
即将到来的2019年会是他们决出胜负的一年吗?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谁呢?我们来听听作者怎么说。 OLED是唯一登陆消费市场的自发光技术 OLED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显示技术。 OLED凭借自身的天然优势,为自己赢得了很多关注,同时也解决了很多LCD无法实现的技术难题。
有一段时间,OLED被称为未来显示技术的代名词,而现在从OLED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不正确。 OLED电视率先突破高端电视市场。
IHS数据显示,OLED电视占据全球2500美元以上高端电视市场的70.3%,显示出其在高端市场的绝对优势。 OLED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端品质生活的需求,也让电视制造商和渠道经销商获得了更高的价值。 在国内电视市场,与2018年整体市场惨淡相比,OLED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LGD预计全年屏幕出货量为400万块,同比增长135%。即便如此,面对火热的终端市场,仍需加快产能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完全不同的情况表达了市场对新技术更好表现的期待。 OLED电视目前在全球和中国高端电视市场表现非常出色。
中国厂商创维、康佳、长虹,国外厂商LG、索尼、松下、飞利浦、Metz、Grundig、Vestel、Olufsen、B&O等都推出了OLED电视产品。 OLED行业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索尼在2017年重新回到了OLED技术的怀抱。
在即将到来的CES 2019上,索尼可能会再次推出令人兴奋的OLED电视新产品。 此外,据LG Display透露,LG Display正在努力增加OLED电视面板产能,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LG Display目前拥有3条生产线,10.5代线工厂(P10)即将建设,中国广州显示产业区也开始建设新的OLED生产线。随着需求的扩大,LG Display将继续投资新的生产线。
随着产能不断增加,OLED电视价格逐渐下降。 2019年或许是OLED的春天。 三星或将推动QD-OLED寻求QLED技术更高突破 从物理性能角度来看,无机发光材料比OLED有机发光材料更稳定。
作为一种稳定的无机晶体,QLED的发光纯度高于有机分子和无机荧光粉。其稳定性与无机荧光粉相当,但加工性能与有机分子相同。
QLED可将电视色域提升至100%,拥有10亿种丰富色彩,呈现生动震撼的画质。同时,其制造成本也低于OLED。 QLED显示技术前景光明,但现阶段仍是发光(需要背光)。
据业界保守估计,实现电致发光(自发光)还需要4到5年的时间,而OLED天生就是自发光,在图像质量和形态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尽管三星正在积极布局QLED技术,并且对QLED研发的热情从未减退,但完美的自发光QLED产品尚未出现。 于是在今年第二季度,三星正式宣布下一个量子点开发阶段是QD-OLED,展现了三星打造量子点全新技术路线的雄心。 QD-OLED技术将量子点技术与OLED技术相结合,利用一层蓝色OLED发光层和上面的量子点层,通过将光转换为红色和绿色来实现全彩。
三星此举是为了摆脱对LG Display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的依赖。目前LGD采用WRGB架构,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量产方式。
三星的QD-OLED架构目标还存在许多技术挑战,例如高效且持久的蓝色OLED发射器、量子点的喷墨印刷等。 据DSCC称,三星将于2019年开始试产QD-OLED。 2019年,月产8.5代基板5000片。如果成功,三星将在2020年将产能翻倍,并在2021年和2022年每年再增加3万片基板。
2022年三星QD-OLED电视的材料收入将达到5600万美元。 自2017年以来,包括索尼在内的许多电视制造商、纷纷加入OLED阵营,这也让电视市场的未来走向愈发清晰。而三星则一直坚持在量子点技术上寻求更高的突破。如果未来QD-OLED技术能够实现商业化,相信将为整个电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也给OLED技术带来更大的发展。
压力。 Micro LED技术难以量产,只能被厂商用来炫技 自从三星在今年CES2018上推出Micro LED电视后,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显示竞争新格局OLED领域将成为OLED与Micro LED的战场。
三星146英寸“The Wall”Micro LED电视和LG 175英寸Micro LED电视亮相IFA展会。它们的出现令人震惊,甚至有人认为Micro LED将扛起未来家庭娱乐的大旗。 Micro LED之所以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青睐,是因为它与OLED一样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 Micro LED除了能实现高亮度、超高分辨率、色彩饱和度、高发光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受到水蒸气、氧气或高温的影响,因此在稳定性、使用寿命、工作温度等。
于是,苹果、三星、鸿海、LG Display、Oculus等厂商都在忙着布局。 不过,Micro LED尚未启动量产。在苹果疯狂申请了 40 多项 Micro LED 相关专利后,传闻配备 Micro LED 的 Apple Watch Series 4 仍然采用 OLED。 早在2012年,被认为符合Micro LED标准的Sony Crystal LED Display就首次推出。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至少在产品方面,索尼并没有在这项技术上大张旗鼓。索尼对于OLED等新技术一直持谨慎态度。
虽然2007年就推出了OLED电视,但直到去年OLED产业链成熟之后才正式量产OLED电视,说明他们现在感觉OLED显示技术已经到了成熟阶段。舞台上,Micro LED索尼也是如此。 可见,Micro LED的量产可能会在技术层面受到很大限制,以至于可能只能被厂商用来炫耀技术,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其实毫无意义。 虽然OLED、QLED、Micro LED都是自发光技术,但由于工艺上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完善,QLED一直未能真正实现自发光;虽然Micro LED技术已被多家厂商示范示范,但仍面临色彩全彩、良率、散热及发光波长一致性等问题。
产品正式量产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OLED是目前唯一登陆消费市场的自发光技术,优势明显。 2019年可能是显示技术领域争议的重要节点。
最终谁能扛起这面大旗,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