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环PK智能手表!谁是可穿戴市场的垫脚石?

时间:2024-05-22 16:21:40 科技赋能

当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不温不火,业界将希望寄托在明年推出的Apple Watch身上时,微软近日相当低调地发布了其智能腕带Fitness Band。

因为此前业界并没有听说或披露过任何有关微软发布智能手环的消息,但让业界惊讶的是,这样一款低调的产品在正式推出后却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疯狂抢购过程中,该公司线上线下门店很快宣布售空,而来自eBay网站的一份清单显示,美元原价的成交价约为原价的一倍,最低成交价也为以美元计算。

微软智能手环Band为何缺货?这会给仍存争议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带来什么影响?业界知道,智能手表一直被认为是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敲门砖,因此不少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厂商都以智能手表作为切入市场的突破口。

例如,三星就是典型代表。

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三星智能手表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销售成绩却不太理想。

至于紧随其后发布智能手表的摩托罗拉、LG等,则刚刚进入市场。

很快,市场反应和销量仍有待考虑。

不过,GFK近期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调查或许能反映出智能手表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趋势和线索。

调查显示,智能手表并未主导可穿戴设备市场,超过30%的用户在6个月后失去了对这些设备的热情。

调查显示,尽管智能手表功能强大,但仅占可穿戴设备市场的 11%。

位居榜首的是健康和健身追踪设备,占据 39% 的份额。

同样,当想要了解智能手表的用户在 Google 中搜索“智能手表是……”时,自动关键字补全提供的最佳响应是:智能手表很愚蠢。

);智能手表是愚蠢的(智能手表是愚蠢的);智能手表没用(智能手表没用);智能手表很丑(智能手表很丑)。

即使是近期备受业界关注的Apple Watch,根据BI的调查,未来也只有1/3的iPhone用户会考虑购买。

那么为什么智能手表和腕带(手环等)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首先,从价格上来看,腕带或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价格普遍低于智能手表。

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目前市场和用户对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高价格的认识,无形中提高了腕带或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性价比,这对于当前市场来说非常重要而消除可穿戴设备爆发甚至普及的最大障碍,即高昂的价格,对于用户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

其次,从功能角度来看,虽然智能手表被质疑缺乏实用功能(很多智能手机手表抄袭了手机的功能),但业界普遍认为手环在运动、健康监测方面具有价值(很多调查也发现) (用户最关心、使用最多的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因此消费者对其认可度明显高于智能手表,关键是手环和手环有效避免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功能重叠的尴尬。

这也是为什么在相关调查中,市场和用户不知道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最大的卖点是什么的原因。

第三,从获得市场关注的智能手表来看,虽然其功能很重要。

,它们的设计(影响外观)仍然是影响市场和用户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备受好评的摩托罗拉Moto,在Apple Watch发布时,最受诟病的就是设计。

为此,有行业分析人士甚至认为,智能手表要想成功,设计成为决定性因素。

与智能手表相比,由于产品形态的限制,设计或者外观因素在市场和用户心目中已经被大大弱化,这也让有志于进入市场的厂商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变得不那么困难。

第四,微软发布的智能手环Band支持跨平台(支持iOS、Android和WP)。

腕带和手环式可穿戴设备的竞争更加开放,开放意味着会吸引来自不同平台的用户。

使用该设备。

相比之下,目前智能手表市场的竞争似乎仍遵循智能手机市场竞争阵营的相同模式。

更不用说Apple Watch了,虽然现在的Android Wear有意在未来支持苹果的iOS平台,但至少目前还没有。

还没有成为现实。

当然,我们并不是想认为最初的热销就一定能证明微软智能手环未来会大获成功,而我们只是以此来探索当前可穿戴设备市场最可行的发展路径。

即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功能、价格和竞争方式来拓展这个市场。

至少目前来看,以智能手表为突破口是值得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