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32%至1万台。
作为智能手表市场的领头羊,Apple Watch 出货量的大幅下滑是整个市场萎缩的关键原因。
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Apple Watch销量为1万台,比去年同期的1万台下降了55%。
从曾经火爆的小米手环,到广受好评的Apple Watch,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面临产能过剩。
在这个领域,苹果和小米虽然技术水平不同,但情况大致相同。
自从微信推出微信运动以来,滑动手机计步远比小米手环更有吸引力。
为什么这个行业在刚刚还叫嚣着高科技,却在短短的1-2年内,就面临着被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困境呢?我认为首要原因是智能手表的颠覆性还不足以取代手机,而且技术壁垒不高。
购买手表时我们需要什么?是奢华、时尚,还是强大的功能?手表再豪华,也永远超越不了瑞士表。
从目前手表的表现来看,其功能非常丰富,但没有超越手机的颠覆性、令人惊喜的功能。
那么未来智能手表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我认为可以替代手机的应用方向有几个: 1、娱乐性,结合手机、VR、AR技术,让手环成为游戏摇杆的替代品。
2.对于社交使用,由于手表体积小,更加方便。
您可以使用密码代替操作进行文本、语音和短视频传输。
3、以健康为目的,除了运动管理外,还内置专业医疗设备,可以测量各种生命体征,收集汇总数据,提供每日健康报告。
对于这三项,第一项还很遥远,很多技术需要突破。
在没有突破之前,体验会很糟糕,而第二项还是有希望的,因为社交网络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还有模式创新,但现阶段,在这么多的情况下,建立壁垒并不容易。
公司。
而且,未来屏幕阅读的趋势一定是屏幕越来越大,小尺寸的可穿戴设备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鉴于当今人类视力整体下降,人们不太可能像盯着手机一样盯着手表。
未来可能有两种趋势。
一种是柔性屏幕,它可以很大,甚至可以佩戴。
另一种是全息投影。
不幸的是,这些技术尚未突破。
最后一项是为了健康目的。
你还记得当时有很多人买吗?擂台的初衷,很多人都是打着体育的旗号来做的。
那么为什么手环更适合作为医疗产品呢?因为它是与身体接触的,因为方便,而且因为接触的时间比较长。
对于很多慢性病来说,你不可能每天都带着家庭医生,但是你可以带一个像装饰品一样的仪器。
手环和手表的属性可以延伸到所有专业医疗智能穿戴产品。
传统智能穿戴设备主要关注心率、血压、呼吸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慢性疾病进行综合检测的专业手环将逐渐出现。
比如糖尿病检测、高血压检测、心脏病检测等,但是现在的主流检测只是单一的血糖和血压项目,所以今天的检测只是生成数据,不提供建议。
未来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一些便携式治疗方法逐渐嵌入智能可穿戴设备中。
最基本的就是治疗失眠。
此外,还有用于癫痫治疗、科学胰岛素输送的可穿戴设备,甚至还有少量用于血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国内市场看似有不少医疗智能可穿戴产品,但普遍缺乏技术壁垒,因此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
例如,去年唐无忌的无创血糖仪在国外推出时,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行业恐慌。
好消息是,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任何技术想要成为产品,去深圳打样、生产是最便宜的方式。
而且中国的传感器等零部件的精度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这种代工往往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可以有效地向中国人学习。
坏消息是国家批准需要很长时间。
前沿医疗技术作为技术壁垒较高的技术,其自身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并购之门,国外很多医疗智能可穿戴公司开发周期长,方向单一,流动性不足。
这使得购买单一技术成为可能。
如果与国内现有设备集成,我个人认为会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