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HTC Vive与Oculus Rift深度对比评测:谁是VR头盔的领头羊?

时间:2024-05-22 15:33:13 科技赋能

笔者之前曾对HTC Vive和Oculus Rift CV1(以下简称Oculus Rift)做过比较详细的评测,但从未做过比较。

原因有三:第一,收到Oculus Rift的时间还短,玩起来确实不如。

HTC Vive 精通;其次,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没有太多共同的杰作;第三,Oculus Rift的运动控制器已经发布很久了,所以现在的比较必然是不完整的,对Oculus Rift也不公平。

不过,为了回应广大读者和编辑的强烈要求(主要是你知道是哪一个),还是需要进行比较评价。

而且,现在笔者对这两款VR设备的玩起来都比较熟练,我终于可以判断这两款设备的品质了。

资历较低。

为了保证对比评测的客观性,笔者和另外四位资深VR编辑组成了编辑评审团,对两款VR头盔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对比。

VR头盔哪款比较好?现在看看我们的答案。

  1。

对比评测结果展示 本次对比评测从平台搭建的简易性、佩戴舒适度、画面效果、专属游戏体验五个部分对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的外观和做工进行了对比(满分 5 分)。

对比评测结果如下:HTC Vive拥有完整的体感套件,所以设置起来显然比Oculus Rift麻烦很多。

而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HTC Vive 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确实很烦人。

相比之下,Oculus Rift的软件和硬件的安装简直是万无一失。

除了Oculus Home需要下载番语墙外,整个系统几乎是即插即用的,上手非常简单。

在佩戴舒适度方面,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各有优缺点,在下面的评测中会详细讨论。

但在画面表现上并没有太多悬念。

HTC Vive 确实是目前最好看的 VR 耳机,但两者的差距很小,在游戏中很容易被忽视。

如果要从图形、游戏和应用来评价这两款VR头显,编委会一致认为HTC Vive是目前体验VR的更好选择,而Oculus Rift则是核心玩家过渡到VR的首选。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两款顶级VR头盔。

2、通用参数对比在经验为王的时代,列出参数可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此外,两款设备的参数也相差不大。

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两款设备的基本素质。

,本部分仅评价外观和做工,参数对比不计入最终得分。

外观做工:两位主角分别拍摄了HTC Vive全家福和Oculus Rift全家福。

从外观和做工来看,两款头盔都堪称行业标杆。

HTC Vive的设计非常惊艳,充满科技感;虽然Oculus Rift低调得多,但它的外观却已经得到了众多国内厂商的“贡品”,显然是一个非常成熟、漂亮的设计。

HTC Vive前置摄像头 其实两者在外观上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摄像头和耳机。

HTC Vive 具有前置摄像头,无需摘下头盔即可看到外部环境(需要额外设置)。

Oculus Rift 头带有一对可拆卸耳机(需要螺丝刀)。

音质比HTC Vive提供的入耳式耳机好很多,舒适度也很棒。

另外,虽然设计理念不同,但毕竟都是目前最顶尖的VR头盔。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的设计和做工都非常出色,每个细节都非常到位,没有任何含糊之处。

但如果一定要对比的话,HTC Vive的设计似乎有点“黑科技”,一看就知道价格昂贵;不过,从做工来看,我们认为Oculus Rift更好,给人扎实的感觉。

扎实的感觉。

编辑团队评分: 总体参数:在屏幕分辨率、视场角、刷新率等重要参数方面,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的差异仅体现在像素密度上,差异很小。

定位技术和体感技术的区别其实已经直接体现在价格上。

不过,Oculus Rift加上体感控制器的价格可能会超过美元。

事实上,性价比可能不如HTC Vive。

而尽管目前Oculus Rift CV1的货源比较充足,但国内的购买价格仍然在5元以上,并且没有国行发行。

Oculus Rift 遭受重创。

HTC Vive 提供额外的 USB 3.0。

此外,HTC Vive头盔还额外增加了一个USB 3.0接口,可以与Leap Motion手势识别设备或者其他配件配合使用,非常方便。

虽然 Oculus Rift 也支持 Leap Motion,但 Leap Motion 只能连接电脑,而且扩展性比 HTC Vive 差一些。

HTC Vive 头盔的巨大电源插头。

在众多参数中,我最关心的就是输入功率。

HTC Vive 需要额外的电源输入,而 Oculus Rift 只需要 USB 接口供电,这意味着 Oculus Rift 更容易做无线,而 HTC Vive 可能还得在下一代产品的功耗上下功夫。

从参数上来说,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并没有太多的单项冠军。

市面上已经有不少黑科技VR头戴设备,具有眼动追踪、AR与VR结合、或者屏幕分辨率达到5K等功能。

然而,没有内容支撑,再强大的设备也只能沦为摆设。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分别得到了 Valve 和 Facebook 的支持,而后者也积累了大量优秀的独立开发者。

对VR内容的支持还远远落后。

其他对手。

3.平台搭建 HTC Vive 平台搭建视频 Oculus Rift 平台搭建视频 看完两个搭建视频,相信大家对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的安装和上手流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由于增加了一对无线运动控制器和一对“灯塔”定位跟踪基站,HTC Vive的安装麻烦了很多。

而且,两套设备都是依靠无线技术与头盔交换数据,因此 HTC Vive 会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手柄无法识别、基站无法识别等。

Oculus Rift 的“星座”红外定位器直接与电脑连接。

使用一个月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非常稳定。

即将发布的 Oculus Touch Oculus Rift 的运动控制器 Oculus Touch 还没有发布,所以暂时只能坐着玩。

但我认为硬核玩家会更喜欢 Oculus Rift。

详细原因将在第六部分“专属游戏体验”中进行阐述。

深色界面是Steam,白色界面是Oculus Home。

不过,Oculus Rift 专属软件平台 Oculus Home 的整体功能仍明显逊色于 HTC Vive 的 Steam。

抛开Oculus Home需要粉丝墙的问题,在购买下载、售后等方面,Steam确实是完美的。

相比之下,Oculus Home还是很粗糙,甚至没有像样的游戏分类。

希望Oculus Home能够尽快完善各项功能,尤其是游戏分类和更好的下载体验。

小编评分(分数越高越好用): 4、佩戴体验 佩戴体验因人而异。

我们先来看看编辑团队对两款 VR 头盔佩戴舒适度的评分: HTC Vive 佩戴图 Oculus Rift 佩戴图 关于佩戴方面,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能否搭配使用的问题眼镜。

在体验过程中,不少戴眼镜的评委反映,虽然两款头盔都支持戴眼镜,但戴眼镜很难。

佩戴头盔比较困难,而且不太舒服。

佩戴较大镜框的眼镜会有些别扭,但如果耐心调整,还是可以找到更舒服的位置。

两者都可以带眼镜使用,但舒适与否就见仁见智了。

如果不戴眼镜,HTC Vive的佩戴和使用体验会好很多。

首先,HTC Vive具有瞳距和物距调节,可调节的范围非常可观,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另一方面,Oculus Rift仅具有瞳距调节功能,并没有手动物距调节功能,因此对于近视人群来说并不是很友好。

不过,HTC Vive 顶部头带的调节幅度较小,对于头部较小的用户来说不够紧,而 Oculus Rift 则更好。

除了调整瞳距和物距外,最好向上或向下调整头盔的位置,以获得最清晰的画面。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 HTC Vive 还是 Oculus Rift,头盔的上下位置都会影响最终看到的图像的清晰度,而大多数用户反映的视力不清晰的问题大多是由于位置调整不当造成的。

因此,用户佩戴VR头盔后,应上下调整头盔的位置,以获得最清晰的画面。

5、画面效果 在画面效果部分,我们选取??了《Project Cars》和《Elite: Dangerous》两款画面和游戏质量都??表现出色的游戏,作为两款头盔画面质量对比的基础。

这两款游戏本身都支持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但都只能在坐着时玩。

不过,由于本章仅比较两个头盔的图形,因此参与游戏是否支持体感并不重要。

静态屏幕截图的客观比较。

《Racing Plan》静态屏幕截图对比:HTC Vive 的这张照片受到摩尔纹干扰。

初步对比,HTC Vive 还是比 Oculus Rift 稍微清晰一些。

中心画质:从中心画质来看,虽然两款VR头盔的屏幕像素相似,但HTC Vive的像素密度略低于Oculus Rift。

两者在参数上的ppi差别很小,但经过镜头放大后还是可以用的。

你可以看到差异,但人眼毕竟不是相机。

实际使用中,这个差异很小。

边缘画质:在边缘画质表现方面,HTC Vive 还是明显优于 Oculus Rift,尤其是在色散和畸变的控制上。

《精英:危险:中心》静态画面画质对比:在 Oculus Rift 上,中心画质还是比较清晰的,但 Oculus 的画面受到了一些干扰。

目前用屏幕摄影来对比VR设备的评论并不多,因为它确实很难控制。

边缘图像质量:HTC Vive 的边缘图像质量仍然更清晰,但这款仍然感觉半途而废。

虽然都是2K分辨率的屏幕,但在如此近距离的情况下,通过镜头的放大倍率来看,两款设备屏幕上的像素都清晰可见、层次分明。

从屏幕截图中可以看出,Oculus Rift 的中心图像实际上更清晰,但 HTC Vive 在整个图像中表现更好,尤其是边缘图像质量更好,失真和色散控制得更好。

动态图像的主观比较。

我想拍一段视频来展示两个头盔的画质差异,但频闪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我不得不用文字来描述(注意,下面的动态图像是从屏幕录像中获得的)没有参考价值)。

虽然HTC Vive和Oculus Rift在《Racing Project》静态画面拍摄方面的表现相差无几,但在动态画面体验上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最突出的一点是,Oculus Rift 在玩《Racing Project》时实际上有明显的滞后感。

,大概类似于PS4上锁定30帧的感觉。

虽然也不是不能玩,但一旦体验过 HTC Vive 下极其流畅的赛车计划,Oculus Rift 的表现就让人大失所望。

不过,参与评测的赛车计划毕竟是SteamVR平台上的游戏(在Oculus Home上也有,但尚未测试),可能会针对自家的HTC Vive(第一款Oculus Black)进行更好的优化。

游戏?)。

《精英:危险》是一款近年来备受关注的3A级网游。

其 VR 模式支持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Elite: Dangerous》最大的特点就是这款游戏的地图是一个1:1真实比例的星系。

通过流程生成技术,游戏的地图将跟随玩家的两个耳机。

两款耳机在《精英:危险》中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Oculus Rift 不会像《Racing Plan》那样出现卡顿的情况,整个过程非常流畅。

此外,《精英:危险》营造的太空风景也非常震撼。

第一次体验后,我就爱上了这个游戏。

笔者一直认为太空题材的VR游戏是最考验电脑和VR耳机性能的VR游戏。

玩家可以在充满危机的《Elite》宇宙中向任意方向旋转和前进:此时,哪怕是最轻微的延迟和画面撕裂都将被消除。

无限变焦。

但幸运的是,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在强大的GTX驱动下,没有出现延迟、画面撕裂的情况。

强烈的沉浸感让玩家感觉仿佛处于零重力状态。

这种真实感是传统游戏无法比拟的,但前提是你忘记了屏幕上那些令人感动的像素。

综合两款游戏的表现,就实际画面清晰度而言,编辑评审团一致认为HTC Vive更胜一筹。

这具体体现在边缘图像质量上。

畸变和色散控制得很好。

另一方面,Oculus Rift 的边缘图像质量较差。

不小;视野(即视野的大小)一致,没有隔着窗户看屏幕的感觉;沉浸感同样不错,也没有明显的纱门效应,但尽管如此,Oculus The Rift 在《Racing Plan》中的滞后依然让人很困惑,编辑评委会也找不到具体原因,但感觉优化还是有的惹的祸。

编辑评分:  6。

专属游戏体验《赛车计划》和《精英:危险》无疑是优秀的VR游戏,但对于拥有完整体感和定位系统的HTC Vive来说,这两款游戏仍然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

力量。

接下来我们分别评选出4款优秀的HTC Vive和Oculus Rift独占游戏。

在评判这4款游戏品质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让大家初步了解两个平台游戏风格和题材上的差异。

HTC Vive 的部分原始数据(Raw Data) Raw Data 是由游戏公司 Survios 开发的一款多人在线第一人称射击 VR 游戏。

它的玩法有点像《守望先锋》,所以被称为VR版《守望先锋》。

Raw Data曾在Steam畅销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可见这款VR游戏的受欢迎程度(不过国内Steam尚未上架)。

编委会这次体验的是早期版本的破解版,只有单机内容,联机内容无法玩。

虽然在线内容是Raw Data的精髓,但这款游戏并没有PVP内容,所以是否在线只影响关卡的难度。

游戏一开始有两个英雄可供选择,分别是扔枪的白衣哥哥和酷炫的打刀妹妹。

每个英雄都有不同的武器和技能。

顾名思义,白一双枪兄弟用枪射击敌人。

酷玩刀姐使用的是一把可伸缩且非常坚硬的武士刀,而酷玩刀姐大概就是这款游戏被称为VR版《守望先锋》的直接原因……双持刀带电,帅哥飞起来。

游戏的玩法非常简单。

这是一款塔防射击游戏。

所有想要接近你正在保护的计算机的机器人只要把他打倒就可以了。

由于移动范围的限制,玩家必须使用控制器进行长距离的“传送”。

很多时候他们都搞不清楚自己的立场。

这种运动方式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不过,HTC Vive 上的大部分游戏都是这种瞬移的移动方式,为什么不插入一些奔跑动画呢……好在 Raw Data 给游戏添加了很多技能,尤其是那个酷炫的打刀妹子,她的技能扔刀子和砸地真是太酷了。

开始了,但是砸地和跳跃的技巧非常戏剧性,所以我不关心它,因为他太帅了。

总而言之,《Raw Data》是目前 Steam 平台上最好的 VR 游戏之一。

好玩不好玩,是见仁见智的事。

《布鲁克海文实验》《布鲁克海文实验》可能是安装次数最多的 VR 游戏之一。

它不仅有免费试用版,而且恐怖射击题材非常适合在VR设备上体验,因此在线试用和评论也是铺天盖地。

布鲁克海文实验的完整版本比免费版本更具可玩性,有更多的地图、武器和怪物。

不过笔者觉得站立输出的玩法有点无聊,但相比于无意识的瞬移方式,我宁愿站立。

《布鲁克海文实验》是一款没有剧情、玩法简单的射击游戏,但因其简单性而对大众玩家非常有吸引力。

游戏的恐怖气氛渲染得很好。

虽然画面比较粗糙,但在昏暗的环境下缺点就不那么突出了。

有限的弹药和手电筒功率也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这不是一个容易通过的游戏。

Edge of Nowhere for Oculus Rift 是一款第三人称恐怖冒险游戏。

不要因为认为这是第三人称VR游戏而用奇怪的眼光看待它,即使玩家在游戏中跟随你。

男主角踏上冒险之旅,但玩家仍会不自觉地沉浸在游戏中。

从视觉角度来看,《无处可逃》是《半条命》和《古墓丽影》的结合体。

男主在冰天雪地里上蹿下跳,遇到怪物就偷偷回来刺他或者用枪杀死他们。

然而,怪物对男主角来说太难了。

它的威力非常强大,所以玩家必须非常小心才能顺利通过关卡。

这一幕差点把作者吓死。

《无处可逃》讲述了一个标准的“不寻死就不会死”的故事。

主角的科研小组致力于寻找一个奇怪的生物群体。

在一次南极探险中,队伍遇到了麻烦,请求救援。

救援队的男主角与另一位飞机兄弟一起前往南极,拯救他的同伴(妹妹)和儿子。

然而飞机中途险失,幸存下来的男主独自踏上了寻找(妹妹)同伴的旅程。

其实作为一个老玩家,我并不害怕玩这种让你害怕的怪物题材游戏。

但玩完《无处可逃》后,我觉得我真的太年轻了。

在游戏中,那些极其恶心的怪物并不在屏幕上,而是在你的周围,随时准备杀死你。

环绕声效果和强烈的沉浸感不需要身体定位或触觉嗅觉。

光是怪物怪异的叫声就足以让笔者浑身颤抖。

这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上次我还想逃避。

出现在这个游戏中。

我忍住了放弃的冲动,玩了将近3个小时。

笔者认为,《无处可逃》仍然是一款传统的恐怖游戏,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创意。

相反,VR的沉浸感让传统游戏中脱离屏幕的感觉完全消失,进一步升华了游戏本身的恐怖氛围。

《No Escape》其实在可玩性和耐久度上远远优于上面介绍的《Brookhaven Experiment》,但后者对尝鲜者更有吸引力,而《No Escape》则更适合追求游戏品质和剧情的玩家。

玩家。

ChronosChronos其实是一款被很多外媒推崇的游戏,但我就是不喜欢。

这款游戏与其说是 VR 游戏,不如说是无处可逃。

第三人称视觉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嵌入墙壁的偷窥者,或者是一个时刻通过隐藏摄像头监视游戏主角的变态。

由于玩家在游戏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能通过转头来观看整个场景,然后利用尴尬的角度来控制小人移动并杀死敌人。

这种方式与后续无处可逃的第三人称视觉相差甚远,沉浸感大打折扣。

笔者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说到杀敌,笔者当场就一头雾水。

游戏一开始,有一段漫长的“奔跑”,然后在下一个场景中,一扇锁着的门挡住了去路。

当我终于找到那把没有任何标志和提示的钥匙,直到我走到它面前,然后我解除了房间里的警报,然后终于走到了下一个场景,然后什么也没发生。

这个游戏就像一个半成品,一个你明明看不清任何东西却需要玩家破译并通过关卡的游戏。

最糟糕的是,经过千辛万苦,我遇到了第一个像僵尸一样的敌人,却因为找不到路,和本来要给我救命稻草的朋友失散了。

好吧,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打开这两扇门,所以我选择关闭游戏。

总结 上面笔者提到Oculus Rift将会更受核心玩家的欢迎。

原因之一是 Oculus Rift 没有配备标准的运动感应套件。

确实HTC Vive有体感套件,所以很多玩家都认为HTC Vive可玩性更高,但笔者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HTC Vive 出色的空间定位和体感追踪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两个优势也成为游戏设计的制约因素。

适合空间定位和体感追踪的游戏类型其实并不多,而用全身动作代替简单的摇杆按钮确实不科学,这也意味着单场游戏的时间会受到很大限制。

而且,HTC Vive对空间的要求非常高。

相信很多人都很难在家里腾出20平米的空间来玩VR游戏。

当然,很多VR游戏只需要4平方米就可以玩,但基本上前进后退一步就会到达边缘,这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

Oculus 内容主管 Jason Rubin 表示,Oculus Rift 对于空间定位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

Oculus 内容总监 Jason Rubin 曾表示,Oculus Touch(即将推出的 Oculus 运动控制器)并非无法像 HTC Vive 那样实现运动定位,但它并不想这样做。

具体原因与作者的考虑基本一致。

不过,空间定位和体感追踪的问题最终还是玩家选择的问题。

目前HTC Vive独占的游戏大多是代入感较强的体感游戏,以休闲模拟游戏为主; Oculus Rift的独占游戏会比较传统,可以说是披着VR皮肤的传统3D游戏。

前者适合喜欢体感游戏的人,后者适合喜欢传统游戏的玩家。

当然,我还是希望HTC能够推出不带体感控制器的版本,这样很多空间不够的玩家就不用担心HTC Vive或者Oculus Rift了。

小编评分:本次评测最终得分:7分 小结 看过最终得分后,读者可能会认为,在Oculus Rift没有运动控制器和出色定位的基础上,HTC Vive仅以0.2分的微弱优势获胜。

Oculus Touch发布后,Oculus Rift会不会起飞?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我们谈论游戏平台时,我们最终谈论的是游戏本身。

Xbox One和PS4在整体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但微软在运动感知方面领先,但这并不意味着硬件上的差异会影响消费者对两款主机的最终决定。

如果你喜欢汽车、枪、球,那么选择 Xbox One 是对的;如果你喜欢更多的日系游戏和一些全平台大作,那么PS4是更好的选择。

回到HTC Vive和Oculus Rift,其实是一样的。

如果你喜欢体感游戏,HTC Vive自然更好;但如果你喜欢折腾,喜欢传统3D游戏和VR全景的融合,Oculus Rift更好。

小编对星子有话要说:HTC Vive和Oculus基本上是同一个产品。

它们的硬件参数几乎相同,画面表现上也没有太大差异。

在游戏定位上,Oculus更偏向于传统游戏玩家,鼓励坐着或站着原地玩;而HTC则更适合VR,更休闲,1:1动作捕捉,更有趣。

两者之中,没有谁更胜一筹。

Oculus适合传统硬核游戏玩家,HTC则适合男女老少。

简而言之,用游戏机来比喻,这就是索尼和微软与任天堂的对决。

蜡笔大新:HTC VIVE和Oculus Rift是目前两款功能相似、参数相似、体验相似的VR头显。

但从活动范围和定位系统来看,HTC VIVE支持的游戏肯定会更加丰富。

因此,玩家将对虚拟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

Oculus Rift 的 Touch 控制器尚未发布,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我们期待更多同级别产品的加入,共同提升目前的VR体验。

MK:与 2012 年发布并已推出两代开发者版本的 Oculus Rift 相比,HTC Vive 从各个意义上来说都是后来者。

不过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这款后来者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比Oculus Rift要好。

与Valve的合作也让HTC Vive在游戏资源上拥有了相当大的优势。

经过前两代的发展,Oculus Rift 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游戏的数量和质量还是有些落后于 HTC Vive。

另外,缺少运动控制器也让Oculus Rift在游戏体验方面感觉较差。

小十万:虽然Rift比Vive更轻,对小用户更友好,但由于漏光严重,舒适度受到影响。

在内容平台方面,Rift需要一堵羽毛墙,这也增加了建设的难度。

不过,由于Oculus平台独占的大作较多,而且用Xbox手柄玩时游戏操作的自由度更高,所以游戏比Vive更有趣。

预计触摸控制器的发布将带来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