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华米成为小米生态链之王!收入15亿元,占1-10

时间:2024-05-22 19:28:47 科技赋能

小米最成功的配件,除了充电宝,大概就是手环了。

在昨天(12月20日)举行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雷军披露了小米生态链的最新情况。

截至目前,小米已投资77家生态链公司,其中30家已发布产品,其中“独角兽”公司4家(市值或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其中,华米可以说是王者。

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称他们是“小米生态链体系中最强的团队”。

华米是小米手环的制造商,以小米品牌销售,负责其设计、制造、应用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华米表示,2019年,公司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突破1万台,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而小米生态链的年营收预计将达到1亿元,这也意味着77家生态链公司中,华米的营收占比为1/10。

在小米手环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后,华为开始推出独立运动手表品牌Amazfit。

今年8月底,华米科技正式发布了华米智能手表。

据华为官网显示,截至本月初,这款运动手表产品销量达到10万台。

按每台币的价格计算,总收入达到1万元。

此前,与“小米手环”相比,Amazfit品牌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逊色不少,这引发了外界的质疑,比如华米离开小米后将如何运营,或者如何抓住机会推出独立品牌。

确实,“小米手环”仍然是华米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36氪了解,在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小米一直是中国榜单上的“王者”。

前两个季度,小米国内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40%左右。

今年第二季度跌至30%,但仍稳居第一。

小米手环是小米最畅销的配件之一,自推出以来在中国已售出超过 10,000 件。

据新浪科技报道,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表示,华米已在内部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让运动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业务今年将全面由AI技术驱动。

目前,小米运动App日活跃用户超过1万。

然而,回顾今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我们会发现有点悲惨,尤其是对于一些起源于国外的公司来说。

但以华米、乐信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却逆势而上,逆势增长。

据36氪了解,国际可穿戴设备市场龙头Fitbit第三季度净利润1万美元,同比下滑43.01%,当天股价大跌30%。

美国另一家运动手环巨头,被誉为可穿戴设备鼻祖的Jawbone,从今年5月起已全面停止生产Up系列健康追踪手环设备,并将现有库存全部出售给第三方经销商;估值也缩水至15亿美元(年初估值3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的水平。

与此同时,某些交易似乎标志着行业已进入洗牌阶段。

智能手表的鼻祖之一Pebble被Fitbit收购。

由于收购协议仅涉及软件部分,这意味着其原有的硬件产品将被放弃。

由于收购,Pebble 还取消了 Pebble Time 2 和 Pebble Core 两款产品的发布。

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商的表现相当惊人。

小米手环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款。

由于性价比高,小米手环一直在国际上热销。

除了在印度很受欢迎之外,在朝鲜也已经卖断货。

总体而言,小米手环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领头羊Fitbit。

IDC最新季度追踪报告显示,小米仍是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今年8月,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表示,华米已经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智能可穿戴公司。

据36氪此前报道,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万台,同比增长81.4%。

全球出货量下降至26.1%,增速不断放缓。

因此,有媒体认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消费国。

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经理肖晶认为,海外市场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主要是健身追踪,而中国市场的产品形态和功能更加丰富,这导致了中国基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扩张。

设备市场。

华米的亮眼表现与中国整体市场环境密不可分,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让中国厂商具备了在海外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

肖晶认为,中国本土可穿戴设备厂商的综合实力也快速增长,逐渐从注重硬件性能转向应用和软件平台的开发;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必备功能”越来越多。

中国厂商成为可穿戴支付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不少厂商也逐渐走向海外。

除了小米之外,中国厂商Life Sense也在这个市场挤进了全球前五,而原来的三星则被挤掉了。

肖晶表示:“以小米、乐信、小菜天才为代表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厂商在本土市场经历了迅速而残酷的洗礼后,他们积累的产品功能、软件技术、渠道策略等优势,正在让他们成为中国可穿戴设备的中坚力量。

”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