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报告在可穿戴和智能硬件市场引起关注……据外媒报道,花旗集团认为,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和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已经最近受到市场的重大关注,其意义堪比互联网的诞生,将创造一个将取代智能手机的巨大市场。
终端设备及周边产业市场空间高达1亿美元。
VR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使用户可以与环境进行交互;而AR技术可以将虚拟信息融入到现实环境中,丰富现实世界。
从Facebook的Oculus Rift(VR)到Google Glass(AR)、Cardboard(VR)和VUZIX M(AR)、EPSON BT-和BT-(AR)、微软Hololens(AR)...等,VR和AR产品正在逐渐从科幻小说的境界走向现实生活。
花旗分析师Kota Ezawa表示,AR系统允许用户在佩戴设备上移动,而不会干扰工作和日常生活。
它具有替代智能手机的潜力,AR技术的商业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
他在报告中写道:我们相信AR技术将进入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市场。
AR有助于促进工厂工作,包括操作机械和电子设备,以及在仓库物料搬运和配送等领域发挥作用。
我们相信AR技术的商业应用前景远远超出娱乐。
从长远来看,AR技术将取代智能手机。
毫不夸张地说,AR技术将把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转变为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
因此,我们认为AR市场空间最终会比VR市场更大。
花旗预测,VR/AR技术的发展将带来两个不同的市场:一是与身体交互的硬件设备市场,二是内容和服务市场。
VR/AR技术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效果是真实存在的。
在花旗看来,AR技术最终将导致人类对实体物质需求的下降,未来将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数字天堂时代。
此前,投行Digi-Capital也发布了一份关于未来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行业报告,预测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其中AR可能占80%,即1亿美元。
美元,而VR只占剩下的20%。
该机构总监蒂姆·梅雷尔指出,VR的沉浸式封闭体验将对游戏玩家更具吸引力,但对大众用户而言则不然。
原因可能是AR和VR的定位不同。
增强现实意味着用户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的公共场所与外界互动。
它强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即时信息,致力于打造沉浸式体验。
VR显然更适合室内和封闭场景。
易观智库分析也认为,到2020年,大量AR硬件将被推向市场。
同时,电子商务、广告、O2O等也将与AR技术融合。
据易观智库预计,到2020年AR市场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1亿美元,远高于VR 1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由于AR理论上比VR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报告还总结了它们各自可能影响的行业。
未来五年内,VR可以盈利的行业有几个:游戏、硬件、电影、主题公园和利基市场(某些细分市场被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主导玩家/公司所忽视) 。
相比之下,AR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电子商务、数据服务、语音服务、广告、消费者应用和企业应用。
比如在电商领域,增强现实的虚拟试穿功能显然是很难用VR来实现的。
在 AR 世界中,文本、数据和其他信息可能会附加到真实场景或背景中呈现。
我们相信,这种生活的改变将堪比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为个人定制 AR 信息似乎也是可能的,特别是与用户相关的个人资料、数据和与生活效率相关的应用程序。
AR增强现实设备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力量——视觉的力量。
人类获得的关于外界的信息90%以上来自视觉。
你的智能手机只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覆盖你视野中很小的一部分,而AR设备却给你整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想象一下,在路上行走时,智能眼镜等可穿戴AR设备会随时在你的视野中绘制导航路线,你不再需要低头看手机;当你在餐厅点菜时,菜单上的不再是与事实不符的图片,而是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您再也不用担心错过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因为它是随时随地的相机;当你们在两个地方视频聊天时,她几乎可以出现在你房间的任何地方。
是的,它可以做智能手机能做的一切,以及它能做的一些事情,智能手机永远做不到。
智能手机杀死电脑,因为你可以随身携带电脑,但无论你如何随身携带,你都只能停下来,拿出手机,间歇性地使用它。
然而,可穿戴 AR 设备是真正的便携式设备。
您所要做的就是与这位私人管家不断互动。
当然,偶尔想安静的时候也可以让它睡觉……不过,美好的愿望之所以美丽,是需要用现实的残酷来衬托。
小型化可穿戴AR技术之所以不如VR(虚拟现实)受到追捧,是因为其进入门槛极高。
可穿戴式AR增强现实技术跨越多个领域,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到光学显示。
它是一项软件和硬件进入门槛较高的技术。
需要光、机、电一体化的AR增强现实设备需要使用各种传感器,主要是摄像头和深度摄像头,让机器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重新生成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的虚拟场景,最后使用光学显示设备将虚拟场景投射到人们的眼睛中。
Gartner研究总监Angela McIntyre表示:智能眼镜与AR增强现实和头戴式摄像头搭配使用,可以提高现场服务、维护、医疗和制造等其他行业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工人的效率。
未来三到五年,现场服务行业最有可能受益于智能眼镜,预计每年将增加约10亿美元的利润。
其中,最大的成本节省在于缩短问题诊断和修复的时间,并且无需派遣额外的专家到远程地点。
对于企业来说,智能眼镜仍然是一项新兴技术,美国只有不到1%的企业开始使用智能眼镜。
然而,Gartner预测,对于拥有现场人员的公司,例如现场服务人员和检查人员,未来五年内使用率将增加到10%。
因此,在未来十年内,至少大约一半可以从智能眼镜中受益的公司将有一些员工将其用于适当的目的。
中国可穿戴AR智能眼镜技术的发展不容忽视。
在去年5月8日成立的智能眼镜产业联盟(SGIA)的积极推动下,AR智能眼镜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业、执法等领域。
在医疗、物流等领域也有很多行业应用案例和试点项目。
总体而言,国内AR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仍需要产业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软硬云的结合。
这种发展差距也预示着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行业的通力合作。
只有参与和不断努力,才能共同分享产业爆发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