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无人机PK自动驾驶,机器配送时代谁是王者?

时间:2024-05-22 13:30:49 科技赋能

消费者追求更便捷、更实惠的购物渠道。

机器配送让“家庭”购物更加方便、实惠。

一旦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成熟并普及,配送成本将仅为1-3元,配送时间只需5-20分钟,那么送货上门将成为首选购物方式,全面重构零售生态,甚至占据零售市场50%以上。

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是最有可能的机器交付工具。

目前,一些公司正在小范围内使用它们。

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取代人工分娩。

至少,他们会解决从货源到用户楼下的配送问题。

家务活可能还是由送货员来完成。

对比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在配送方面,两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谁将成为未来最主流的配送工具,其背后的商业生态又如何?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如果要使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无人机技术进行订单配送,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电池负载寿命问题。

目前,无人机只能运载2-3公斤的货物,飞行时间为20-30分钟。

时速60公里,每次充满电需要1个多小时。

目前,无人机主要用于航拍和测量。

电池技术限制了无人机的订单交付使用。

尽管全球许多科研机构都在寻求电池技术的突破,但突破时间仍难以预测。

2、安全问题:无人机也存在安全隐患。

此前曾发生过无人机干扰飞机起飞和降落的事故。

如果无人机在送货过程中掉落,或者无人机受到人类攻击,都可能造成损坏和损失。

目前,无人机配备了自动避开障碍物的传感器。

未来,未注册的无人机将无法起飞,而注册的无人机将自动避开禁飞区。

一旦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无人机就可以配备备用电池、备用螺旋桨和防止坠落的降落伞。

可以使用联网巡逻无人机。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锁定恶意破坏者。

有故障的无人机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对于对接时的语音求救,可以使用专用的护航无人机来防止发生事故。

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3.政策和监管问题目前,许多国家规定大多数无人机只能在白天飞行,必须由专业无人机操作员控制,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飞行,并且不能用于送货。

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是基于安全考虑。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美国规定无人机不能用于送货,英国规定无人机可以在某些郊区送货,所以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在英国进行试点。

一旦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政策法规就会随之调整和改变。

以上三个问题是递进的。

如果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因此,无人机送货的关键在于电池技术的突破。

自动驾驶交付虽然今年出货的新车全部配备了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但距离纯粹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动驾驶分为五个级别,从辅助自动驾驶到特定路况下的自动驾驶。

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目前还停留在一级、二级。

当达到Level 4时,自动驾驶可以用于在高速公路上运送货物。

只有达到Level 5,自动驾驶技术才能在复杂的城市路况中得到充分应用。

许多专家认为,几年前要达到5级是很困难的。

无人驾驶汽车。

网上有很多关于无人驾驶汽车送货的视频。

这种车只有半米高。

由于配送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预计它不会需要五级自动驾驶技术来替代人工配送。

商品。

1、体积小速度慢,速度慢会降低对传感器的要求,体积小意味着安全风险更低; 2、配送范围小,汽车仅在配送点附近3公里半径范围内配送,因此可以详细收集路况数据,降低自动驾驶难度; 3、容错率高。

载人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而送货车辆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要小得多。

如果出现故障,也可以轻松快速地解决。

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可以直立行走或爬行的机器的视频。

它们可以避开障碍物,可以在各种地形上使用。

如果使用这样的设备进行送货,还可以解决送货上门的问题,并且可以与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送货相结合。

综合以上信息,笔者推测无人驾驶送货车将在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与无人机电池技术的突破难以估计不同,无人驾驶送货车的普及程度是可以粗略估计的。

无人机对比自动驾驶的消费者是最专注的,总会选择更方便、更实惠的购物渠道。

如果说机器配送时代的配送时间是5-20分钟,那么基于无人机和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他们的配送半径不同。

无人机的速度为60公里/小时,可以直线飞行。

自动驾驶车辆的速度为10-30公里/小时,需要沿着道路行驶。

因此,如果配送时间为5-20分钟,基于无人机的商业模式可以覆盖半径10公里的配送区域。

基于无人驾驶的商业模式可覆盖半径2公里的配送区域。

如下图:上图是成都地图。

内圈直线半径2公里(行程半径3公里),外圈半径10公里。

内圈代表自动驾驶补给点覆盖范围,外圈代表无人机补给点覆盖范围。

,均可实现5-20分钟的配送时间。

预计内圈只能覆盖20万到60万人,外圈可以覆盖-1万人。

因为覆盖的人更多、销量更多,无人机仓库可以储存更多的商品,满足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

货源覆盖范围更广,销量也更多,因此后端共享成本也更低。

1-3个无人机销售中心可服务成都市区,15-25个自动驾驶销售中心可覆盖成都。

无人机销售中心销量为自动驾驶供应品销售中心销量的10%。

-30倍,所以无人机模式的效率远高于自动驾驶。

因此,笔者推测,无人机最终将击败自动驾驶,成为订单配送的第一工具,这不仅会降低配送成本,还会大大降低供应链和所有后端成本。

机器配送发展路径 虽然无人机配送将成为主流,但发展路径有多种可能性。

主要影响因素是电池技术的突破。

如果电池技术突破较晚,那么自动驾驶布局将首先开始爆发。

如果电池技术突破早,那么将直接跳过自动驾驶交付阶段。

那么作为零售巨头,我们是否应该放弃自动驾驶配送,将主要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无人机上呢?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原因如下。

一旦无人机配送技术成熟,谁将抓住这个机会?谁将成为下一个零售巨头?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谁拥有最多的现有客户,谁能占据网购心智,拥有最频繁的购物APP; 2、占领城市市场者有优势。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机器配送在城市更受欢迎。

优点; 3、密切关注整机交付技术发展,及早行动,适时启动项目,抢占先发优势; 4、拥有支持机器交付的后端系统,包括产品结构、系统、流程和软件。

硬件;微信为何成功?腾讯有社交资源和用户使用习惯,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同样,懂网购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机器配送时代的赢家,所以淘宝、天猫、饿了么、盒马鲜生、京东、每日生鲜、美团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笔者认为,以盒马为代表的新业态超市如果覆盖面积足够大,最有可能成为机器配送时代的赢家。

原因如下: 1、新业态超市线上订单密度足够大,与机器配送相结合的应用场景适合; 2、主要经营城市,有支持快递的系统、软件、硬件及相关积累。

新业态超市的仓内操作足够复杂,这是外卖平台所不具备的; 3、商城业态 主力产品品类最具拓展效应,可以轻松拓展至其他品类,市场容量较大。

这是外卖平台所不具备的。

笔者认为,如果新业态超市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无法覆盖足够大的面积,那么外卖平台成为赢家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总之,笔者认为机器交付是必然结果,巨头们应该尽快在这方面进行布局和积累。

总结这篇文章,主要结论如下: 1、机器交付时代一定会到来; 2、无人机配送的突破关键在于电池技术,但电池技术的突破时间难以预测,会影响发展路径; 3、自动驾驶配送货品将在年内普及并成熟; 4、最终无人机配送将成为机器配送第一工具,击败自动驾驶配送; 5、超市新业态如果能覆盖足够大的面积,抓住无人配送机会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预测未来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我相信,只有未来,才会有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机器交付一定会实现。

只要最终结果正确,一路上不断预测、行动和调整,就能推动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