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机器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你可能见过在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业机器人,也见过同样在家里打扫卫生的扫地机器人,但你见过医疗机器人吗?医疗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它是一种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自主编制作业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再将动作转化为作业机构的动作。分为各种类型。医疗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基本都在医院,种类繁多。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临床医疗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疗教学机器人、残疾人服务机器人等。不同用途的医疗机器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智能配送机器人主要负责将药品、餐食送入隔离区,回收院区的被子和医疗垃圾;移动病人机器人主要帮助护士移动或运送瘫痪和行动不便的病人;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残疾人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护理机器人帮助医护人员确认患者身份并分发所需药品;医疗教学机器人可以帮助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手术配合和现场反应能力。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已经成为日常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便宜和越来越小,它们将成为未来常规的医疗手段。鉴于医疗机器人将在未来的医疗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也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规划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医疗机器人产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未来五年的医疗机器人产业。从这个《规划》来看,我国的医疗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稳医疗机器人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生态。《规划》做出如下部署:一要加强优质企业培育,着力打造具有生态引领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医疗机器人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产品创新特色鲜明、产业生态完整的医疗机器人装备发展集群,打造国际化医疗机器人研发制造高地。四是继续推进标准化工作,构建医疗机器人标准体系,推动医疗机器人产业规范化发展。总体来看,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成都-重庆等地区。集群构建了以临床需求为驱动,以医疗产业和企业为纽带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格局。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目前正处于从培育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重要阶段,“十四五”将是关键五年。《规划》明确了此次转型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我们认为,通过“十四五”建设,有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共性技术支撑能力、重点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品牌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医疗机器人行业整体发展。随着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医疗机器人将在未来医疗发展中占据重要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