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后疫情时代的思考:物联网如何抓住“向上”的机遇?

时间:2023-03-14 13:47:13 科技观察

物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描绘了智能世界的美好蓝图。如今,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在制造业、农业、家居、交通、车联网、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全球活跃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数量已超过500亿,万亿级垂直行业市场正在兴起。然而谁也没想到,刚刚进入2020年,一只巨大的黑天鹅——新型冠状病毒——就飞了进来。日前,中国联通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通物联网”)首席产品官李凯“联通IoT”),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我们一共推出了4大类35款物联网产品,为全国联通客户抗击疫情,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业内预计,结合疫情期间新需求和“新基建”的影响,物联网行业在疫情后期仍将加速发展。联通与物联网将如何抓住“上行”机遇?抗疫加速物联网创新随着各地大规模复工浪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进入攻坚期。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社区等重点区域纷纷开展体温检测工作,加强对体温异常人员和疑似患者的排查——非联系疫情识别,物联网大有作为。“疫情的爆发和发展,重新定义了人与物的交互关系,非接触经济迅速崛起,这正是物联网最擅长的——通过技术连接人与物、物与物。”李凯指出,物联网在很多领域也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就像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发展了BATJ一样。在抗疫过程中,物联网已经李凯透露:“联通物联网在疫情期间加大创新力度,推出了从疫情检测、疫情传播与管理、疫情隔离追踪到医疗垃圾处理等4大类共35款产品。》基于NB-IoT的智能门禁监控隔离居民是否开门;人脸识别红外测温当发现发烧者时,可以自动识别此人身份。这些基于联通4/5G网络的产品,为支持全国联通客户抗击疫情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疫情的广泛影响可能会永久改变一些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李凯表示,在后疫情时期及后续发展中,一些非接触式自动化检测、智慧医疗、远程教育、智能家居、在线服务等物联网应用将得到强劲发展。2B/2G应用是“5G+物联网”的重点。除了疫情这个巨大的“黑天鹅”事件,2020年也是5G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万亿元、2.9万亿元、800万,分别。未来,5G将应用于物联网的大部分场景,5G的浪潮也将推动物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因为5G不仅仅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它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相结合,不仅会催化万物智能连接的时代,还会加速物联网的升级裂变。传统产业,催生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防疫抗疫期间,“5G+物联网”大显身手,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好评。李凯表示,5G定义了三大场景:eMBB、mMTC、URLLC。一般来说,就是超快的速度、超多的连接、超低的延迟。其中,人联网和物联网都可以受益于超快的速度,超多连接和超低延迟主要是针对物联网。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已达10.4亿户,较上年末净增1554万户。去年。结合疫情期间涌现的新需求和“新基建”的影响,物联网行业在疫情后期仍将加速发展。“要抢占5G建设的先机,更需要结合当前后疫情时代和新基建的特点,一般来说,toB和toG的行业应用是重中之重。”李凯透露,目前我们主要聚焦5G的5大行业应用:智慧医疗、互联网+协同制造、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和超高清视频。规模化还有两道坎,业界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501亿。其中,物连接的CAGR将达到36%,人连接的CAGR将达到2.7%。由此不难看出,在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将为行业带来红利。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海量连接,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部署仍然比较缓慢。透过现象看本质,李凯认为未来物联网设备的规模化还需要过两道坎。一是设备接口和协议不规范,如疫情期间的检测、通信、隔离、监测传感器等。各个厂商的产品无法互联互通。它们还处于将传感器连接到平台的原始阶段,无法相互互连。互操作性;二是需求过于分散,尤其是工业互联网。比如,虽然用的是同一条SMT产线,但是100多套的相同需求,很难找到AI质检,涉及到不同程度的定制化,所以没办法做。变成可以大规模复制的产品。李凯预测,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至少有两条不同的路径。第一条路径是标准化接口和协议,形成可大规模复制的产品,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规模化制造降低成本,重新洗牌碎片化场景。这种方法可能对运营商更好。毕竟,电信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不同厂商的设备、接口、协议标准化的演进史;另一条路径是高端场景的定制。不可否认,很多行业的定制需求是非常合理的,也需要非常专业的行业知识才能做到。这些要求特别适合拥有数百名员工的公司,可以与客户共同成长。相信很多独角兽也会在行业细分场景中成长。如何摆脱业务“低价值”除了规模问题,物联网业务的“低价值”一直困扰着业界。统计数据显示,运营商每个物联网连接的平均月收入仅为2元左右,而同期每个手机用户的平均月收入超过50元。显然,这种趋势显然不是运营商想要的。李凯指出,虽然连接是物联网的基础,但连接只占整个物联网产值的一小部分。除了连接服务,连接管理服务、业务使能、行业应用等也占了大部分。“这需要我们创新商业模式,逐步自下而上提供服务,融入生态圈,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做大产业。”李凯特别补充道,“尤其是对于2B行业市场,运营商不可能精通每一个行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很难将触角伸到每一个村县,做到成本最优。因此,产业链合作将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一直以来,联通物联网的目标都是做物联网时代的“使能者”,用物联网技术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它们带来了新的商业价值。中国联通在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中,通过“云”、“网”、“平台”、“生态”打造全球领先的端到端服务能力,致力于万物互联一切时代的使能者。未来,联通物联网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推动“5G+物联网”在行业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