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fit,向苹果致敬 硅谷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Misfit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onny Vu曾告诉我,他们的公司注册在10 月 5 日,史蒂夫·乔布斯去世。
为了纪念这位创业偶像,他们选择了苹果经典广告《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中的Misfit一词来命名公司,以向乔布斯致敬。
有趣的是,Misfit 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苹果前 CEO 约翰·斯卡利 (John Scully),正是他迫使乔布斯离开了苹果。
Misfit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苹果的风格:注重设计,打造按钮状的可穿戴设备;他们重视材质,使用更有质感的航空铝材;他们强调研究和开发并使用自己的运动跟踪技术。
市场上大多数运动可穿戴设备都采用 Motion 的技术。
遗憾的是,在公司成立四年、产品发布两年后,Misfit 选择了出售。
美国时尚手表公司 Fossil 周五宣布将以 2.6 亿美元收购 Misfit。
Fossil表示,收购Misfit是为了赢得可穿戴领域的消费者。
该公司上个月刚刚推出了首款可穿戴设备。
但消息传出后,周五Fossil股价暴跌36%,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利润预期下调的拖累。
话虽如此,为什么一家雄心勃勃的初创公司会如此急于出售呢?要么是报价不能拒绝,要么是报价本身存在问题,还有失去耐心带来的资金压力。
在我看来,Misfit 急于出售。
虽然其自身的产品策略存在问题,但投资者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可穿戴市场的变化让投资者失去耐心,选择向公司施压,要求其以合适的价格出售。
吴索尼对这笔交易的解释是,Misfit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来与许多知名竞争对手竞争。
Fossil 每年销售数万块手表。
去年年初,健康智能手表初创公司Basis遭遇困境,被迫出售。
在被多家大公司拒绝后,最终被英特尔收购。
当时Basic以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
Misfit 的首款产品 Shine 于 2016 年推出,正式以美元定价。
随后,他们陆续发布了第二代Shine 2(以及与游泳装备制造商Speedo的合作版本和施华洛世奇水晶版本)、50美元廉价版Flash、与Beddit合作的50美元睡眠检测床、50美元智能联网灯Bolt ,Link,一个 20 美元的智能控制按钮。
Misfit是第一家在可穿戴市场采用时尚风格的制造商。
当Fitbit、Nike和Jawbone都在制作厚重的智能手环时,Misfit就提出了“为纽约而不是硅谷开发产品”的想法,并率先打造出带有金属按钮的运动可穿戴产品。
这种思考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多启发。
小米手环背后的公司华米最近发布了环形产品Amazfit,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Misfit目前已筹集五轮融资,总计1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完成的1万美元C轮融资主要来自中国纪源资本、小米、京东和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
Misfit接受中国资本以加速中国市场的增长。
Misfit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产品上市18个月后总销量为1万台,其中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中国市场。
Misfit甚至声称他们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了行业领导者Fitbit。
然而,Fitbit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强劲,远逊于其他市场; Fitbit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总销量达到10,000台。
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穿戴市场无疑是一个增长巨大的新兴市场。
IDC预测,全球可穿戴市场每年销量将达到1.4亿台。
但随着竞争形势的变化,这个市场的情况也在明显发生变化。
危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巨头强势进入市场,低价竞争对手大量出货;这些都给可穿戴领域的原始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同一份IDC数据显示,Fitbit、Jawbone和Nike这三家公司占据了2018年运动可穿戴市场97%的份额,其中Fitbit的份额超过68%,Jawbone的份额为19%,Nike的份额为10%。
但到了今年第二季度,Fitbit 的市场份额已大幅下滑至 30%,Jawbone 则跌至不足 5%,Nike 也悄然退出市场。
与原来售价超过1美元的产品相比,小米手环等产品仅需15美元,但功能却相差不大。
低价产品的推出给可穿戴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颠覆。
今年第二季度IDC可穿戴市场数据显示,小米手环销量已达1万只,位居市场第三。
Fitbit 以 10,000 的销量排名第一,Apple Watch 排名第二。
最新数据显示,小米手环上市一年内销量突破1000万只。
小米和顺为资本投资华米,带动15美元的小米手环实现疯狂增长。
与此同时,他们投资了Misfit。
Sonny Wu曾乐观地表示,15美元的小米手环和15美元的Misfit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而且市场也在增长。
他并不认为Misfit会受到小米手环的影响。
但原厂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首家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公司Fitbit目前股价仅为27.5美元,已跌破今年6月的30美元上市价,较年内高点51.6美元大幅下跌。
Fitbit 股价上周五也下跌 12%,现有股东减持 10,000 股。
由于股价低迷,Fitbit 不得不将二次发行规模从 10,000 股降低至 10,000 股。
华尔街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 Apple Watch 销量总计将达到 10,000 台。
Apple Watch 的技术尚未成熟,电池续航问题并未普及。
不过,苹果的品牌效应和应用优势仍然让大量用户逐渐接受智能手表。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大力投资智能手表行业,长期来看可能会给智能手环产品带来下行压力。
市场形势的变化正在给可穿戴领域的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他们调整产品策略。
一方面,Fitbit等公司不断扩大产品定价区间,从60美元到50美元不等,Misfit也推出了50美元的低价产品;另一方面,各公司正在进行横向研发,Misfit也推出了智能灯泡、睡眠追踪等相关产品。
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抛售压力。
不过,对于Misfit这样的小公司来说,这次调整的实际帮助可能并不那么令人满意。
两位Misfit内部人士向我透露,公司产品随后的销量增长并不如预期,这可能是他们选择出售的主要原因。
此前对该交易一无所知的员工在周五得知这一消息时感到惊讶。
一位员工向我抱怨,Misfit 的管理一直存在问题。
过高的工作强度和较低的薪资水平导致员工流失率高达30%。
虽然公司不断招募新人,但快速的人事变动对于一家专注于产品研发的初创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美国员工评价网站GlassDoor上查看Misfit,也有大量员工抱怨管理层。
一位Misfit中国员工认为,Misfit的CFO是CEO的妻子,缺乏对产品营销的投入,从而拖累了销售增长。
一位可穿戴市场的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家初创公司,Misfit的产品策略不够专注,推出的产品过多。
低价产品Flash的发布,实际上影响了自家高端产品Shine的销量。
“美国初创公司很难与中国制造商竞争低价产品。
Misfit 的做法不会带来实际帮助。
“据他介绍,Misfit之所以急于出售给传统公司Fossil,更多是受到投资者压力的推动。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投资者失去了耐心,促使创业者在看似合理的报价到来时选择出售,从而套现和为了避免评论竞争对手造成负面影响,这家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拒绝透露姓名。
据我所知,虽然苹果前首席执行官斯卡利也是 Misfit 的联合创始人,但他实际上是联合创始人。
Misfit 更像是一个投资者,而不是一个企业家。
Misfit 的大部分想法和团队都来自于 Sonny Wu 之前的医疗设备公司和后来的硅谷招聘。
Norwest Venture是Misfit B轮和C轮融资的重要投资者,也是Basis的投资者。
在产品同质化和竞争严重的可穿戴市场,中国制造商正在经历与智能手机行业同样的巨大变化。
随着低端市场的强劲增长,苹果、三星等巨头正在对高端市场施加下行压力。
中端的原创厂商和小美厂商面临着双重冲击。
市场压力不断加大。
此前,Basis选择出售,甚至包括耐克这样的巨头。
他们都选择了退出,而Jawbone目前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这个新兴市场或许已经提前进入整合阶段。
当 Shine 产品发布时,我受邀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庆祝鸡尾酒会。
和往常一样,厂家会向与会的媒体记者赠送产品。
负责Misfit公关的越南姑娘把产品递给我,看着它,露出了热切的微笑。
他说:“打开试试?” “这样的好意实在难以拒绝,我立刻下载了应用程序,打开盒子,戴上手环。
结果,我用手指敲击时间却显示不出来。
女孩把电池取下来,又试了一次,但还是不行。
”没有变化。
她脸红了,很不好意思,“我给你改一下。
” “一”。
我尝试了第二个,但还是一样。
女孩转身给Misfit的产品总监打电话。
他过来鼓捣了半天,还是解决不了。
他只好换了一个,可是还是不行!产品总监看着我的眼神,感觉就像见了鬼一样。
虽然脸上布满了竖纹,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我把它拆开,换上第四个Shine,戴在手腕上就正常了。
后来他们就没有再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