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杰聪 成败皆萧何。
由于在IC架构和制程技术交互演进方面的优势,英特尔成为了X86市场的王者,但也正是因为其非开放系统,英特尔错失了为苹果移动设备提供芯片的机会。
当时,英特尔无法想象 iOS 设备能够售出 7 亿部。
随着PC市场的下滑,公司业务也出现了增长瓶颈。
幸运的是,英特尔再次展现出了创新的态度。
苹果发布 5s 和 5c 时,英特尔新任 CEO Krzanich 拿出了 14 纳米 Broadwell 和超低功耗 Quark 芯片,这也是英特尔针对智能可穿戴等产品的产品。
下一波技术浪潮的战略武器。
成功的架构也是失败的架构。
苹果和英特尔更像是一对欢喜冤家。
两人合作的传闻曾有不少,但最终得到证实的并不多。
多年前,苹果的 Mac 机器与 Wintel 联盟展开竞争。
主要原因是苹果与IBM和摩托罗拉结盟,开发Power PC作为自己的CPU。
但由于IBM和Moto的弱势以及Mac电脑的销量较小,Wintel联盟主导了PC市场。
2016年,苹果正式宣布为Mac电脑采购英特尔处理器。
这一回合,英特尔获胜。
胜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市场的开放程度,用户数量的巨大差异已经决定了胜负。
今年以来,苹果公司随着iPhone的发布,开始对智能手机进行转型。
在苹果设计iPhone和iPad的漫长过程中,双方进行了合作谈判。
英特尔CTO贾斯汀·年曾向网易科技表示,iOS设备放弃英特尔芯片是因为英特尔不支持苹果的高定制要求。
“苹果希望将设备打造成一个非常定制的平台,需要一个可以修改的架构,但英特尔不允许第三方修改。
”贾斯汀说。
结果就是英特尔错失了这个7亿台设备市场。
这一轮,英特尔失利了。
今年年中,有关英特尔将接管苹果芯片代工业务的传言甚嚣尘上。
毕竟它有更高的工艺技术。
英特尔财报前后的下滑也强化了这样的声音。
在最新款iPhone 5s发布会前夕,宣传照还称其是英特尔制作的。
但这一轮,两家公司的胜负还不得而知。
科再奇上任后,明确否认与苹果有任何明确的谈判,但开放制造能力确实是既定战略。
智能穿戴时代有望再次牵手,因为Mac仍然使用英特尔芯片,所以说他们会再次牵手并不准确,但英特尔显然对双方的合作抱有更大的期望。
毕竟,英特尔的公司运营理念是提供最强的计算能力。
新时代,英特尔依然拥有两大优势,超功耗的Quark芯片和14nm量产制程技术。
在IC设计方面,苹果在与英特尔沟通后选择了ARM阵营。
不过,与高通等公司不同的是,苹果并没有使用ARM现成的模板。
相反,它从 IC 的底层开始,从根本上制造出了它想要的处理器。
。
正是这种策略,苹果在IC设计的道路上从未回头。
最新的A7处理器已成为全球首款用于智能手机平台的64位处理器。
软硬件结合的ARM生态系统的用户体验感觉每次都在迎头赶上,又在被抛在后面。
也正因为如此,英特尔的制程技术对苹果来说极具吸引力。
因为不仅仅是14纳米,英特尔的3D三栅芯片结构是无与伦比的。
在保守策略遭受损失后,英特尔走上了更加开放的道路。
这一次,英特尔不想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