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撕掉定制流量标签后,还剩多少家家居企业能够成功?

时间:2024-05-22 19:47:04 科技赋能

【简介】定制设计要根据居住空间进行设计。

它仅改变家具的颜色、尺寸和布局。

根本不是所谓的“定制”,无法提供个性化的生活。

这也违背了定制的初衷。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引导工厂灵活定制,再用工厂生产拉动C端消费,才能形成设计、生产、需求的闭环。

2020年7月8日至11日,在第20届中国建博会(广州)这一覆盖家居全产业链的盛会上,定制家居企业占据了45%的展位。

然而,除了欧派、索菲亚、玛格、志邦、钢琴等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外,还有不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小品牌,来自定制家居的“主力品牌”东、西、南、北越来越受欢迎。

全力以赴……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传统家具企业正在转向定制家具,同时定制家具的市场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

如果从2019年索菲亚的推出开始,定制家具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2019年市场的启动,我们可以看到定制化的活力。

这似乎一直是行业的一大趋势。

随着各家企业的大力投入,定制家居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行业内变形金刚、跨界玩家不断涌现,资本力量暗流涌动。

如此热度之下,定制家居企业表现如何?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分一杯羹,当定制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有多少品牌还能把定制玩得好、玩得长久?并不是所有顺势而为的猪都会飞。

至少在 10 年前,定制家居就已经上路了。

2009年左右开始,定制家居逐渐成为行业热点。

到了2008年,它已经达到顶峰,被视为热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猪都能乘风飞翔。

从表面上看,定制家具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

如果会生产,就可以定制,有的几十万就可以启动一个项目。

因此,定制盛行的这几年,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

但由于营销和运营能力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过去几年里并没有成为“主流上的猪”。

相关人士也表示,一些注重价格的套餐很难盈利。

行业净利润普遍仅在15%至18%之间。

当跌到一定程度时,利润只有1%到2%,甚至可能无法盈利。

与此同时,巨头品牌也纷纷投入巨资进入市场。

2018年,顾家家居收购Banki,进军全屋定制。

此后,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也掀起了三大巨头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全国渠道扩张步伐加快。

但该行业仍然非常分散。

根据去年的年报,三大巨头的营收总和不足1亿,占比不到10%的市场容量。

设备、厂房、软件等投资都可以通过资本来解决,但公司的产品体系、技术人才、终端运营、供应链体系等才是真正决定公司发展的核心。

比如,一些中小企业不选择走向全国,而是专注于区域性地区或专注于高端、单一产品,仍然可以如鱼得水。

可以说,在完善自身产品和操作系统的前提下,才能在巨头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盘。

不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定制都是“流氓”。

小企业注重生存,大企业注重规模。

今年以来,不少品牌开始全屋定制,从厨房到卧室、客厅,或者从橱柜直接到地板,各种“+”、“大”概念。

跨界品牌普遍实力较强。

许多人认为,大量投资、建立更多、更大的商店可以快速突破区域市场。

说一年一个店,三年就要花掉5亿,这并不罕见;但服务跟不上。

拿不到称号的人也大有人在。

例如,在百度搜索某领先品牌的“投诉”关键词,立即弹出万余条搜索结果,针对消费者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包括生产周期长、定制品错货、故障等。

航运。

延期订单等。

客户最大的抱怨大多来自于内部生产供应系统。

快速扩张的背后,必然需要强大的体系支撑。

从主营业务细分到全屋定制,随着定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必然需要与家装类似的整个供应链管理以及人员和工期的跟进。

从订单测量、设计、生产、物流、到货、装机、售后工作,一份定制订单需要十几道工序。

如果你只提供产品而不能提供系统的服务,那就必须在铺地板之前完成。

柜子、床、衣柜不是一对,放在一起只会损害主业的声誉。

要想打好基础,跨境定制企业需要一步步升级,追求1>2的品类扩张,而不是百货店式的品类拼凑。

一切不注重消费者服务的定制都是“流氓”!所谓定制,如果你能“定制”的话,那才是正事。

无论你是走在定制展厅,还是浏览某宝、某东商的定制品牌旗舰店,很有趣的是,如果遮住产品LOGO,你几乎分辨不出是哪个品牌。

是的。

而且,今年的风格与去年相似,似乎与5年前相似。

原本以个性、自我形象进入消费者视野的定制,在设计上似乎被成品家具打了脸。

期间,新浪家居记者走访发现,所谓全屋定制,其实就是根据展厅的样品,根据业主的需求,对室内空间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布置。

,类似于模块的拆装。

业主可以改变定制家具的颜色、尺寸、形状和布局,但基本外观是固定的。

甚至一些知名品牌的销售人员也会开门见山地告诉你,“全屋定制有时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并不具备全面落地的能力”。

设计是关键要素。

定制家居一直沉浸在价格战、薄利多销的氛围中。

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设计上花费人力、物力。

当前日益透明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在制作产品时保持设计心态,才能具有差异化和辨识度。

同时,定制设计必须根据居住空间进行设计。

仅仅改变家具的颜色、尺寸、布局根本不是所谓的“定制”,无法提供个性化的生活。

而这也违背了定制的初衷。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引导工厂灵活定制,再用工厂生产拉动C端消费,才能形成设计、生产、需求的闭环。

让“定制”成为现实。

所谓的定制能力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噱头。

近日,家居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定制领域表现依然亮眼:以营业收入为例,皮亚诺同比增长40.8%,欧派增长25.05%同比,志邦厨柜增长25.69%。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半年营业收入增速有所放缓。

消费者对全屋定制的需求不断上升,但行业已进入激烈竞争阶段。

单纯的概念营销和价格战很快就会被踢出定制轨道。

没有好的设计和服务,定制只能是一个概念,资本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推动,但好的产品才能真正让空中楼阁开花结果。

千家智客主推的智客帮已上线: 1、报价精选:智能工程神器!简单易用的工程报价管理软件2.安装优化:利用共享经济模式解决智能家居安装痛点。

正如滴滴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一样,“安装优化”也将改变我们的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