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程序员都想改变世界——敲敲键盘,用代码造福全人类。为了响应这句既真又假的slogan《硅谷》:Maketheworldabetterplace,成千上万的程序员站起来蹲在机器前,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但与崇高的理想相反,猿类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压力大、节奏快、任务重。早上签到进车间,一坐下,一天都不会再动。所以平日社交活动少也是正常的。被人说书呆子什么的真的很烦啊~鱼唇人类,为什么要黑猿?!我们不是不合群,我们已经进化了,好吗?极客爱好者需要虽然写代码是一件极其独立的事情,但无论你是在公司做项目,还是在SOHO自由自在地开发APP。留在圈子里,互相交换代码和***信息也是极其重要的。不想出去也没关系。身体不动,宅在家里刷键盘的同时,也在应酬。透过屏幕,猿猴们以另一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共同维持着不同的维度。标准配置一:云计算时代,只有拥有“云”基因的才更符合极客对社交工具的要求——当然,必须支持MAC(OSX),这个不用解释。标准配置二:双屏双流符合程序员日常作息,一视频一桌面共享,犹如一台大功率路由器,彰显其超常人的高密度信息处理能力。标准配置三:与同行讨论UI/UE时,在自己的iPad上演示,通过AirPlay直接将画面分享到加入的PC/MAC——伙伴可以随时讨论、发表意见。在这些“极客范”功能的支持下,猿类的大脑可以无所畏惧地前行。最近很流行“社区”的概念,动不动就加入一个上百人的QQ群或微信群。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执行良好的组织管理(像吴晓波的“班委”),社区很快就会成为杂乱信息的集散地,失去社区建立的初衷。程序员应该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来解决特定的问题,而不是被毫无价值的信息分散注意力。因此,“轻量级”社区更适合猿类。1.阅后即焚——即社区在完成特定主题后自动解散。社区的聚集是有限的,分享的内容也是线性的,不能重复。在有限的时间内,当成员接收到高密度信息时,他们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因此,在社区中讨论问题会更有效率。2.会议控制--主持人控制按特定目标组织的社区“会议”的议程。参与者的时间、内容、节奏、权限都由“主持人”的角色把控。限制是为了更多的自由,通过规则的制定,让社区的组织和管理更加有序。3.简化社群聚合流程建群、加好友、搜索、加群、验证等一系列步骤都可以简化。发起者只需要“发起”,参与者只需要“加入”,甚至不需要注册,只需要一系列时间紧迫的会议号,就可以聚集一个社区。“面向对象”的通信也得益于互联网。通过眼前的黑镜,人们可以摆脱真实的身份和地域限制,在虚拟世界中重构一种社会关系。这个世界没有面孔,只有构造出来的“虚拟符号”。就这么简单,省去了很多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规则,似乎让社交变得更加“轻松”。然而,这种“符号”没有内涵,过滤掉了人类深层次的思维和情感——简单、粗犷、无脑。而“面向对象”的交流,恰恰相反,要你露出“真面目”。与真实相貌的“交流对象”进行交流,通过语音、神态、动作、肢体语言直接测试交流效果。这使您可以投入到对话中,并拥有一种诚实和轻松的关系,而不是一边聊天一边浏览网页。
